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文章首发于唧唧堂网站www.jijitang.com
解析作者|唧唧堂心理学研究小组豆包;审校编辑|悠悠
本文是针对论文《中国大学生恋爱关系中的女性不忠与男性性强迫:男性伴侣依恋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Perceived female infidelity and male sexual coercion concerning first sex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dating relationships: The mediating role of male partners' attachment insecurity)》的一篇论文解析, 该论文于2017年6月发表于《人格与个体差异(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杂志上。作者是Shanshan He 和 Sandra Tsang 。
恋爱关系中的性胁迫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和问题,不能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本研究将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与进化论(evolutionary theory)的角度相结合,来解释亲密关心中男性性强迫行为。
1.进化论观点:女性不忠与亲密关系中的男性性强迫
精子竞争理论(perm competition theory)从进化论的角度解释了长期关系中的性强迫行为。具体而言,由于只有一个精子能够进入卵巢,所以当女性同时与多个男性性交时,男性会感到压力。因此,当女性的行为(如:拒绝性交)使男性怀疑她们不忠时,男性会面临精子竞争的风险。这时,男性会采用伴侣保留策略(如:性强迫)来维持他们的关系。也就是说,男性感知到的女性不忠会预测男性的性强迫。
2.依恋理论:不安全依恋与亲密关系中的性强迫
依恋理论指出,带有压力和威胁的关系(如:女性不忠)会激活不安全的依恋模式,而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与亲密关系中的多种暴力有关。研究表明,男性感知到的伴侣不忠越强,焦虑依恋得分越高。此外,不安全依恋(如焦虑型依恋)与身体暴力有关,男性的焦虑型依恋能够正向预测他们的强迫行为。
3.中国文化背景下亲密关系中的性强迫
大多数中国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着“处女情结”或“处女崇拜”,男性想与处女结婚,女性想把初夜留到新婚。所以,什么时候首次性交是中国情侣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许多中国女性的第一次性经历都包含了一些胁迫(主要是不含身体强迫的胁迫),而这一点公众和学术界都忽视了。本研究将探讨的性胁迫不只是身体胁迫。
综上所述,本研究假设:(1)亲密关系中,感知到的女性不忠与男性不安全依恋、由男性发起的性强迫有关。(2)不安全依恋中介感知到的女性不忠与性强迫之间的关系。(3)补充分析:感知到的女性不忠中介不安全依恋与性强迫之间的关系。
1.被试
927名目前处于异性恋的大学生才加本项研究,其中男性439名男性,女性488名(这些女性被试不是男性被试的恋人)。年龄范围:17~33岁。男性与女性的问卷版本不同,下方呈现的是男性版本。
2.测量
2.1感知到的女性不忠:样题:我感到我女朋友爱上了别人。
2.2依恋风格:采用简短版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测量。样题:我需要我的伴侣多次保证他爱我。
2.3性强迫:采用中国版的亲密关系性强迫问卷测量男性的情感控制(样题:我告诉我的伴侣和我做爱是她的义务)、背叛威胁(样题:我暗示我的伴侣有其他女性愿意与我做爱)以及暴力威胁(样题:我威胁我的伴侣我将强迫她与我做爱)。
将问卷放入信封中发给被试,被试匿名作答完后将问卷放回信封并密封,交给主试。
1.感知到的女性不忠与男性不安全依恋、男性性强迫:
结果表明,不论在男性被试还是女性被试中,感知到的女性不忠都与男性不安全依恋、男性性强迫相关。
2.不安全依恋的中介作用:
在男性样本中,我们发现,不安全依恋能够中介感知到的女性不忠与情感控制(性强迫的一种)的关系。
然而,在女性样本中没有发现焦虑依恋的中介作用。
3.竞争模型:感知到的女性不忠的中介作用
感知到的女性不忠不能中介不安全依恋与性强迫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整合了依恋理论与进化论视角,检验了恋爱关系中,焦虑依恋对感知到的女性不忠与男性性强迫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焦虑依恋是性强迫的近端因素,而女性不忠是性强迫的远端因素。
参考文献:
Shanshan He,Sandra Tsang. (2017, November 15). Perceived Female Infidelity and Male Sexual Coercion Concerning First Sex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Dating Relationships: The Mediating Role of Male Partners' Attachment Insecur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0.1016/j.paid.2017.02.016.
唧唧堂研究人简介:豆包
点击“原文阅读”,查看 豆包 在唧唧堂所有论文推荐。
推荐
订阅
扫码订阅
搜索关注“小鹅知识助手”服务号
一秒进入导读单与小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