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串的故事-从明天起,我要好好学习终结版

点击进来,看文章的绝大多数同学,想必是因为标题。首先很抱歉的说一声,我就是个标题党。

这种可耻可悲的小技巧是前几天看一本营销学的书get到的。之前一直不屑读着这类书,觉得没什么知识含量,各种卑劣技巧,远不得看《乌合之众》《心理学》这类的书籍高明。最近却因一些俗事少不得要读这些急功的,浅薄的书。万万没想到的是,其中一些小技巧用于生活中,见效之快令我乍舌。

读书之事,大约启蒙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小,我们便知“书,浩如烟海”。我自小只要是有字的书就喜欢读,我对和发小的友谊的记忆大多是玥家有一床的幽默大师、漫画大王之类的书,雨龙家数不清的故事会,爷爷家有一柜子的外国小说,虽人名读不顺,但是故事却好玩儿的多。去年回去看到我书柜里面的三言二拍,想到是小学变读过了,不由的笑一笑,大约书中的奥秘是我的上了大学以后才逐渐有所懂吧。大约是小时候读的书用力太猛,现在读书的功夫已经弱了很多。

昨天和玥两人探讨了一下博士毕业当高中老师之事。和文科妹纸一聊天,我功底之浅薄立马显现。总有词穷之感。想必因为这些年读书少,所以言之无物吧。

在理科生圈里,不乏有博览群书之人,可是总有一种读多了,反而显得呆傻。我想其根本原因是知识是输入和输出共同刺激的产物。 读书的圈子小,读书的少,大家输入积累的多,却少了许多输出。没有输出的知识,是一滩死水,不能流动,少了许多灵气。

大家天天喊读书,可没人问一句读书有个屁用?因为倘若有人问,那么这个人就是反知识反进步的人,说白了,这种人是人人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指责他。其可怕程度不言而喻,固没人敢问,也没人愿意问。

其实卢梭说过:不读书也可以做一个人。

或者我说,隔壁王叔叔的媳妇儿王阿姨没读过万卷书,也没走过万里路,生活的幸福感比我高多了。再比如说,隔壁王叔叔的孩子王小明,初中没毕业,现在成了大老板了,显然他好像也比我开心。反而读的书越多,灵魂的空虚感越强烈。越不容易感到满足。

读还是不读?这是个问题。

我觉得从读书上获得一种优越感的人比不读书的人更可耻。前者我见过很多,甚至曾经我也是前者。读过几本书,自觉高人一等。读几本书,恨不得大家都知道。 读书这事儿,自己喜欢,拿起书,不以非名著而不读的心态,不以非有用而不读的目的,随书中故事起落,自由的读,自在的读。

读不读,是自由选择。读多了,不必自傲,读少了,也莫得自卑。诚然,多读与少读之人很难做朋友,毕竟说的不是一类语言。

按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所以说读的多的人,看过的也必然多一些,世界更为广阔,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这样的朋友,我愿意交,也喜得交。

小记一下,毕竟从明天起,我要好好学习了。我票圈里面有不少聪慧、渊博的同学。偶尔看他们发布几篇感悟心得,读来总有心有戚戚焉。希望这些朋友可以坚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烤串的故事-从明天起,我要好好学习终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