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雄守雌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学习感悟

知雄守雌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学习感悟_第1张图片
摄影@张慧姝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贷。恒德不贷,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杨鹏校订版)

1、

第一次跟着杨鹏老师学习道德经时,非常钦佩杨老师对于“为天下式”的解读。绝大多数的解读版本把“式”理解成“式样、榜样”。知白守黑,并以此精神为天下人示范,成为天下人的榜样,这样的解读妥妥吻合着我们的思维习惯,然而,却并非老子的思想。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的三宝之一是“不敢为天下先”,若把“式”解读成“式样、榜样”,明摆着是“为天下先”,不是老子的三宝,更枉提老子对于三宝“持而保之”的要求了。

而杨鹏老师的解读让人耳目一新:“式”与“轼”同义,指车前的横木。乘车人站起来的时候,要抓住这横木,才站得稳。“为天下式”,就是要成为天下人的扶手,让天下人都站起来。那么究竟怎样的扶手才能让百姓实现自立自治自主自由呢?是“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扶手,是“尊道贵德,圣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扶手。这样的解读才是融会贯通了老子的思想,禁不住要为杨老师击掌称赞。

后来在网上淘了本陈鼓应的《老子注译及评介》,读到此章时,却更喜欢书中对于本章的看法。该书的观点为“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贷,复归于无极,知其辱”为后人窜入语,老子的原文应该如下: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书中例举了多项证据来支撑其观点,其论述过程非常精彩,理性简洁而又清晰明了,我把其中精彩的几点罗列如下:

第一:庄子《天下篇》中引用此文时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第二:“辱”,宋朝范应元注本写作“黑辱”,是“污黑”的意思。“以白造缁曰辱”,“辱”取“黑”之义,正是自周至汉古义。以“辱”对“白”,以“雌”对“雄”,以“谷”对“溪”,非常完美的结构。

第三: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古书“荣辱”皆“宠辱”之借。

第四: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白如辱”,亦白辱相对。

综上几点,让我接受了书中的观点,虽然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已经非常简练,但是,没有最简只有更简。

2、知雄守雌

“雄”是动,“雌”是静;“雄”是刚强,“雌”是柔弱。老子说“柔弱胜刚强”。杨鹏老师曾在课上有“浪花”和“大海”的比喻,在此借用,若把“雄”比作浪花、“雌”比作大海,那么不难看到:浪花是喧躁的,大海是宁静的;浪花是轻狂的,大海是沉重的;浪花是绚烂而又高昂的,大海是广阔而又谦下的…… 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我们却往往把关注与赞美投向了美丽的浪花,而遗忘了能纳百川的大海;然而,浪花终究回归大海,所以老子说“知雄守雌”。

3、复归于婴儿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复归那未经加工的原木状态,复归那抟气致柔的婴儿年代。复归于婴儿,就是重新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超越所有的世俗功利与成见,以开放接纳的心态,去热爱这个世界,去让创造发生,去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可是,历经世事沧桑的成年人,如何做到复归于婴儿?这让我想起了罗曼·罗兰说的英雄主义:“真正的英雄是明白世界的残酷,也遭受了社会带给他的苦难,他依然能用心说:‘我热爱这个世界,我愿竭尽所能为我的世界而好好战斗。’”复归于婴儿,无异于具备了罗曼·罗兰的英雄主义。何其难!复归是一种超越,是在经历、知道、体验、饱尝、失去之后的重新获得,那是不同的生命状态。何其难!耶稣说:“只有那些像小孩的人才能够进入神的王国”。复归于婴儿,进入神的王国,老子已经告诉了我们复归之路“知雄守雌,恒德不离”。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雄守雌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