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都不会消失,只会转到别处去

多年前,美国有一位名叫比利·米利根的男性的二十二岁男性,被控以诱拐与强暴的罪名,唯一能使之免于罪行的理由是“精神异常”。在精神鉴定中,精神科医生发现他竟有24个不同的人格,其中有两个人格是“妇人”,还有一个“小女孩”人格,这些人格彼此独立,并不知道“其他人”的存在。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4个比利》就是以此为原型拍摄的。

比利是典型的“多重人格症候群”患者, 研究发现,多重人格者是从小就开始创造、发展其不同人格的,而且几乎无一例外,其产生不同人格的动因都是童年时代曾受到虐待与伤害。比利·米利根说他小时候受他继父的责打与性虐待,“三面夏娃”的主人翁克丽丝·寇丝特娜·萨依滋摩也是从小即经常因小小的过失而被严厉鞭打。这种小孩后来变成多重人格者,可能是想进入“自我催眠”的状态幻想自己是“另一个人”来摆脱那些创伤。

脑科学的发展也证实了“多重人格”的症状并非精心伪装或刻意为之,而是人格的真正转移,当他们由A人格转化为B人格时,脑部活动也跟着发生有意义的变化,且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中,其脑部处理知觉讯息的方式也可能不一样。心理学家普特南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比我们所愿意承认的更具有多重人格的倾向,比如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反应,一个胆小如鼠的母亲可能在危急关头成为奋不顾身保护儿女的勇士。

以上是著名心理科普作家王溢嘉在《变态心理揭秘》一书中对“多重人格”的分析,他用严谨的态度来写典型的变态心理故事及其心理分析,在书中写了45个心理故事,有26个神经官能症及人格障碍案例,13个性变态案例和6个妄想症的案例,其中包括心理治疗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以及其他一些治疗师的经典案例,每一个故事都有其离奇之处,而且多个故事在心理治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问题都不会消失,只会转到别处去_第1张图片

作者王溢嘉毕业于台大医学系,他自诩为沉默的人生收集者,而收集者的一个共同的癖好事对变异品种的兴趣总是要大于正常品种。变态心理就是异常人生的一种,虽然曾短暂地接触过一些心理异常的生命,但更多的是阅读有关变态心理的书写资料。因此《变态心理揭秘》属于一种“分离的关照”,而非“实质的介入”,这也界定了这本书的档案特性。

而本书最初也是以《变态心理档案》为名在台湾出版的,“变态心理档案”就是一组“别人不会这样想这样做,而某人却这样想这样做”的感人的真实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当事者的所欲所思所为,无一不是人类生命之忧欢与辛酸、灵魂之幽暗与孤寂、心路之曲折与执拗的真实写照。

一位23岁的女歌唱家,人美声甜,但是经常会出现歌唱到一半,突然产生一种窒息及喉咙窄缩的感觉,使得声音变得紧张,因为这个原因,她一直不能公开演唱。究其原因并器质性病变,而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这与她因双亲去世,从小寄居在姨妈家有很大的关系。姨妈很好,但姨父却是一个人格相当卑劣的男人,对她们非常粗暴,而她因为必须强行压抑对姨父的鄙夷和痛恨,就产生了喉咙窄缩的感觉。

弗洛伊德觉得她的症状是对她姨父劣行“如鲠在喉”的象征性表现。他给出的处方是正视这些经历,并学会批评、指责她的姨父,找机会告诉姨父她对他的真实看法。之后日渐改善。但又出现新的症状,手指刺痛感,在催眠之后,得之原因还是跟过去的经历有关:她曾经帮姨父按摩背部,结果姨父突然掀开被单将她按倒在床上,她被吓得连忙缩手逃回房间;最近她改住舅舅家里,舅舅对她很好,结果引发舅妈的不满,给她造成一系列的压力及惊吓,在一次弹琴给舅舅听被舅妈发现后,就出现了手指尖麻刺感的症状。

作者在案例中一般就用字母来替代病人和心理医师,而在案例之后的“解说”中才说出具体医师,比如弗洛伊德、冉涅等。这些典型的案例,在心理学的发展中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至于日后的心理学派的纷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随着心理学的日渐普及,“强迫症”在某一段时间称为人们的口头禅,比如有人爱洗手、有人出门要反复查看门窗是否关严,都别人们称为强迫症。实际上,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都属于正常的心理范畴。《变态心理揭秘》中的强迫症不仅都影响了当事人正常的生活,甚至还失去了工作。

在“无法站立的西点军校”、“抽筋的海伦及其女友们”、“七小时的记忆丧失”中看出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压力的时候,身体也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帮助你应对问题。

看完这些案例之后,我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原生家庭”、“童年创伤”为什么会大火了,因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不论是正常的大部分人还是书中这些案例中的人物,每一个人的人格、行为及某些特性都深受父母及童年经历影响。除了“创伤性压力违常”以外,不论是歇斯底里症、多重人格,还是受虐症、恋物癖、异装癖、乱伦,都跟幼年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在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不论是父母的关系、榜样作用,还是教养环境都会对孩子成年后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

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有一定的弹性,面对创伤,每个孩子的心理是自我修复的能力的,但是如果这中伤害不断重复上演,那么将会产生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会消失,只是转移到别处,也许当时看不出来,但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会以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让人大吃一惊。

可以说,精神官能症是身陷于生命的难题中,而与自己进行的一场痛苦战争;狂妄症是因为对生命难题的曲解,而与他人进行的一场虚幻战争;至于性变态,则是一种自然与文化未曾许诺的,自我怀疑的爱。

正如那个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说的一样:看见国王的驴耳朵的理发师虽然逃过了被过往杀害灭口的灾难,但是他实在“憋不住”那个秘密,于是挖了一个洞,把“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的话“发泄”到洞里,并用土掩埋。虽然他的的情绪消解了,但是问题并未真正消失,只是“转化”成另一个问题而已。因为那对土里长出来竹子,有人砍下竹子做成笛子,结果笛子吹出来的还是“国王长了驴耳朵”的曲子。

如果理发师看不到国王的驴耳朵,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但既然看到了,则不管他怎么“处理”、“应对”,问题都不会消失,只是“转到别的地方去”而已。作者王溢嘉借用这个故事引起我们对心理变态及心理治疗的基本认识。

那么,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天底下总有长着驴耳朵而又必须理发的国王,也总有人要去遇到他,这就是生命的困境。

如果单纯以一种猎奇的心理来看《变态心理揭秘》,那么你可能会觉得不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过瘾,因为作者秉持着慈悲心,他克制地描述案例,也利用学术语言分析案例,但并不是作为人生的“反面教材”,而是希望我们透过这些故事对这些“异类”有所了解的同时,更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反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题都不会消失,只会转到别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