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信仰,知识是知识,切不可把二者混为一谈!

邓斯·司各脱,中世纪苏格兰经院哲学家,唯名论者,方济各会会士,被称为“灵巧博士”。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后在牛津和巴黎大学任教。1265年,生于苏格兰东南部贝里克郡。1279年在英格兰南部邓弗里斯加入方济各会。1288年就学于牛津。1291年领受神职。1293年去巴黎学习。1297年起,先后在剑桥、牛津、巴黎等地讲授彼得·郎巴德的《教父名言集》。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为维持其对英战争,向教会征税,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生冲突;邓斯·司各特因拒绝支持腓力四世被逐出法国。卜尼法斯八世死后,再次任教于巴黎并获博士学位。1305年后从事著述。1307年往德国科隆任教授,1308年死于该地。

司各脱重视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和光学研究。把信仰和知识分开对待就是他首次提出的。他本人热衷于辩论,是一名典型的中世纪教父。

信仰是信仰,知识是知识,切不可把二者混为一谈!_第1张图片

邓斯·司各脱

信仰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应分开对待

邓斯·司各脱主张信仰和知识是两个不相联系的领域。神学有其自身的原则和最高的对象(上帝),它高于一切科学;但关于神的存在、三位一体、灵魂不死等,都是理性所不能证实的。哲学也有其自己的独立原则,它不从属于神学。他遵循、继承了新柏拉图主义和奥古斯丁的思想,强调神学理论不可能由理性加以演绎:理性功能应表现于现象界、个体及经验科学中,我们依靠理性无法理解神性;神的终极性表现于意志上,而意志的最高象征就是爱。

邓斯·司各脱认为物质是独立的实在,是万物统一的基础,他的个体性理论强调实体总是表现于单个物体,共相不能离开单个物体独立存在,世界的本原是无所不在而又统一的物质,并探讨了物质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物质属性。他在《论灵魂》中说:“也许可以说,在灵魂中有物质,在物质中有思维”。对此,司各脱曾经问过自己:“物质能不能思维?”为了使这个奇迹能够实现,他求助于万能的上帝——即迫使或借助神学本身来宣扬唯物主义。

信仰是信仰,知识是知识,切不可把二者混为一谈!_第2张图片

对道成肉身和上帝的认识

司各脱首先提出圣母马利亚在其受孕时未经原罪沾染而成胎的学说,并将其建立在基督是完全无性也即无原罪沾染的基础上。他认为,道成肉身无论如何要取代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堕落。这一学说在1854年正式被规定为天主教教义。

司各脱认为上帝不是形而上学的主题。“我们通过理性只能知道上帝是一切原因的原因,一切本质的本质,知道上帝是永恒的。至于上帝在时间中如何创造世界、上帝以其预知鉴临一切、三位一体等等只能是信条,只能根据圣经和教会的权威信仰它们。如果我们用理性来思考上帝,那就会陷入一种永远也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一个定理在哲学或科学看来是真的,但在神学看来就可能是假的,反之亦然。但哲学和神学不应该存在对立。神学并不是一门思辨的科学,而是实践的学科,它的使命是帮助拯救人的灵魂。我们虽然不能认识上帝,但可以信仰上帝、爱上帝,信仰和爱高于其他一切认识”。

信仰是信仰,知识是知识,切不可把二者混为一谈!_第3张图片

存在着一个无限存在

对于司各脱来说,存在着一个无限存在,他认为可以通过哲学或神学上的各种论证加以证明。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复杂的形而上学的证据来证明上帝作为第一个有效因、无法超越的终极因以及一切存在中最完美的存在之存在。与阿奎那不同,他认为,神的属性诸如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只有通过启示才能得知,不能只凭借自然理性来确定。

亚里士多德给形而上学定义为研究存在之存在的科学。司各脱极大地利用了这一定义,但是他完全以他个人的方式理解“存在”,并把它的范围无限拓展,乃至把属于无限的基督教上帝也包括进了存在的概念,属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的东西,如实质、偶然事物等,都被他当做存在的一部分。他说,存在比上帝的意义更大:所有能用范畴来界定的都是有限的,而存在涵盖无限。存在的疆域之内要划的分界线,是有限存在与无限存在之间的分界线。

信仰是信仰,知识是知识,切不可把二者混为一谈!_第4张图片

二重真理论

司各脱在其哲学基础上还提出了二重真理论,二重真理即神学真理与哲学真理,他认为,神学真理和哲学真理各有其不同来源和范围;教义信条或圣经旨意无法靠逻辑论证来确论,只能靠接受教会权威的确定而信仰之。他的一元化自然观认为质料和形式是统一的,物质的存在并非出自形式,只是一物同他物的不同出自形式。他的认识论建立在经验和感觉的基础上,强调认识必须从局部到一般,一切观念来源于感觉经验,我们所有的理性都来源于局部的感性知识。

对自由意志的强调

司各脱在描述智力与意志的关系时,对心灵的哲学也进行了革新。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意志基本上是一个合乎理性的欲望,其自由源自理性实际运用的灵活性;而司各脱却把意志看做是至高无上的能力,其活动只能源自自身的自我决定,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他同意意志的确是理性的能力,能够以多种形式行使的能力,但是他说,这并不意味着意志的行使受理性的指导。相反,智力是一种自然的能力,一种只能在适应其活动的自然条件下以一种方式活动的能力。大多数亚里士多德主义经院哲学家认为,人类的终极目的是智力极尽之能事,即至福地看见上帝;而司各脱则认为,至福之人在天堂与上帝的融为一体完全取决于意志的自由活动。

信仰是信仰,知识是知识,切不可把二者混为一谈!_第5张图片

司各脱比他的任何一位神学上的先驱赋予人的意志和上帝的意志的活动范围都大得多。他说,人的意志是可以实施各种活动的能力,这不仅仅在于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运用意志的能力做不同的事情,还在于意志在实施一个活动的同时还保持着实施相对立的活动的能力。一个被创造的、仅仅为某一个时刻而存在的意志,仍然可以在对立物之间做出自由选择。而且神的意志所享有的自由,比以前的神学家所赋予或解释的自由要大得多。例如,上帝有自由摒弃或者删除许多常常被认为是属于自然法则的道德戒律,上帝的这种自由意志是我们每个信徒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司各脱是一个极端的唯名论者,他反对实在论,认为只有单个的物体是真实存在的,一般不能离开单个的物体而独立存在。强调知识从感觉产生,人的理智犹如一块“白块”,没有任何天赋的观念,这些观念曾对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者洛克等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提倡意志自由,认为以自由意志爱上帝和爱人是人的最大幸福。他的学说被称为司各脱主义,后曾与托马斯主义长期对抗。

信仰是信仰,知识是知识,切不可把二者混为一谈!_第6张图片

司各脱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仅在于他创建了一个学派(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专心致志的司各脱主义的追随者和研究者),更在于他的思想和言论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哲学家,甚至宗教改革家。而欧洲历史上,在路德和卡尔文之间产生的著名的宗教改革争论,其争论的基本点都是在司各脱主义背景下出现的。

如果我们要想全面了解西方哲学史,司各脱这个人,也是必须要被考虑进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仰是信仰,知识是知识,切不可把二者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