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于未然

        机缘巧合,最近看的《白夜行》、《心理罪》《糖与香料》等书,都是刑侦类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以及阅读后最大的感受是恐惧,因为有的犯罪行径真是令人发指、让人毛骨悚然。但恐惧过后,细细思索,还是觉得很多事情的发生其实是可以预见的,甚至是可以避免的。防范于未然——应该是这些书带给我的最有价值的收获。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的《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低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尽办法去实现,去获取,去偷去抢,正如让一个饥饿的乞丐保持优雅的绅士风度比登天还难,他只要尽快填饱肚子,而不会在乎自己的吃相。

        中国也有句古话: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偷盗抢劫之类的犯罪,大都与贫穷有关,不可否认,有些强奸案的发生也是因为贫困,但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征服和控制。而那些连环杀人案,则可归因于犯罪嫌疑人扭曲的心理。

         其实物质上的贫穷并不是罪恶的元凶,它只是底色,精神上的贫瘠和贪婪才是致命的。所以,要小心那些内心邪恶而又一无所有的人,他们犯罪的成本很低,所以更容易动恶念施恶行,有句话“穷乡僻壤出刁民”,想必原因便是如此。

        如何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要善于观察人的相貌和言行。相由心生,言为心声,行动猥琐者其心必肮脏。善良的人大都面色柔和、笑容纯净、且行动光明磊落。邪恶之人目不正,所谓獐头鼠目非良善之辈,其实一个人的眼睛就是他的心灵。远离相貌不正之人,行动猥琐之辈。

        二、做人要低调,不显才,不露富。无论是“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还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都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过张扬,否则易招致灾祸。

        三、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贪小便宜。无论居家还是出行,一定要做足安全防护,不要心存侥幸,麻痹大意。不轻易打开房门让人进入,与人闲谈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勿让小孩子离开视线范围,教会老人和小孩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去人迹罕至的地方,尽量避免走夜路,不贪图别人的小恩小惠。

        四、内心坦荡,行为磊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但凡授人以柄,必无出头之日。

        五、防人之心不可无,但也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这个世界不可能一片光明,即使有黑暗,有邪恶,仍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遇到有困难的人适当帮一把,但前提是保证自己是安全的。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世界是多元的,人性是复杂的。做不到兼济天下,但可以独善其身。

       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是非常必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