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读书报告

               

                      第三小组

    一、作者介绍: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钱穆九岁入私塾,熟习中国的传统文献典籍。十三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後自学。1913-1919年任小学教员。1923年後,曾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员。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其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等。1990年钱穆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二、创作背景:《国史大纲》一书著于抗日战争时期。钱穆当时任北大历史系教授,在战火纷飞中随西南联大辗转大半个中国。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时中国面临国家存亡时节,钱穆有感于中国国运飘渺,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中国会赢得胜利,但也对中国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抱着“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中国史书。当时生活的窘困、物资的紧缺以及内忧外患的状况都使钱穆将对中国命运的思考贯穿于了全书始末。钱穆指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要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他希望作为抗战中流的精英分子能够从这样一部张扬“士”之人力的史纲里汲取力量前行。

    1939年6月,《国史大纲》正式完成,1940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经面市,该书就以其独特的见解与细致的考证成为了当时各个大学通用的历史教科书,在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起到了积极的民族文化凝聚作用,同时也奠定了钱穆史学大家的地位。直到今天,昆明岩泉寺中仍保留着“钱穆教授著书处”,并在此立碑纪念。

      三、主要内容:《国史大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使用教科书体例编写而成。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作者指出该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一)、在政治制度方面,《国史大纲》将中国古代的政治演进划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到秦汉时期完成的封建集权大一统;二是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完成的政府构成演变;三是到隋唐时期完成的科举竞选制度,至此,科举取代世族门第成为了中国延续千年的首要政治制度。(二)、在经济 发展方面 ,《国史大纲》强调了经济建设与文化、政治建设的相互谋和。三者的发展在整个中国历史中虽然并非每时每刻相互适应,但其总体趋势是在相互调和中的向前发展。

(三)、在文化学术方面,《国史大纲》认为前秦过后,中国的文化学术逐渐开始脱离于宗教与政治势力,以一种平民化的气象氛围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这在北宋时期达到极盛。  作者在全书中以一种独特连贯的眼光来审视时代的变迁,往往能将一个问题进行跨时代的系统梳理,扩大延伸。如在论及中国古代田制的问题时,书中从晋朝占田到北魏均田,从唐朝的租庸调到两税法,进行了一个系统整体的概说。

      作者还强调史学要与当下的现实相联系,不能将历史知识和历史材料进行单纯的堆砌,那样作出的只是号称客观的无人的历史。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书中的内容处处以国家、民族为中心,主张发掘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 文化资源 和内在的精神力量。四、基本结构:国史大纲》全书的结构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出发。以各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为背景,写出中国在旧时代中所呈现出的问题来警醒世人。在政治制度方面,《国史大纲》将中国古代的政治演进划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秦汉时期的封建集权统一;二是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完成的政府构成演变;三是隋唐时期完的科举制度,政治制度的变革也是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史大纲》强调了经济建设与文化、政治建设的相互谋和。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所以三者的发展在整个中国历史中虽然并非每时每刻相互适应,但其总体趋势是在相互调和中的向前发展;在文化学术方面,《国史大纲》认为前秦过后,中国的文化学术逐渐开始脱离于宗教与政治势力,以一种平民化的气象氛围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这在北宋时期达到极盛。文化也在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下而相应的产生了相应变化。

      《国史大纲》这本书正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思想文化”这三个方面对历史进行一个深度的剖析,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来一一讲述。该书也特别突出的反应出中国历史上的种种弊病,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等方面的某些病态的、不合常理的东西,如书中提到的中唐以后中央与地方统治上的冲突与弊端等。从书中也不难看出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找到病根再抓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五、收获和评价:                   

评价:我一个野路子,还不是文科生的大学生,对于像钱穆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坚持传统文化的学者所著的书不能说有什么评价,才能说是看法吧。 我觉得钱穆先生的经典之作《国史大纲》应该被更多的国人所知晓,读这样的书可以更好的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了解。《国史大纲》一书,让我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转变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钱穆的这部著作代表了他的通史研究,这与他有关部门史(如政治史、学术史、文化史)及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的研究相得益彰,与他有关史学研究的方法论、中国历史研究方法的探讨,亦相互发明。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钱穆先生所提倡的史心与史识、智慧与功力之互动。但是由于语言习惯及繁体字等原因,看96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有点吃力。希望早日能够见到简体版的!

收获:《国史大纲》这本书很形象地描写了当代历史,更进一步地通过经济、文化、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写历史。了解《国史大纲》知道这是一本教科书,但其服务于政治的意味不浓,其根本思想是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反思,探究中国是如何兴盛起来,又是如何沦落到如今这种地步,钱老期望在这种反思中寻求拯救当下中国的方法及思想。其详尽地阐述了钱老的历史观,看后受益匪浅。在读一本书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这本书。我所了解到在1937年抗日爆发,钱穆先生仓促地从北平逃离至西南大后方,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失散,时中国面临国家存亡时节,钱穆有感于中国国运飘渺,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中国会赢得胜利,但也对中国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钱穆在云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抱着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亡,至少留给后人一本中国史书,让后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中国之心。钱穆先生所写的《国史大纲》开头洋洋洒洒三十多页的“引论”,暗藏先生极为不平静的心绪。他列举种种乱象,指出史学之传统派、革新派和科学派的偏颇之处,逐一批驳,不止一次在论述末尾道:“若不复明国史真相,妄肆破坏,轻言改革,则又必有其所应食之恶果在矣。。钱穆先生对历史的温情、敬佩与冷静无一不在本书中有所体现。钱穆先生没有讲一些历史上官场的尔虞我诈方面的内容,没有披露意识形态的桎梏,没有帝王将相的奇闻轶事浮于纸上,而是重点讲解了中国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同时他又不忘提醒后人如何对待和研究中国历史。从夏商周文明的探索,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文化的繁荣,到秦朝一统天下建立封建专制帝国影响,到唐朝外交、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兴等等下来,贯穿整个历史的主线是文化。对于历史的更多的是敬意与冷静,而不是偏激与失之偏颇。如今事实是强势的西方文化盛行,国人数典忘祖,对自己古代灿烂的文化与优良传统的不自信,认为外国的才是好的,才是值得学习的,我们的本土文化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可是在书中钱穆先生铿锵有力的表达了对中国文化无比的肯定及自信。这点让我敬佩不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四大文明中唯一流传下来的古文明,需要保护更需要继承和发展。认可并理解我们的历史,对我们的历史文明抱有崇高的敬意,会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民族的凝聚力,会让我们走得更快更好。大多数人在一些枯燥乏味的历史教科书的“熏陶”,熟知不少无用的典故,却对其民族的精髓与意义懵无所知,这犹如空呼爱国。此其为爱,仅当于一种商业之爱。如农人之爱其牛.....爱国是要有基础的,不知其源,怎知其性,不知其性,何谈爱国;知其原方能爱其本,不懂我国历史怎么能全心全意的为这个国家奉献?历史的意义在于知道我们国家的精神,学习民族的气质,正是这种内在精神与气质,支撑着我们的历史延绵不绝,历史是一个国家的骨架,后人如若不知,谁来继续这个庞大构架的扩充?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核心,就是独特。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气质。这就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现实意义。所以说历史并非毫无价值。相反,历史的价值是普世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本人感觉收获颇多,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也改变了对一些历史的看法与以往固定的思维,以及书中对王国维、郭沫若、司马迁、班固、司马光以及近代学者们进行了略微的评论,我觉得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值得好好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得到了深刻知识,满足了我个人在这方面的需求,由于时间关系虽然我没完整地读完这本书但我了解还是比较深刻,通过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更加提高了,具有魅力的中国古代历史浮现了在我眼前,虽然是过去但值得研究...《国史大纲》整本书是一个感情的蕴含物,它传递了钱穆先生对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希望。这一点在所有的历史著作里都是可贵的。一部饱含感情的的书远比一部生硬的书有趣味、有意义。《国史大纲》的作用主要是思想层面的,其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这说明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记述历史以对时事及后世造成影响。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可谓用心良苦,他通过这本书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和希望。他的这种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读了这么多书也开始学会了一些读书的方法,这是学习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学会方法,比学到了知识是更重要的。

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史导议》 《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 《国史大纲》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史大纲》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