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来自于信仰

表现战争的电影千千万万,真正经过大浪淘沙能留下的,总是很有限的几部,凡是被影评人和观众交手称赞的,无一不是从人文主义关怀出发的。动用了多少飞机大炮爆炸物,制作了多少残肢断腿,消耗了多少血浆,这些都只是辅助的表现手法而已,最关键的还是从残酷无情的战争中,挖掘出里面活生生的人,讲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才最能打动人心。如何塑造一个丰满立体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让人们相信电影里那家伙一定就活在我们身边,而不是宣传的口号,就是要让这个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有理有据,而不是空中楼阁。很高兴我看到了一部讲人的电影。

力量,来自于信仰_第1张图片
没有人的故事一无是处

我相信看《血战钢锯岭》首先是会被血腥残酷的场面给震撼的。剥开的脑浆、炸断的四肢、飞溅的血液和喷涌的火焰,我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但我相信应该和这差不多,或许更残酷。一次进攻下来已经有人炸穿了肠,有人吓破了胆,有人再也不愿踏上这片焦土,有人相信这就是炼狱而敌人就是魔鬼。场面的震撼力远远超过了我对于美的接受程度,如果这是暴力美学,那么我欣赏不了。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它,我愿意去承受这种撕扯,对于内心的一种反复的蹂躏。这并不是什么猎奇心理,而是要告诉自己这就是最真实的现实,它过去真的存在,而未来也一定会继续存在下去。闯进炼狱去战胜魔鬼,有没有这个能力?

力量,来自于信仰_第2张图片
盲目强调暴力美学只能是一种猎奇

除开场面,看完《血战钢锯岭》,我脑海中一直闪现着一句话:如果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全力以赴的去捍卫,那一定是我们的信仰。所以也有人说《钢锯岭》其实和前段时间的《比利•林恩》有着相同的内涵,都是探讨信仰责任,不过所选的角度不同。

从入营之初,多斯就展示了他强大的信仰力量。被人瞧不起、辱骂、殴打、误解、驱赶,可以说他在去钢锯岭之前,已经打了一场大仗,甚至可以说这场仗一点不比钢锯岭轻松。在这场战争中他的战友只有父亲和妻子,来对抗无法理解他的整个军事系统。我猜想如果多斯也像他的两个朋友一样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参军上战场,那他一定会痛苦一辈子,在心里就把自己杀死了。作为这个国家的青年,有责任有义务去守护它,即使做最脏最累的活儿,被战友孤立和殴打,也不会改变他的想法。是的,上战场,这就是他唯一要做的。

力量,来自于信仰_第3张图片
寻找你力量的源泉

多斯虽然是个不拿武器的医疗兵,但他是全连最勇敢的一个;他虽然瘦小,但他一点都不软弱,因为他有强大的信仰做支撑。枪林弹雨也不能阻挡他冲锋救人,他永远都和冲在最前面的战友肩并肩,对于每一个受伤的人都绝不放弃,对生命的守望和对战友的忠诚是他最可宝贵的精神,所以大家会坚信多斯一定就在他们身边,只要有多斯在自己就不会被抛弃。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信任,如同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在另一个人手上一样。大家不明白他的信仰,却笃信他信仰的力量。他就像这个连队的精神支柱,手中一本小小的圣经就是这精神力量的源泉。

力量,来自于信仰_第4张图片
对生命的坚守对战友的忠诚

信仰的强大可以支撑多斯一夜之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救下75名战友,强大到可以支撑起连队再上钢锯岭,同时也让日本人把钢锯岭变成了一座人间的地狱,自己则成了其中的恶鬼。我们必须承认,日本人的战斗力,同样来自于他们的信仰。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专门讨论战斗中的人海战术。那种如蝗虫般遮天蔽日的人海进攻,通常都会发挥比想象中更强大的作用,同时这也需要有强大的信仰做支撑。这是以冲在最前面的战士倒下来换取作战空间,同时以全力的冲击来争取作战时间,这种无视生死的态度就决定了这个世界上能运用人海战术的国家,只能是少数。

在和朋友讨论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国家,我不同意。没有宗教不代表没有信仰。几千年的历史,早就让中华民族演变出了专属于自己的一整套完善的信仰体系,这是以儒教为中心,以家族为范围,以纲常为标准的实用主义的信仰。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不会屹立千年的,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不会把所有外族侵略者都同化到汉文化这个大圈子中的。甚至在一个时期对个人的信仰,对偶像的崇拜已经达到全球为之震颤的地步。而目前为很多人所诟病的信仰危机,不过就是近几十年在巨大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导致的自由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的沉渣泛起,前进的大潮是不会为其所左右的。

信仰,我们一生奋斗的力量源泉,与最终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力量,来自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