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养浩然正气

“浩然之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田地之间。”

后历代文人,既以“修齐治平”为人生导向,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浩然正气,必然应当成为读书人的生命符号。

苏东坡曾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文天祥于狱中写就《正气歌》,开篇有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于我而言,真正对“浩然正气”有所了解有所感触有所顿悟,始于精读《资治通鉴》一书。

司马光作为一代大儒,又是朝中重臣,他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解读,不是服务于学术研究、探秘猎奇、考古论据,而是带着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有着世俗的目的,即“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读《资治通鉴》,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正襟危坐起来,假如遇到某一段论述或者描写,需要朗读,那语气必定要庄严,表情必定要严肃,声音必定要洪亮,仪态必定要端庄,方觉相得益彰,没有玷污了所读内容。当这种感觉到来时,我对“浩然正气”有了切身的体会,哦,原来如此啊!

读《资治通鉴》,历史的波谲云诡,一幕幕铺展在眼前,似是跟随作者一道参与了历史,见证了历史。哦,不,不完全是这种感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读《资治》时,因为与作者站在一样的高度,必须统观全局,着眼于时代和人类。于是,便从感慨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朝一代的更迭,变成了讨论天下大势,探寻兴亡成败之规律。

司马光是历史学家政治家,更是文学家。在他的笔下,王侯将相、贩夫走卒都是有生命的,荣辱生死、功名利禄都是有温度的。历史不是落满灰尘的故纸一堆,不是冰冷无情的数字一串,不是坟墓,不是黄沙,历史是鲜活的。

跟随他的脚步,恰如跟随一位思想睿智、精神矍铄、步履从容的老者,或行走在暮色苍茫中,或矗立于巍峨高山上,看劲松苍翠,乱云飞渡,指点万里江山,闲话千年沧桑,滋养浩然正气。

因古文根基甚浅,历史知识储备少,读《资治通鉴》进度一直很慢,此文不是一篇合格的读后感,对此我心知肚明,万分惭愧!

然读书重在积累,重在持之以恒,目标尽管遥远,我若坚持不懈,总有抵达的一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刚过,借屈大夫诗文一句,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资治通鉴》,养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