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认为员工才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资本。有很多公司抱怨,现在90后的员工动不动就要离职,心比天高,能力比纸薄,招一个靠谱的人怎么就这么难?啊哦,因为现在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求个性与自由,公司的文化氛围更是他们所看重的。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谷歌办公室的趣味性与特色的福利,《财富》杂志更是史无前例地五次将谷歌列为美国“最佳雇主”,那它究竟有什么奥秘呢?拉兹洛·博克的《重新定义团队:谷歌如何工作》,就从谷歌的人力资源的角度,揭秘了谷歌的人才和团队管理的核心法则。很多人会有疑问,这些法则是否适用于我们中国呢?看完这本书后我认为这本书的很多内容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之前的公司BOSS还要求上至公司管理层、下至她的助理都要去看这本书。那么,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
我个人理解的话,本书有两大亮点,一是如何识别优秀人才,二是如何打造优秀人才。后一点,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今天篇幅很长,内容也很通俗易懂,我就不做阐释了。
一、如何识别优秀人才
除了测试技术应聘者的工程技术能力之外,还有4个方面的特性可以预测某个人能否在谷歌取得成功:
1.一般认知能力
一点都不奇怪的是,我们想要聘用聪明人,有学习能力,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要记住一般认知能力是在于理解应聘者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解决难题和如何学习,而不是查看他们GPA和SAT成绩。
2.领导力
同样不足为奇,对吧?每一家公司都想要领导者。但是谷歌寻找的是某种特别类型的领导能力,称为“新兴领导力”。这种形式的领导力不关乎正式的头衔——在谷歌进行的各种工作中,极少有正式的领导者。发表见解,做一些分析,协助得出正确的成果。我们在谷歌期望一个团队在其存续期内,不同时期能够用上不同的技能,这样就可以有很多人站上领导的位置,做出贡献,而且——同样重要的——特别技能需求的时期过后能够退回团队成员的位置。我们非常不喜欢唯我独尊的领导者:言必称“我”而不是“我们”,只关注自己的成就而不是取得成就的过程。
3.“似谷歌人一般的”(“Googleyness”)
我想要那些能够在谷歌蓬勃发展的人。这个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包括一些特性,比如喜欢享受欢乐(谁又不想呢?),谦逊一些(如果不能承认自己可能存在错误就很难去学习),尽责心很强(我们想要的是主人翁,而不是雇员),能够接受模棱两可的状况(我们也不清楚公司的业务将如何发展,应对谷歌的内部事务需要应对很多模棱两可的事情),能够证明你在生命中走过勇敢或有趣道路的证据。
4.职务相关的知识
至今为止我们在筛选应聘者的过程中关注最少的一种特性是应聘者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将要承担的工作。依我们的推理和经验,多年来成功地完成过同样工作的人,在谷歌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可能复制以前的做法。恰如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写过的:“我认为,如果你仅有的工具只是一把锤子,那么就很容易想要把一切都当成钉子对待。”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你丢掉了创新的机会。相反,以我们的经验看来,有好奇心、有诚意学习的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想出正确的答案,而且创造出一种全新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也高很多。
二、如何打造优秀人才
1.帮助员工发现工作意义
在工作中竭尽所能的工人是最难得的。如果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就不能寄希望于他们毫无保留地奉献……如果一个人感觉日间的工作不仅保证了他的基本需求,而且为他提供了些许慰藉,使他们能够为儿女创造一些机会,为妻子的生活增添一份愉悦,那么他就会认为这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就会放下所有包袱,尽力工作。无法从日间工作中得到一定满足感的人,就失去了薪酬中最好的一部分。亨利·福特是在90多年前的1922年写下的这段话,但他的这些观点与谷歌的理念如出一辙。而且他亲身实践,在1914年给工厂工人的工资加倍,提高到每天5美元。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没有什么比知道自己正在改变世界能带来更强有力的激励作用。耶鲁大学的艾米·瑞斯尼斯基告诉我说,人们可能会把自己的工作看成简单一份工作(“一种必需品,在他们的生活中并非重大的积极方面”),一项事业(需要“赢取”或“提升”的事情),或是一种命运的召唤(“你所做的是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是喜悦和满足感的一种来源”)。
2.信任员工不设限
1999年我们为金融服务公司做咨询服务,承接了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个电子商务项目(还记得“电子商务”吧?)。我把一份报告草案递交给他审阅,他并没有修改,而是问我:“我需要审阅这份文件吗?”我内心深处知道,我的报告很不错,但是他肯定能找到需要完善的地方。想到这里,我对他说报告还不够好,于是回去做进一步修改。我又带着新报告来到他面前,他第二次问道:“我需要审阅这份报告吗?”我又回到自己的座位。等我第四次来的时候,他又问了我同样的问题,我告诉他说:“不需要。你不用审阅。已经可以递交给客户了。” 他回应道:“好极了。干得漂亮。”于是看也没看一眼就将报告递交给了客户。 如果你期待很少,收获的也就很少。20世纪70年代的畅销小说《天地一沙鸥》(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作者理查德·巴赫后来在《幻影》(Illusions)中写道:“为你的局限因素辩解,那你就是真的把自己局限于其中。”经理会找出很多不信任手下的理由。多数组织的设计都抵制改变,使员工无力反抗。
经理们忽略的是,每次他们放弃一些控制权,就可以为团队创造一次提升的好机会,也给自己节省出更多时间应对新的挑战。 找出某个令你的团队感到沮丧的领域,让他们改变现状。如果有限制,比如时间或资金有限制,就告诉他们。要对员工透明,在塑造团队或公司的过程中给他们发言权。你会惊讶于他们的成就。 谷歌工作法则:授权于员工 □ 消除地位象征 □ 依靠数据而不是根据经理的想法做决定 □ 探寻方法,让员工塑造自己的工作和公司 □ 高期待
3.为员工的刻意练习创造条件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k·安德斯·埃里克森用数十年的时间研究如何获得专家水平技能。传统观点认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的练习。埃里克森则发现重要的不仅仅是你投入多少时间学习,还有如何使用这些时间。他找到证据证明,在某一领域精熟的人,不管是小提琴家、外科医生、运动员还是拼字比赛冠军,学习的方法都有异于常人。他们将活动分解成细小的动作,比如连续数小时在雨中练习同一种击球动作,不断重复。每一次,他们都会观察效果,做微小的——几乎难以觉察的——调整,逐步改进。埃里克森将这种方式称作刻意练习:有意重复类似的小任务,即时反馈、修正和实验。 简单的练习,但是没有反馈和实验是不够的。
除非工作变化很快,否则我们所有人都难免陷入这种困境。如果身前和身后的路看起来完全一样,那么坚持学习,保持动力将会是非常难的事情。通过一个非常简单但却很实用的习惯,你就可以保持团队成员的学习习惯,确保他们不故步自封。我在1994年做咨询师的时候有幸与弗兰克·瓦格纳共事,他现在是我们谷歌人力运营部的核心领导之一。每一次拜访客户之前,他都会把我拉到一边,问我问题:“你这次会议的目标是什么?”“你觉得每位客户会怎样回应?”“你打算如何引入一个难解决的话题?”我们开完会之后,在开车回办公室的路上,他又会问一些问题,迫使我学习:“你采用的方式有效吗?”“你学到了什么?”“下次你想试试哪些新的手段?”
4.请最优秀的员工教学
在你们公司,肯定有一位总销售量最高的销售人员。请这个人而不是从外面请人给其他员工授课,这样不仅有了一位比其他销售人员更优秀的老师,而且这位老师对你们公司的特定环境以及顾客都很了解。还记得格罗伊斯堡发现,一个人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其超乎寻常的成功极少会一直伴随着他。派你的销售人员去非常昂贵的销售研讨班,授课老师是为其他公司销售其他产品的人,这样很难带来销售绩效的革命性提升,因为你们公司的具体情况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夫在30年前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 培训显而易见是一名经理能够最大提升经营活动的手段之一。思考一下为部门成员组织一系列四场演讲的可能性。我们预估每个小时的课程需要3小时的准备时间——一共需要12小时的时间。假设有10名学生听课。第二年他们将为你的组织贡献大约两万小时的工作时间。如果你的培训能带来手下表现1%的提升,你的公司将因为你花费的12小时时间收获相当于两百小时的工作。对于学习者来说,由真正的从业人员授课远比听学者、专业培训师或咨询师讲课更有效。学者和专业培训师倾向于传授理论知识。他们明白该如何工作,但是并没有亲身经历。咨询师了解更多的是肤浅和间接获得的知识,通常是从其他咨询师的标杆管理报告或数月与客户的交流中获取的,而不是通过切身体验学到的。 说句公道话,选择与专家合作,从他们身上学习,获得和他们同水平的洞察力,用以推动你们公司的发展,这样做是有价值的。
一般说来,向当天正在做某项工作的人学习效果更好,他们可以回答更深入的问题,举出当下的、活生生的例子。他们更了解你们的环境,总能即时反馈意见,而且多半时候是免费的。
5.不公平薪酬正是最公平的方式
艾伦·尤斯塔斯说拔尖工程师的价值相当于普通工程师的300倍吧。比尔·盖茨的观点更加激进,据称他这样说过:“一名了不起的车工工资应该是普通车工的几倍,但是一位了不起的软件编码程序员的工资应该是普通程序员的1万倍。”软件工程师所创造的价值范围或许比其他类型的工作要广,但是,虽然了不起的会计的价值或许不如普通会计的上百倍,但至少也能抵得上三四倍!
个人的表现也同样符合幂律分布。在很多领域很容易指出哪些人的表现远远超过他们的同事,超出的体量超乎人类想象。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或是苹果和皮克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蒂芬·乔布斯。沃尔特·迪斯尼赢得过26座奥斯卡奖杯,是有史以来个人获奖最多的。比利时小说家乔治·西默农写了570本书和故事(其中很多主人公为他的朱尔斯·玛格内特侦探),销售量在5亿到7亿本;英国的芭芭拉·卡特兰德出版了700多个浪漫故事,卖出5亿到10亿本。(显然我写书的体裁选错了。)至2014年初,布鲁斯·斯普林斯汀获得49次格莱美提名,碧昂斯46次,u2(英国著名乐队)和桃莉·芭顿各45次,但在指挥家乔治·索尔蒂(74次)和制作人昆西·琼斯(79次)面前却黯然失色。波士顿凯尔特人的比尔·拉塞尔13个赛季获得11座NBA总冠军奖杯,杰克·尼克劳斯获得18座高尔夫球四大赛奖杯,比莉·珍·金恩获得39座网球大满贯冠军奖杯。
当然,这种算法并非在所有地方都适用。恰如奥博伊尔和阿吉斯所指出的:“工业和以体力劳动工作为主的组织,技术能力有限,对最低和最高产量有严格的标准。”在这些地方的员工表现更接近于正态分布。在这种环境下,极少有机会能做出非凡的成就。但除此种情况之外,幂律分布都占据主导。
不管你们的人力资源部门是怎么对你说的,要记住大多数工作中的绩效表现都是符合幂律分布的。你们的团队中90%甚至更高的价值都是由顶尖的10%的人创造的。因此,最优秀的员工远比平均水平的员工更有价值。他们的价值或许比平均水平的员工高50%,或许高50倍,但是不管高多少肯定值得你为他们付出更多。一定要让他们感觉到这些。即使你没有足够的资金为他们提供超高额的薪水,但是更高一些的薪水也算一种心意表达。
用几个人才能换走你最优秀的员工?如果这个数字大于5,那么你就很可能没有给最优秀的员工足够的工资。如果超过10个,你几乎一定是没有给足这个人工资。
如果最优秀员工创造的影响力是平均水平员工的10倍,他们所得的报酬不一定要达到平均水平员工的10倍,但是我向你保证最少也应该给他们5倍的报酬。
在执行“极端薪酬”时,关键要区分非凡的表现有多少是由于个人因素,有多少是由于其他因素。
如果你们采用了这样一种制度,那么要想保证不超过预算,就只能给表现糟糕,甚至水平一般的员工更少的报酬。最初这样做的感觉肯定不会很好,但是了解到最优秀的员工有了留下来的理由,所有员工也都有了动力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你也能得到些许的宽慰。
极端奖励的分配必须公正。如果你无法向员工解释清楚奖励差异巨大的原因,也不能给出具体建议,指导他们将自身表现提升到此等超高的水平,那么你所做的只是在孕育嫉妒和愤恨。
三、结语
这些打造优秀人才的方式,不仅适用于公司培养员工,也对个人的工作、学习具有借鉴意义。虽说工作环境很重要,可以督促我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公司没有这种条件的话,自己创造条件也要自己打造自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