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2
很有意思,从德军将领角度看二战,结尾点评了所有第三帝国人物和德国历史将领。
第一章我的家庭与青年时代
1901年4月1日,我和弟弟进入巴登的卡尔斯鲁厄候补军官学校。一直到1903年4月1日,我又从这里转到一所重点候补军官学校,这座学校位于柏林附近的大利希特费尔德。
和弟弟在同一所军官学校
军校学生团所受的军事教育虽然非常严格和枯燥,却是宽容和公正的。我们的课程以高级文科中学的教程为基础,特别注重现代语言、数学和历史等课程。这为我此后的生活打下了一个扎实而牢固的基础,这里的教育水平一点儿也不比同级的民办中学逊色。
军校宽容公正
婚后不久,我们甜蜜的生活就被1914年8月2日爆发的战争打断了。在四年的战争期间,我只能利用短暂的休假时间去看望我的夫人和孩子。
婚后参加一战
我本来自步兵,但是在科布伦茨第3电报营的工作,以及一次大战中接触了几个月的无线电方面的工作,使我学到了许多通信方面的知识,这对我以后组建一个划时代的新兵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学习了无线电
第二章德国装甲兵的建立
虽然我是步兵出身,也不懂技术,可命运却偏偏要我与摩托化结缘。
早起装甲兵肯定是步兵出身
说我应当先去研究汽车制造厂、加油设备、汽车制造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公路、运输方面的问题。这一点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对他说,我对技术方面的问题实在是一无所知,无法胜任。
先去学习汽车制造
研究工作开始后不久,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在运动战中如何对摩托化部队的输送进行防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装甲车辆进行输送。
思考用装甲车输送部队
在我们当时的理想中,装甲师最终要装备的坦克应当是这样的:在两种型号中,轻型坦克装备一门穿甲炮,炮塔和车身上各装备一挺机枪;中型坦克装备一门大口径火炮,炮塔和车身各装备一挺机枪。
设计理想的坦克
1932年的演习是冯·兴登堡元帅15参加的最后一次演习。演习之后,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对我们的演习做了讲评,对于他如此清晰而透彻地指出演习中出现的差错,我真是从内心深处表示敬佩。在谈到骑兵军领导时,这位老先生说:“在战争中,只有简便易行才有可能取胜。我曾经到过骑兵军司令部,在那里我没有看到简便易行的东西。”他的话或许是正确的。
很尊敬兴登堡
德国的总理亲自在开幕式上讲话,这在德国历史上实属罕见的奇闻。而且,他讲的话完全有别于部长们和前任总理们在类似场合所惯用的言辞。他宣布废除汽车税,声言要建造帝国高速公路和“人民汽车”
大众
这些分队运动的快速性和精确性给希特勒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他不断大声喊道:“这个我用得着!这就是我想要的!”
坦克吸引了希特勒
1935年10月15日,三个装甲师正式组建起来:
第1装甲师,由魏克斯男爵将军指挥,驻在魏玛;
第2装甲师,由古德里安上校指挥,驻在维尔茨堡;
第3装甲师,由费斯曼将军指挥,驻在柏林。
最早的三个装甲师
有人说过:“胜利只能来源于运动。”我们同意这一说法,而且想利用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辅助手段来说明这一思想。运动的目的是将己方的部队调向敌方。
胜利来源于运动
我们认为,一种武器效能的大小取决于当时与之对抗的武器的水平。如果坦克遇到优势之敌——敌坦克或反坦克炮,坦克也会被摧毁,此时坦克的效能也就变小了;但是如果反过来,它就会具有毁灭性的效能。
坦克的优势
第三章希特勒独揽大权
我从我尊敬的上司装甲兵上将鲁茨手里,接受了第16军军长这一新职务。这个军的参谋长是保卢斯40上校,几年前我就认识他,他是一个标准的总参谋部军官,头脑清醒,勤奋努力,而且人品极佳,使人对他的纯洁和忠诚深信不疑。我们在一起工作得很出色、很协调。后来,这位不幸的第6集团军司令因守卫斯大林格勒的问题,遭到了最严厉的指责和诽谤。除非保卢斯能有机会为自己辩护,否则我不相信任何对他的指控。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保卢斯
胸前挂满勋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们,站在路边向我们挥手致意。只要我们的车子一停下来,他们马上就会将鲜花撒在车子上面,往士兵们手里塞各种食物。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生不和谐的事情,因为这种合并是双方渴望已久的,只不过多次被人为地阻断了。一家的同胞兄弟姊妹因倒霉的政治已被分割长达数十年之久,现在终于可以团圆了。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很明显,温斯顿·丘吉尔有一点道听途说了。因为慕尼黑的铁路站长曾告诉我,在军队向奥地利开进的当天,没有任何运送军事人员或物资的特别列车由德国开往维也纳。
从温斯顿·丘吉尔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他是想证明,大不列颠和法国的政治首脑们完全有能力在1938年的一场战争中取得胜利;不过他们的军事首脑却有充分理由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军队的弱点,却找不到革新之路。德国将军们也渴望和平,但不是因为自己有弱点,或者害怕什么革新,而是他们相信,通过和平的手段也能达到其民族所需要的目标。
回击丘吉尔回忆录
第四章灾祸开始
在布吕恩47,我看到了捷克的装甲车辆,发现这些车辆尚可使用,后来这些车辆在波兰战局和法国战局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直到俄国战局时才完全由德国重型坦克所取代。
一开始用捷克的坦克进攻波兰
我们并不是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开赴前线的,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将军愿意打仗。
真的吗?
我们的许多老军官和数以万计的士兵,都亲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当战争一旦超出波兰一国的范畴,他们知道战争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见识过一战的老兵害怕世界大战
第一发炮弹落在我的指挥车前50米的地方,第二发落在我后方50米处。我估计,下一发就要命中我,于是我立刻命令驾驶员赶紧向右转。
校准呢
突如其来的爆炸把驾驶员吓坏了,一踩油门,开足马力把车开进了一条沟里。我的这辆半履带式指挥车的前轴被撞弯,动弹不得。我不得不到军指挥所,换了一辆车,并向那些热情过度的炮手说明了当前的情况。在此我想顺便说一下,在战场上使用装甲指挥车实施指挥的军长,我算是第一个。
第一个坐指挥车指挥
波兰的“波莫瑞”骑兵旅对我们的坦克性能和作用一概不知,竟然使用马刀与我们的坦克对抗,结果遭受毁灭性的损失。
波兰骑兵
9月3日,我视察了第23步兵师和第3装甲师,再次见到了我的小儿子库尔特。在我的出生地库尔姆,还看到了库尔姆钟楼的塔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它似乎在维斯瓦河东岸向我招手致意。
夺回了自己的出生地
希特勒在被炸毁的维斯瓦河大桥旁站了一会儿。当他看到被炸毁的波兰炮兵的火炮时,问道:“这是我们的俯冲式轰炸机干的吗?”我回答:“不,是我们的坦克干的!”
坦克干的
希特勒指着那里问我,那是不是库尔姆。我回答说:“是,那就是库尔姆。前年3月我有幸在您的家乡欢迎您,今天我又在我的家乡迎接您。我就出生在库尔姆。”多年后,希特勒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这一幕。
衣锦还乡
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年月里,希特勒就很少到部队视察,而到了战争的最后几年他就根本不去了。他因此再也没有办法保持与部队的接触,也不再了解士兵的甘苦。
希特勒疏远了军队
第五章西线战局
戴高乐67、法拉第和其他人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过改进建议,但始终无人加以理睬。从中可以看出,法国最高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坦克在运动战中的意义,或者说不想去认识。
法国没有注意到戴高乐等人对装甲不对的意见
当局,使我们感到诧异的是,当1939年秋天德国陆军主力特别是其全部装甲兵力被牵制在波兰的时候,他们为什么没有利用这样一个大好时机发动进攻。其原因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只能靠推测。
奇怪法国没有在入侵波兰的时候打击德国
我们知道,戴高乐将军新组建了一个师,即法国第4装甲师,5月16日的时候我们曾经见过这个师,它第一次出现是在蒙科尔内。在以后的几天里,戴高乐一直与我们纠缠,5月19日他的几辆坦克甚至到达距我在欧尔农树林里的前进指挥所仅2公里的地方,而保障我们这里安全的只有几门20毫米口径高炮。在这几个小时里我们的确十分紧张,直到这些不速之客驶向别处,才算松了一口气。
戴高乐的装甲师差点干掉古德里安
在这一天,最高统帅对作战行动进行干预,极大地危害了整个的战争进程。希特勒命令左翼军队停止在阿运河畔,并禁止渡过这条小河。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并没有告诉我们。命令中有这样一句话:“把敦刻尔克留给空军。如果占领加来遇到困难,也可把它留给空军。”
敦刻尔克留给空军
我们不得不在敦刻尔克城前停止前进!眼巴巴地看着空军实施攻击,也眼巴巴地看着英国人乘坐各种各样的大小船只,络绎不绝地从这个要塞撤走。
如果不是国防军总司令部反复阻止第19军前进,那么敦刻尔克早就被我占领了,胜利也早就到来了。如果当时能在敦刻尔克俘虏英国远征军,那么战争的进程也就很难预言了。
至于为什么让我的军停止前进,后来给出的一种解释是,佛兰德河川纵横,不适于坦克的行动。这纯属无稽之谈。
差点活捉英国远征军
我曾要求你们48小时不睡觉,
你们却坚持了整整17天之久。我曾强迫你们不断前进,不要顾及来自侧翼和背后的威胁,你们毫无惧色,勇往直前。
给士兵的致词
在巴黎逗留期间,我从巴黎出发,到凡尔赛宫和枫丹白露观光。枫丹白露是一个神妙的古老宫殿,充满历史回忆和名胜古迹。马尔迈松的拿破仑博物馆是我参观中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地方。
参观巴黎
第六章1941年的俄国战局
希特勒只问了我一个问题,到达明斯克需要多少时间。我回答:“五六天。”事实上,进攻是22日开始的,我27日便到达明斯克。
明斯克这么简单啊
现在,常有人说,1941年陆军冬装匮乏的责任应完全由希特勒一个人承担。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空军和党卫队的装备一直很好,而且供应也很充足,冬装也及时做了准备。问题的症结在于,国防军总司令部一直沉浸在一种梦幻当中,认为俄国肯定会在8—10周内被打败,接着就会在政治上崩溃。
想得太简单
它曾严重地玷污了德国的尊严。在战争开始前不久,德国国防军总司令部向各军、师直接下达了一个命令,是涉及在俄国境内如何处置平民和战俘的命令。命令规定,如果德军官兵在处置俄国平民和战俘时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发生,没有必要运用军事惩戒法对违纪官兵加以惩处,只需其直接长官酌情加以处理。
这个命令将会对军纪的维护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不管俄国人是否已在《海牙陆战法规公约》84上签字,也不管他们是不是承认《日内瓦公约》,德国军人必须遵照这些国际法和基督教教义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不允许随意处置平民
6时50分,我在科洛德诺乘坐一艘强击艇渡过布格河。我的指挥梯队由两辆装甲通信车、几辆越野车和摩托车组成,直到8时30分一直跟随我前进。
开始进攻苏联
7月16日,第29摩托化步兵师占领斯摩棱斯克,这是第一个达成其战役目标的作战单位。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绩。
占领斯摩棱斯克
我曾利用一次视察阵地的机会,顺便看了看这个城的大教堂,未发现任何损毁。当我踏进教堂时,却不免使我大吃一惊,因为教堂的入口处和教堂的一半居然变成了一个无神论博物馆。在大门口,立着一个向人讨饭的乞讨者的蜡像。再里边,立着一个真人高的平民蜡像,形象十分夸张,意思大概是要表明无产阶级是如何受到歧视和剥削,粗制滥造,毫无美感可言。不过,教堂的右半部分还保持着原样。俄国人本想把教堂的银质祭坛物品和灯具都藏起来,但还没等他们干完,我们就突然到来了,大厅中央堆满了大型的珍贵物品。
我让人去找一个俄国人,好将这些贵重的物品交给他保管。不一会儿,找来一个留着大白胡须的教堂司事,我通过一个翻译向他交代,这些贵重物品暂由他代为保管,尽快从这里搬走。价值连城的镀金木雕圣像屏89完好无损。至于教堂后来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总而言之,我们当时是尽全力来保护这些古迹的。
还保护古迹
如果你不是一个身处前线的人,不亲身经历这种污泥成河的窘状,你绝对不可能理解部队当前的需要和装备状况,你也就不可能对前线的态势做出正确判断。而我们的军事领导既不亲自到前线来考察,又听不进我们的汇报。其结果必然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我们所蒙受的巨大牺牲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一定要在第一线了解情况
截至9月26日,合围基辅的会战胜利结束。被合围的俄军投降,66.5万人成了我们的俘虏。
基辅会战
我们不断向上级提出我们的请求,要求能尽快把冬装发下来。可是,我们得到的答复却是,冬装肯定会及时配发的,以后不要再提这种多余的要求。即使如此,我还是一再催请速发,但是在这一年里我们始终没有看到冬装的影子。
冬装迟迟不到
至于说到俄国居民的态度,我可以讲述一个例子,就是我在这些天与奥廖尔的一个沙皇老将军的谈话,极具代表性。他说:“如果是20年前,我们会热情地欢迎你们。但现在太晚了。我们刚刚开始重新复苏,你们来了,又使我们倒退到20年前,我们又不得不从头起步。现在我们团结一致为俄罗斯而战。”
晚来了20年
希特勒:“那您就应当在原地挖战壕,坚守每一寸土地!”
我:“不是哪儿都能挖战壕的,那里的冻土已经达1米到1.5米,而且用我们那些可怜的工程器械,根本就挖不动。”
希特勒:“那您就应当用重型榴弹炮炸出弹坑,构筑阵地。一战时我们在佛兰德就是采用这种办法。”
用老经验,指导新实践
第七章退职
与我的太太离开柏林,到博登湖畔或萨尔茨的王室庄园购买一套小房子。
到1月,我感觉身体已大有恢复,2月末甚至可以到瓦尔特高去挑选房子了,并盘算着即将开始的农夫生活。可是,这一切都未能成为现实。
会德国休养
第八章1942年1月至1943年2月装甲兵的发展
于是,在经过一番比较之后,最终的解决方案是,继续生产重约60吨的“虎”式坦克,
另外再设计一种“豹”式轻型坦克,重量在35到45吨之间。1942年1月23日,这一方案呈送希特勒。
为了不致对坦克的生产造成过大影响,希特勒命令自行火炮的生产都使用非优质钢。尽管如此,现在的事情很明显,生产的重点已由坦克转向火炮。换句话说,就是从进攻转向防御,而用于防御的兵器却十分缺乏。
开始由进攻转入防御
不过,希特勒有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它完全有别于上述这些五花八门的坦克设计方案。他主张,“虎”式坦克应装备弹道低伸的88毫米口径长管火炮,而不应使用初速很低的大口径火炮。坦克炮主要是用来对付敌人坦克的,在这一主要任务面前,其他任何一种方案都处于次要地位。
希特勒也是有真知灼见的
第九章装甲兵总监
在斯大林格勒作战中,德国一个完整的集团军投降,这是前所未闻的罕见事。
难以想象
自从1941年12月20日之后,我还没有再见过希特勒。14个月过后,他似乎老了许多。他的举止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坚定有力,说起话来也不像过去那样流利,左手在不停地颤抖。我看见,我写的那本书就摆在他的书桌上。他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与我的谈话:“1941年我们分手了。当时有许多误解,对此我很抱歉。我需要您。”
重新启用古德里安
戈培尔博士确实是希特勒亲信中最聪明的人。我觉得我或许有望从他这里得到帮助,来扭转我们当前的形势。
高看戈培尔
这些问题主要是,存在于我们最高军事指挥层中的极坏的组织状况,以及更糟糕的人事安排。我指出,现在国防军总司令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陆军总司令部、空军、海军、党卫队、装备部等多种机构并立,指挥上各自为政,而希特勒又不断地设立直属于他的机构,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当前的混乱不堪,结果使希特勒自己也无法应付。
官僚系统的典型问题
希特勒的思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的产物,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机动战;而隆美尔却是由于被敌人的空中优势吓破了胆,认为机动作战根本就没有可能实施。
举步维艰
第十一章总参谋长
1月20日,敌人踏上了德国的领土。德国的最后时刻就此开始了。这一天的早晨,俄军已到达位于霍恩扎尔察东部的德国边界。在落下第一颗炸弹的前半个小时,我的夫人才离开瓦尔特高的代彭庄园。她之所以拖到最后一刻才离开庄园,为的是避免使周围的居民产生误解,以为大逃亡开始了。她一直处在纳粹党的监视之下,整日里惴惴不安。1943年9月遭敌机轰炸后,我们家所留下的家产已经不多,现在也只能撇下不管,像成千上万的德国人一样,加入难民的洪流。我们为能与他们共命运而感到骄傲。
老家丢了
第十三章第三帝国的领导人物
他有一个绝顶聪明的头脑,具有超乎寻常的记忆力,尤其是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以及技术和国民经济方面的数据,他都能倒背如流。
他后来当上总理和国防军总司令之后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您六周前和我讲的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他先天就有一种本领,能利用简明易懂的方式将其思想表达出来,进而不断重复,将他的讲话铭刻在对方的心中。不管站在他面前的是成千上万的人,还是几个人,几乎每次讲话时他说的第一句话都是:“当我1919年决定做政治家的时候……”而在每次政治演讲和训话结束时,都会说:“我不会屈服,绝不会投降!”
他懂得如何巧妙地迎合听众的心理。比如,他对工业家讲话就不同于对军人讲话,对党内亲密同志讲话则不同于对政见不一者讲话,对省党部头目讲话又不同于对小官吏讲话。
希特勒最突出的一个特性是他的意志力。他可以利用他的意志力,迫使大家跟着他走。他的这种意志力能产生一种强大的诱惑力,甚至可以对某些人产生一种催眠作用。
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又夺回了梅默尔地区。到了这个时候,德国似乎已经强大到不费吹灰之力,便可静等民族愿望的全部实现。可希特勒并不这么想。究其原因,是希特勒有一种奇特的预兆,他认为他会早死。他说:“我知道我不会活得太长。没有太多的时间供我去浪费。我的继承人没有我这样的活力,面对艰苦的抉择,他们表现得软弱无力。我必须在有生之年亲自来做这些事情!”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之前,他还经常和国防军总司令部的成员一起用餐。此次会战失败以后,他就开始一个人吃饭了。只是少有几次偶尔邀请一两个客人同他一起用餐。他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蔬菜和面食,一边喝着凉水或啤酒。
对希特勒的看法,还是挺真切的
戈林是一个无所顾忌、极为不拘小节的人。起初,他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活力,为德国组建一支现代空军奠定了基础。他一直都在致力于把空军建设成独立的第三军种,如果不是他对这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那么德国也就不可能拥有今天这样一支新型的、能担负战略任务的军种。
对戈林,早期肯定,后期否定
在希特勒所有的追随者当中,最令人感到神秘莫测的要算党卫队帝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这是一个不大引人注目的人,带有一种明显的种族自卑感,外表单纯朴实。他的个人生活方式和戈林迥然不同,可以说近乎斯巴达式的简朴。
希姆莱完全否定
在希特勒的圈子里,约瑟夫·戈培尔博士应当算最聪明的人,他是柏林党总部首领,担任宣传教育部长。他是一个能言善辩的演说家,
在过去对共产主义的斗争中以无人能比的勇敢为纳粹党争取到大量柏林的选票。但他也是一个危险的蛊惑者,他疯狂地煽动反教会和犹太人,反父母和教师,参与了1938年11月臭名昭彰的“水晶之夜”154。
这个具有雄辩才能的演说家,一到希特勒面前就变成了哑巴。
戈培尔,被希特勒催眠
第十四章德国总参谋部
沙恩霍斯特156和格奈泽瑙157是德国总参谋部的鼻祖。弗里德里希大王的思想,以及德意志民族挣脱拿破仑桎梏的坚强意志,都给总参谋部的建设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沙恩霍斯特,一个下萨克森农民的儿子,沉默寡言,头脑冷静,勇敢忘我,谦虚质朴,有主见,不谋私。他是解放战争时期普鲁士军队的组织者,总参谋部的创建者,因在战场上身负重伤而去世。
可惜啊
格奈泽瑙,布吕歇尔159的参谋长,参与了1806年科尔贝格保卫战,活泼热情,足智多谋,在无数次或胜或败的会战中,为他的总司令出谋献策。在1815年6月16日利尼之战失利后,他力劝布吕歇尔向结盟的英军方向开进,他的这一建议为1815年6月18日盟军在滑铁卢取得对拿破仑的决定性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军舰以他命名
克劳塞维茨,撰写了《战争论》一书,在解放战争中没有晋升到关键职位。他是个文静寡言、矜持节制的学者类型的人,在德国总参谋部军官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类型的人。他在世的时候,很少为人所知,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纸上谈兵
毛奇,德国陆军最重要的总参谋长,闻名于世的思想家、筹划者和天才的战争指导者。高雅恬淡,思维缜密。他最突出的一点是独树一帜,自成学派。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军人,而且还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出色的作家,一个关注异国他乡民风民情的观察者160。
高人
施利芬,高雅,聪明,冷静,喜欢冷嘲热讽。他像毛奇一样,能认识到时代对技术的要求。他思想的明确性及其令人折服的力量,给他的继任者小毛奇以巨大影响,以至于他的作战计划在他死后只做了很少改动,便在1914年被付诸实施,只不过当时的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所谓施利芬计划失败的责任,不应归咎于他,而是因为照搬照套和一味模仿。他始终没有机会到战场上一显身手。
同样纸上谈兵
兴登堡,朴实无华,头脑清晰,意志坚定,平易近人,仗义豪侠,他能真正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凡是他信任的人,他便会大胆放手,任其发挥。而他本人也具有清晰的总揽全局的本领,以及出众的知人善任的能力。他说:“如果坦嫩贝格会战失利了,人们不要去争论谁该为这场失败负责任。”
长寿的老将军
鲁登道夫,是个意志坚强的人,具有超凡的工作活力,杰出的组织才能。在炽热的爱国热情激励下,他以巨人般的力量,企图拯救其民族于即将来临的溃败。他在国家最危难的时期做出了伟大贡献。
啤酒馆政变
泽克特,头脑清楚,行事审慎,沉着冷静,在公众面前表现得还有点腼腆。他在战略和组织方面都独具天分,但在对技术的领悟上却不及毛奇和施利芬。
贝克,受过高等教育,沉静,高雅,在德国重整军备之后,致力于重建毛奇风格的总参谋部,但他对时代对技术的要求了解不多。他对航空、摩托化和无线电一概不知。
其余将领
在我们于二战初期成功实施了快速打击之后,敌人便启用一个词语,叫“闪击战”。
施利芬伯爵早就说过:“现在欧洲已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都难以置身于家庭纷争之外,特别是当你的房间正好位于中央时。”
此话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我们所处的无法更改的状况,它把我们卷入了欧洲的每一场冲突,实非我们所愿。德国民族绝不比欧洲其他民族更好战。只是因为“房间正好位于中央”,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当邻国爆发冲突时,德国很少能摆脱其影响。
德国好委屈啊
在两次大战失败后,总参谋部都因遭到战胜国的禁止而解散。战胜国的这两次措施只说明一点,即我们昔日的敌人也不得不对这个杰出的组织表示敬畏之意。“剩下的就是沉默!”
强调德军总参谋部的厉害
个人微信公众号,请搜索:摹喵居士(momiaoj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