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第一课

(发表于《秦皇岛日报-心理专栏》,2018年9月5日第三版)

前言


培养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第一课_第1张图片

安全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它表达了人类渴望安全、稳定的心理特征。孩子心理成熟的过程中,只有满足安全感,才会对他人、社会信任,逐渐发展出自尊、自信、确定感和可控感等成熟的心理品质;如果安全感匮乏,孩子会表现出焦虑、孤独、自卑、遗弃、敌意甚至退行等负面心理状态,失去继续成长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如果把人的心理成熟比喻成珍珠形成的过程,安全感就是珍珠的内核,只有内核稳定,自尊、友善、自信、乐观、坚强、自我探索等人格特质才会一层层地包裹上去,最后成就珍珠的圆润和璀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就是夯实他(她)的人生地基,而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亲密温暖的依恋关系,尊重孩子探索世界的节律,关键时期提供关键帮助等措施,支撑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心灵平台”。

没有安全感,成人过着“玻璃杯”式生活


培养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第一课_第2张图片

小芳(化名)是大一的女生,人长得非常漂亮,学习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更让人羡慕的是她有着一副好嗓音,入学后当仁不让的成为校园十大歌手和主持人,可以说过着“完美”的大学生活。而在一次谈心谈话中,小芳却给我展示出脆弱、迷茫、自卑、惶恐的一面,让我感受到当孩童时期安全感没有被充分满足时,即使长大后小有成就,也会依然深陷在自我迷茫的漩涡中。首先小芳跟我谈起她的童年生活,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小学一年级时,爸爸就和母亲离婚,至今绕无音信。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母亲带着她辗转几个地方生活,她也陆续转过三次学校,颠沛流离得过完中学生活。考上大学后,她虽然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优秀,但总一种疏离感和孤独感伴随左右,没有真正的朋友,找不到定位和价值感,感觉挺空虚。她说自己就像生活在玻璃杯里,能看到别人的生活,但感觉有距离,无法融入其中。

之后,我用OH心理潜意识卡的咨询工具,引导她进行360度的自我探索,挖掘成长记忆,澄清现实状态。在卡牌咨询中,她呈现出对于母亲既亲密又疏离的矛盾状态,与同学朋友分离的痛苦情绪,在社会关系中孤独、痛苦、迷失的内心独白,对陌生环境恐惧和自我回避的行为模式,以及对稳定永恒婚姻关系的憧憬等。总之,通过小芳成长经历和OH卡牌阵的叙述,我们能感受到小芳因为童年缺失父爱,成长环境频繁变动、同伴关系短暂脆弱,安全感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成年后对过往记忆充满痛苦和压力,并在现实中苦苦寻觅的定位和价值。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成年后可能有千差万别的表现形式,但这种短暂、不稳定、不安全的社会链接会给孩子造成持久的负面影响,或者会让他(她)或者在迷失的自我中感到孤独痛苦,或者在迎合别人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存在,或者在感受消极人际关系中错解人生。OH卡牌阵的探索清晰的呈现出小芳对以往关系的消极感受,不断的进行自我探索却没有答案,感受到亲人有条件的爱而内心矛盾,回味朋友同学之间的分离和孤独影响未来友谊的建立。小芳现在的隔离迷茫和记忆中的负面感受,都是童年不安全感的投射和影像,这种思维和观念会让小芳深陷寻找自我的漩涡中,失去构建健康稳定社会支持系统的能力,丧失未来继续成长和探索的原动力。“看见,即疗愈的开始!”小芳通过OH卡咨询,感受到童年安全感的缺失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之后,她通过几次关照“内心小孩”的情景咨询,尝试关注当下,真情实感地进入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中,模糊的“玻璃杯”世界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拥有安全感,孩子会开放勇敢的投入生活


培养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第一课_第3张图片

拥有安全感的孩子能开放信任地投入到人际互动中,享受沟通交流带来的快乐、幸福、充实的生命体验。前一段时间,我带着孩子去北京参加一个科技夏令营,接站的是香港大学博士张老师。之前孩子从未见过张老师,当我介绍后,儿子高兴的跑上去拉住张老师的手,并和张老师结伴而行,有说有笑的消失在人群中。我能感受到他信任和愉悦的感觉,如果一个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满足,一旦确认信任关系后,他就可以从容开放的建立链接关系,敞开心扉的探索和体验生活。同时,我还想起孩子曾经说过的一次历险。一天中午,他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在校门口碰到几个高年级的小混混儿。他们看见儿子骑着刚新买的自行车,然后说,“小孩,你把自行车给我吧!”儿子当时心里很害怕,但坚强的朝他们一笑,就骑着车进学校了。他的这一笑,让我想《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故事。小时候,犹太人的他和家人被押往奥斯维辛集中营。面对凶残的纳粹警察,小维克多挺了挺胸膛,微笑了一下,显得很精神、友好的样子。这善意的举动让纳粹警察愣了一下,然后挥手让他排到另一队,而此前一队的犹太人都进了毒气室。内心有一份安全感,即使面对未知和恐惧,依然能抱持勇敢和善意,这可能是安全感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吧!

培养安全感,起始于亲密温暖的依恋关系


培养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第一课_第4张图片

培养安全感的起点是婴儿时期母子良好的依恋关系。婴儿没有自我界限,在它的世界里,一切都应该受它的主宰,回应它的需求。只有这种“霸道”的心理状态受到保护、回应和满足后,婴儿才会感受到安全,开始自主自动的发展和探索。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用“客体使用”来解释婴儿期安全感形成的过程,“受主观全能感的驱使,婴儿可以自由地使用妈妈、妈妈的乳房、玩具或者其他人和物,无情的使用客体,创造它们,利用他们,甚至破坏和毁灭它们。只有这种自由感被充分满足,婴儿才敢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形成真正的自我。”因此,处于良好依恋关系中的母亲能全然的回应婴儿需求,无条件满足婴儿需要,支撑婴儿形成安全感的“萌芽”。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营造安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其构建稳定、持久的同学、师生等社会系统,培养和鼓励孩子拥有自律、主动的习惯,这些为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奠定坚实基础。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说“如果孩子的安全感在伸展中得到满足和回应,它就会被祝福,成为生的能量,如热情;如果没有满足,而是被拒绝或忽略,它就会被诅咒,成为死的能量,如破坏欲与恨意。”

培养安全感,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感受世界


培养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第一课_第5张图片

培养安全感,家长需要理解和洞察孩子的气质和性格特点,让他(她)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感知生活、体验情感、构建关系。有些孩子比较敏感,对安全感需求强烈,我们就要抑制越俎代庖的“帮助”,用耐心和爱心,让他(她)慢慢的去感受陌生的环境。我的印象里,儿子从小胆小和敏感,学走步时总是小心翼翼,迈上一个台阶都需要俯下身爬着上去。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得就是静静的等待。此外,小时候儿子去游乐场总是站在门口静静观察,好奇张望很长时间,而我们就蹲在他身边等待,同时解释他或多或少的问题。当他充分感受到安全后,就会开心的走进去,畅快淋漓地玩个尽兴。正如《道德经》里所讲“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当我们充分尊重孩子发展的节律,不去蛮力干涉和阻挠,充分理解、尊重和满足孩子的个性需求,让孩子自己慢慢适应,克服对于未知环境的担心和恐惧,安全感就会慢慢建立以来。而一旦安全感确立,孩子就会以此为起点,爆发好奇心和探索欲,并自动自发的和社会产生开放、信任的高度链接。

培养安全感,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


培养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第一课_第6张图片

培养安全感的关键,是当孩子遇到困境时,他(她)有信任的依靠,有强大的外援和自己一起勇敢面对。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向你抱怨一些苦恼,述说一些困境,提及某些危险,这说明在他(她)可能遇到无法克服的问题或身处麻烦的困境,家长要高度关注,充分重视,并在第一时间给孩子强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些对培养孩子安全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有一次,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电话里说,课间有高年级的小孩截住他,并拿走了他身上的两元钱,他很害怕再被抢劫。我和爱人特别重视,安慰孩子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把情况反馈给老师,并找到当事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之后,我们坚定告诉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哪怕是天大的事,爸爸妈妈都是他坚强的后盾。在那个时刻,我们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安全感”的种子。因此,家长在关键期的关键帮助,能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和保护,这种无形的支持系统会让他(她)内心坚强自信,行事果敢,促使他(她)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