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读后感——族制

《中国通史》读后感——族制_第1张图片

最开始的时候,人类用年龄分层,一般是老壮幼。后来人类越来越进步,组织的方法也 越来越多。就有了以血缘关系组织的群体,最开始是母系社会,后来到了父系社会。族之组织,根据血缘,人类根据亲疏远近划分。但是由于一姓的人口逐渐繁荣,又行外婚之制,同姓的人,血缘未必亲近,异性的人血缘也许亲近。于是分了“族”和“姓”。一般说的株连九族,都是自己的各种亲戚,血缘上相近,也许不同姓。但是一般是同姓的人住在一起,所以血缘虽然可能疏远,但是生活共同,利益共同,讲究宗法。同族的人因为不同姓的原因,也不会住在一起。宗法有一套很变态记不住的制度,基本上就是宗主的嫡长子继承地位什么的。用族制团结血缘相近的人,用宗法团结同出于一祖的人。

但是这个时期,人类再怎么团结,都只是那么多人了。不可能像现在一样,人更加多了。这和经济原因有关。分工越精密,越能将不相干的人联系在一起,有特殊才能的人越能展现自己,赚取更多的钱。我们之前的人为什么尊祖、崇古,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团体是前人遗留下来的,一切只是技术由前人传给后人。这些人与时间上过去的人关系紧密,与空间上并时存在的人关系浅,所以大家会更倾向尊重长辈。

古时候的大家庭,也是由于经济原因。一夫一妻在生产和消费方面,大多不能自立。所以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一起,互相扶持。但是私产制度深入人心,父子兄弟之间不能不分的清楚一点,所以大家庭慢慢也就散了。至于现在晚婚、单身的那么多,和社会、经济原因也有很大关系。原来生孩子,十多岁就能成为劳力,为家里赚钱。现在要孩子,得教育培养,父母都快累死了也养的很费劲。假设我能活到100岁,我的1/4的生命都在学校,几乎不能独立养家。晚婚少生是趋势,一方面是“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女性要独立,要自己打拼”等思想的原因,还有一方面就是养不起啊!

最后说一下姓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氏祖传下来的,但是你和你那光辉的老祖宗到底隔了多远呢?不知道。氏谓之庶姓,可以随时改。由于该姓人数太多,有了各种支派。所以同氏的人一般血缘还是比较近的。问你的氏就知道你最近的家庭是不是非常厉害。(秦汉以后就不怎么分姓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通史》读后感——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