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之战是学校的根本之战

生源之战是学校的根本之战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早在15年前,我遇到一位省级重点中学的校长,他对学校的管理就抓一样,那就是生源,他说,没有优质生源,再好的教师再好的管理,都不会有优秀的结果,什么清华、北大、985、211等各种名牌大学,首先要有好的生源,优质的生源,谁抓住了好的生源,谁就有了资本与实力,然后就是严格的管理了。所以说,高考之战,根本上就是生源之战,学校间的较量,首先是看生源素质的较量。

现在,中国各个地区的中学教育,在高考这一根本目标之下,其实都是在争夺生源,生源即高中教育的入口,高考即高中教育的出口。

入口越高,出口就会越高。

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高徒出名师,高徒出名校。

其实古人也是这样的,那些名师之所以出高徒,其前提是名师经过种种考查,才把那些特别有潜力、有天赋、有素养的学生收归门下,然后再经过自己严格的管理与教育培训,才有了高徒下山,一举成名,一鸣惊人。因此名师出高徒多数是个假像,首先你要有成为名师之徒的资格,而名师成为名师之前,也是一心在寻找有潜力有素质的徒弟。当然名师自身的素质也绝对不能差。

因此,高中教育,当一旦走向学校间的较量,用高考升学率进行比较时,高中教育,首先就是生源的追求,有了好生源,即使二流的老师,三流的管理,其结果成绩也不会太差。当然有了好生源,一般也都会有很不错的老师与管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与良性发展。

有些高中,永远成不了优质高中,首先就是其生源素质多年来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有些高中,短短几年就发生了质变,特别是一些新兴高中,很快在高考升学率上有了大幅提升与变化,其实与其生源质量发生变化有着极其根本的关系。

今天与朋友聊到优质高中教育,谈到汕头的潮阳实验学校,这是一所民办中学,每年清华北大考上20多人,是民办学校中绝对的名牌老大,据说其老板基本不怎么识字,半文盲一个,就会盖章,老板秘书告诉他怎么盖,盖哪里,他就怎么盖。而他们学校为什么会如此优秀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到处挖优质生源,到各地初中里去寻找好苗子,不管家里有钱没钱,只要你学习好,他就想办法挖过来,拿不起钱的他们就直接免费,学习越好分数越高,免费得就越多,甚至还有补助,有了优质生源,只要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训练,高考考出高分学生根本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前不久听一位省考试院的领导讲座,这位领导举了一个例子,说广州一位公立学校的校长很有志向,其目标是要把学校办成一所伟大的学校,而伟大的标志,首先在于升学率,校长说,要在几年之内,以阶梯式发展,把普通高考重本即一本上线升学率提升到90%以上,清华、北大、985、211名牌大学要有明确的提升;其次以阶梯发展,几年内要在各学科竞赛领域,如数、理、化、生等等各学科竞赛,市级、省级、国家级等各层次上要有显著提升,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优质生源,优质生源来源于中招考试的分数,中招考试分数录取分数线决定了学校的生源质量,而分数线又由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学校的高考升学情况而制定。这又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校想着办法,在现有生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质量,即学校教育的加工能力,把一般的生源水平,经过三年的高中教育加工,提升到一个相对较为优质的水平,如区里两所学校,一所公办学校入口生源分数线是649分,一所民办学校当年入口生源分数线是650分,可以说同在一个区,生源素质基本一样,而三年高中教育之后,高考一本上线率,前者是40.7%,后者是61%,二本上线99%,这就是加工能力,就是三年的教育质量管理。而这个加工能力,才能是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当然前者学生总数900多人,后者学校总数为280多人,900多人的加工能力与不到300人的加工能力,从加工便捷度、管理成本等方面来说是有不同的,但不管怎么样,学校对280多人的加工能力是卓越的,这直接决定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有了社会影响力,就有了优质生源吸引力,优质生源越多,再加上这样的加工能力,学校未来的出口即高考重本上线率就会越高,这就形成了学校的良性发展循环。一所新兴名校就这样产生了。

而这里的加工力,就是学校真正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体现。

教育教学管理,源于强大的发展决心,有强大的发展决心,就会有过硬的制度,有过硬的制度,就有了过硬的团队,再加上高奖金激励,团队就有了动力,尽管任务艰巨,过程辛苦,高目标也有完成的希望。

优质生源+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高奖金激励=高考优质上线率=高中优质名校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源之战是学校的根本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