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

      一直很期待ChristopherNolan的作品,大家熟知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都是他的作品。终于在九月盼来了诺神大作《敦刻尔克》Dunkirk,场面之大,台词之少是该电影最大的特色。据说整部电影的剧本不过76页,台词仅仅两页之多却拍出了107分钟的影片,没有冗长乏味,只有紧张激动。

      电影整体的BGM更是令人人揪心难耐,诺兰是一位对时间非常着迷的好莱坞大导演,从《盗梦空间》这部作品便可以感受到,他对时间主观性的异常痴迷,他在采访中透露,他想表达的这部片子的敌人并不是德国军队,而是时间。所以背景音乐的创作者是和诺神合作六次之久的Hans Zimmer,听到这个配乐内心只有绝望:一只怀表滴答的声音混搭着一种来自无尽大海深处且空灵无边的回声,仿佛是怪兽的呼吸,是死神的脚步,亦或是天堂的钟声……整场戏节奏平缓、气氛压抑且紧张到窒息。

      故事基于二战背景,这也是我很期待的原因,其实各种好莱坞战争大片都倾向于描写二战远远多过于一战,因为二战有明确的正义和邪恶的分水岭,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电视,总会问父母,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一样,我们生来被一种共通的价值观所左右:好人应该活到最后,坏人必须被惩戒,敌人一定要处死。这条简单的逻辑线索也是这部电影的主要矛盾之所在:活着survival。

      1940年5月,英法军队联合迎战纳粹德国却在敦刻尔克被德军逼到了离海岸线16英里的地方,40万英国大军只能被迫从海上撤退,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等待船只的英国大军屡屡遭受德国轰炸机的袭击,每次德国战斗机的出现,都预示着一大批人的离开。

     

步兵

     步兵:

      导演从步兵、空军和海军三个维度来描写,其中步兵三人组想尽种种办法登船,却屡屡受挫,即使登上了船也再次遭遇德军轰炸机的袭击,拼命在泛着燃料的海面挣扎,其中一名瘦小的步兵年纪看去也只有15岁的样子,可见战争的残酷无情。

      一次又一次失败就会有人放弃求生的念头,没有人帮忙,没有人劝解,只有一个身影径直冲着大海走去,继而被海浪冲上一具尸体。海岸边上全是发黄的泡沫,观影时一直心生疑问,为什么会有泡沫,最后看着一艘艘战船被击沉,燃料泄露,尸体飘浮,这个原因也就不难想象了。


敦刻尔克_第1张图片
随感

      人类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何等的渺小,不管是人为的战争还是自然灾害,渺小的人类仿佛一只只随手可以碾死的蚂蚁,生命顷刻间灰飞烟灭,甚是悲凉,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安全的宝贵、和平的来之不易,想到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想到驻守在祖国南海各个岛礁的年轻的士兵们,和平年代活着真的也不容易,只有泪目。

      剧中不乏海洋巨轮一次次沉没的场景和声嘶力竭的哭嚎声,这不禁让我想到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场景,然而那仅仅是人类与大海的较量,过程中仍充斥着温暖的爱情、高贵的人格、感动的泪水……起码当时的我们是温暖的。

海军:

      海面上一艘艘满载士兵的英国轮船被德军的导弹和鱼雷击沉,在士兵们一次次地绝望和无助中,海面上透过大雾驶来了一艘艘民用小船,就这样,英国人民穿越着德军的炸弹,迎接他们的孩子和亲人回家,这个场面像极了我国军民联合抗战的场景。可见,当自己的家园受到威胁,团结抗击的确是全人类的不二之选。

      海上描写突出了一个由Mark Rylance主演的老爷爷,他带着自己的儿子Peter迎着德国的轰炸机奔赴敦刻尔克,各种细节透露出老爷子对军事,对飞行略知一二,在德军轰炸机准备俯冲轰炸的时候,他临危不惧,指挥儿子顺利躲过了敌机的导弹,船上的空军飞行员非常惊讶,老爷子淡定地说,这要多亏我的儿子,是他教会我这些,随后从Peter那里得知他已经殉国的哥哥是一名皇家飞行员。

      战争多么无情,为了家园得以保卫,为了正义得以伸张,一个个家庭,一双双父母将自己挚爱的骨肉送至战场,却再也没能相见,所以更加明白老爷子的眼神为何那般坚毅而笃定,因为内心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一定要接我们的孩子回家。影片此刻终于感到了温暖。

空军:

      天空中,两家英国战机一次次击落德军的飞机,其中一架油箱指示器已经坏掉,却仍坚持飞行。这部影片中片酬最贵的好莱坞影星Tom Hardy饰演的飞行员却是露脸最少的,因为他全程都带着飞行面罩,唯一能表演的部位只有眼睛,可见诺兰对他的这位老朋友是何等的信任。

       在目测战友成功着陆海面之后,TH忘我地追击着敌机,在完全不知道还剩多少燃油的情况下,仍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拉高海拔去寻找并歼灭敌机。最后燃油已经耗尽,在飞机自由滑翔的情况下,凭借着自己精准的射击,击落敌机,此时整个敦刻尔克海岸上面的士兵们沸腾了。

     而此时的他,处于极其安静的机舱中,只能听得到自己的呼吸,静静等待飞机徐徐着陆,那是一个perfect landing,飞机滑轮慢慢降下,飞行员沿着一片寂静的海岸降落,岸上没有留下一丝一毫多余的痕迹,一条冷静而平稳的直线,之后他平静地走出舱门,随手将手枪对准舱内射击,飞机随之慢慢燃烧,继而被一群德军包围,此时的他异常平静,就像此时的海面和海边的落日一般平静。

      原来英雄的壮举竟是这般平静,甚至从TH的表演中感觉他的心跳没有任何变化。当祖国和人民有难的时候,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竟是这般稀松平常,这种强大和无畏并无需华丽的词藻来渲染,也无需掌声,更无需泪水,这仅仅是一个必然且坚定的选择,故何惧之有?

最后:

      最后的镜头切到了回家的列车,步兵C因为这场拼死的逃亡而汗颜,沿途拿了一份当日报纸,让步兵A读给他听,上面是丘吉尔关于敦刻尔克大撤退发表的演讲;

      场景一下子带我回到当年,精读老师让我们背诵的丘吉尔演讲的句型,当时老师说这是多么气势恢宏,多么让民众振奋等等,而当时的自己果真太嫩,并没有真的领会那份感动。此刻这份演讲辞的出现,让我对这些句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和升华:

We shall fight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与此同时,窗外是迎接他们的家人、老人、妇女、儿童,为他们的归来欢呼雀跃,虽然仅仅是逃亡,然而 survival is victory,活着就是胜利。

      导演用意颇深,这份演讲并没有切入丘吉尔的形象或是他的声音,仅仅是通过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读出来,可见好莱坞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的集锦,更多的是小人物的努力和坚守。

      正如当年斯皮尔伯格拍美国南北战争也未出现林肯自己演讲的场景,恰恰是通过一个小人物来升华主题。不禁想到高中政治课本上面的一句话:“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部作品与去年Mel Gibson指导的《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相比,两者都基于相同的历史大背景,然而Hacksaw是真人真事改编,突出了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在誓死不触碰武器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双手拯救了75名受伤的战友,那部影片节奏更强,叙事更紧凑,突出主要人物,符合好莱坞的“政治正确”。

     而《敦刻尔克》这部影片预示着好莱坞终于迎来了小人物的春天。诺神大作没有失望,期待下一部。

你可能感兴趣的:(敦刻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