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IR:是以连续波长的中红外光为光源照射样品,引起分子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从而产生红外光谱,根据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剂结构分析的方法。(振转光谱)

特征性、指纹性

第一节: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分子振动能级和振动形式

只有到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频率,分子才能吸收红外辐射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振动形式

  1. 伸缩振动:
    1. 对称伸缩振动
    2. 不对称伸缩振动
  2. 弯曲振动:
    1. 面内弯曲振动β
      1. 剪式振动
      2. 面内摇摆振动
    2. 面外弯曲振动γ
      1. 面外摇摆振动
      2. 蜷曲振动
    3. 变形振动:多个化学键端的原子相对分子的其余部分的弯曲振动用表示
      1. 对称变形振动:
      2. 不对称变形振动:

振动自由度

若分子由N个原子,则有3N个自由度,其中3个平动自由度,3个转动自由度(对线性分子,2个转动自由度),3N减去平动自由度减去转动自由度就是振动自由度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吸收峰强度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条件

基本振动吸收峰数目小于振动自由度的原因:

  1. 简并:振动频率完全相同的吸收峰在红外光谱中重叠
  2. 非红外性振动:当振动过程中分子的瞬间偶极矩不发生变化时,不产生红外吸收

产生条件:

  1. 红外辐射频率的能量必须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等
  2. 分子振动过程中有顺势偶极矩变化

吸收峰的强度

影响因素:

  1. 偶极矩越大、伸缩振动中偶极矩变化愈大,峰强愈强
  2. 激发态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数称为跃迁概率,跃迁概率越大,峰强越大
  3. 振动形式:、

用摩尔吸光系数表示峰强绝对大小

吸收峰位置

基本振动频率

  1. 折合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的基团,其化学键力常数越大,伸缩振动基频峰波数越高
  2. 折合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基团的伸缩振动波数越高
  3. 折合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的基团一般

基频峰与泛频峰

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由振动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产生的吸收峰

泛频峰:分子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至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态等产生的吸收峰,称倍频峰,但频率不是整数倍而是略小;有些弱峰还是由两个或多个基频峰频率的和或差产生,称为合频或差频。三种峰合成泛频峰

基频峰分布规律

(看图)

影响吸收分位置的因素

  1. 分子内部结构因素:电子云密度大,低波数;电子云密度小,高波数
    1. 诱导效应:吸电子,高波数移动
    2. 共轭效应:π电子离域增大,低频移动
    3. 空间效应:影响电子云密度
    4. 环张力效应:环状化合物吸收频率比同碳链状化合物吸收频率高,环外双键被加强,高波数;环内双键削弱,低波数
    5. 互变异构效应:分子存在互变异构现象时,在其红外吸收光谱上能观察到各种异构体的吸收峰,且峰位也将发生移动。
    6. 氢键效应:峰变宽,吸收增强。分子间氢键受浓度影响,分子内氢键不受浓度影响。
    7. 费米共振:频率相近的泛频与基频相互作用产生,结果使泛频峰强度增强而发生分裂。
    8. 振动偶合效应:分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基团靠得很近时,相同基团之间发生偶合,使其相应特征吸收峰发生分裂。
  2. 外部因素:
    1. 物态效应:
    2. 溶剂效应:氢键使吸收峰向低频芳香位移,峰强增加

特征区和指纹区

  1. 特征区:4000~1300,稀疏,容易辨认,含氢单键、双键三键各种伸缩振动,部分含氢单键的面内弯曲振动
  2. 指纹区:1300~400,吸收峰特征性强,可用于区别不同化合物结构上微笑差别,峰密集,复杂多变,不容易辨认,不含氢单键伸缩振动,多数基团面外弯曲振动。

特征峰和相关峰

特征峰

特征峰(特征频率):指用于鉴别化学键或基团存在的吸收峰。

相关峰:一组具有相互依存和佐证关系的峰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看书)以下为参考

    1. 饱和烷烃
      1. 甲基:吸收带分为三个部分
        1. 2960,2870:C-H的不对称伸缩振动,与对称伸缩振动
        2. 1460:C-H的不对称弯曲振动
        3. 1380:C-H的对称弯曲振动
      1. 异丙基:
        1. 1385,1375:由于振动耦合,1380处吸收带发生裂分,成为两个强度相近的峰。
        2. 1170~1140:稳定的骨架吸收
      2. 叔丁基:
        1. 1395,1365:振动耦合,1380处吸收峰裂分,1365处吸收强于1395。
        2. 1255,1210:中等强度骨架吸收
      3. 亚甲基:
        1. 2925,2850:C-H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
        2. 1480~1440:剪式振动,不是特征吸收,如果分子中亚甲基数目比甲基多,则1470吸收峰强度比1380甲基吸收大,如果相近则亚甲基数目小于2
        3. 775:只有一个亚甲基时的平面摇摆震动
        4. 725:四个以上的亚甲基摇摆震动
        5. >3000:小环烷烃中,C-H伸缩振动大于3000
      4. 次甲基:
        1. 2890:常常被甲基和亚甲基2890吸收掩盖,除非分子中不含甲基或亚甲基,可以作为依据
      5. 甲氧基:
        1. 2835~2815:C-H伸缩振动,中等强度尖锐吸收峰
      6. 乙酰基:
        1. 1360:甲基C-H对称弯曲振动从1380移至1360且强度增加,往往超过1465附近的吸收带
      7. 与N直接相连的甲基和亚甲基:
        1. 2800:C-H向低波数移动
      8. 小结:
        1. 第一区间:2980~2700,C-H伸缩振动
        2. 第二区间:1470~1250,C-H弯曲振动
        3. 第三区间:1250~1000,C-C骨架伸缩振动,中等强度吸收表明是支链烷烃
        4. 第四区间:800~700,亚甲基平面摇摆震动
        1. 1050~800:如果有弱吸收,可能是环烷烃
    1. 烯烃:

      1. C-H伸缩振动:3100~3000,末端烯烃较大,中间烯烃较小
      2. C=C伸缩振动:1680~1620,结构不对称的吸收带波数低,强度大。对称的波束高强度小。共轭使吸收波数降低。与不饱和官能团相连波数降低,强度增大。
      3. C-H弯曲振动:1450~650
      4. 乙烯型:
        1. 990,910:C-H弯曲振动,振动耦合。强吸电子基团使吸收向低波数移动
        2. 1820:910弱的倍频吸收,弱
      5. 亚乙烯型:
        1. 890:C-H的弯曲振动
        2. 1780:890的倍频吸收,弱
      6. 反式二取代:
        1. 965:C-H面外弯曲振动,强
      7. 顺式二取代:
        1. 700:C-H面外弯曲振动,弱
      8. 三取代:
        1. 820:C-H的面外弯曲振动
      9. 环烯:大的环与开链相同,环变小,张力增大,C=C伸缩振动向低波数移动,三元环向高波数移动。环外双键与环内相反,环越小,向高波数移动。无论环内还是环外,烯碳弱被烷基取代,C=C伸缩振动向高波数移动。
      10. 累积烯烃:与碳碳双键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的面内弯曲振动在850,非常强的吸收。
    2. 炔烃:

      1. 3310:C-H的伸缩振动,附近有O-H和N-H的伸缩振动,但是C-H窄且尖锐。
      2. 2300~2100:C≡C伸缩振动,中等强度偏弱,尖锐(注意,炔键在分子中间时,C≡C伸缩振动吸收峰消失)
      3. 700~610:C-H的弯曲振动,宽,强
      4. 1370~1220:C-H弯曲振动倍频
    3. 芳烃:

      1. 苯环:
        1. 3100~3000:C-H的伸缩振动,三个吸收峰
        2. 1600,1500,1450:苯环骨架呼吸振动,通常1500大于1600,当发生共轭时,1600裂分为两个强度相等的峰,分别为1600,1580。具有对称性的苯衍生物使1600的振动成为红外非活性。
        3. 900~650:C-H的弯曲振动,是一组吸收带。
          1. 750,700:单取代
          2. 750:邻二取代
          3. 870,770,700:间二取代
          4. 800:对二取代
        4. 2000~1650:C-H面外弯曲振动的泛音吸收
      2. 稠环芳烃:
        1. 3100~3000:
        2. 1600~1450:比单环吸收带略高
        3. 900~650:具有特征
    4. 醇和酚:

      1. O-H的伸缩振动:

        1. 3700~3580:游离的羟基,尖锐,吸收带强(气相,非极性极稀溶剂)
        2. 3550~3200:形成氢键
        3. 3610:酚羟基
      2. C-O-C的伸缩振动:

        1. 1260~1000:吸收强

        2. 1050 1100 1150 1200
      3. O-H的弯曲振动:

        1. 770~650:面外弯曲振动,宽
      1. 1300~1000:C-O-C的伸缩振动,强,宽
      2. 烷基醚:1125,940,940弱,往往观察不到。α碳上有侧链,则在1170~1070出现双带
      3. 芳基烷基醚:12801220,11001050,前者强
      4. 乙烯基烷基醚:1200,1050,强。C=C费米共振
      5. 二芳基醚:1275~1250
      6. 环醚:随着环变小,不对称吸收向低波数移动,对称吸收向高波数移动
    1. 过氧化物:1200~1170,C-O-O伸缩振动

    2. 胺:

      1. 伯胺:
        1. 3500,3400:N-H伸缩振动,振动耦合,形成氢键向低波数移动
      2. 仲胺:
        1. 3300:N-H伸缩振动
    3. 羰基化合物的特征吸收:

      1. 酸酐 酰卤 羧酸 酰胺
        1810,1760 1760 1735 1725 1715 1710 1690
      1. 酸酐:
        1. 1810,1760:羰基伸缩振动,共轭向低波数移动
        2. 1160:骨架振动,强,宽
      1. 酰卤:酰氯低波数区出现一个小肩峰
      2. 酯:
        1. 3500泛音吸收,1735C=O伸缩振动吸收
        2. C-O-C:吸收为双带,1300~1100之间,酯的骨架吸收,强度超过羰基伸缩振动
        3. 与羰基共轭的不饱和酸酯的羰基向低波数移动,与氧原子相连的不饱和酯的羰基向高波数移动
      3. 醛:
        1. 2820,2720:C-H的伸缩振动,中强度尖锐吸收(费米共振),2820易被掩盖,但2720很明显
        2. 1725:C=O的伸缩振动
      4. 酮:与C=C1600相近,但是C=C更窄更弱,易区分
        1. 脂肪酮:1715
        2. 芳酮:1690
      5. 羧酸:
        1. 10个碳以上直链,在1350~1180出现间距相等谱带
        2. 3200~2500:羧酸的强缔合性使O-H吸收很宽
      6. 羧酸盐:
        1. 1800~1650之间无吸收,观察不到典型的C=O伸缩振动
        2. 1600,1400:振动耦合
      7. 酰胺:
        1. 3360,3160:双带,伯酰胺的特征吸收,N-H伸缩振动
        2. 1400:C-N骨架吸收(只有伯酰胺有)
      8. 氨基酸的特征吸收:
    4. 含氮化合物:

      1. 腈:
        1. 2270~2200:吸收强度比C=C大
      2. 硝基化合物:
        1. 1600,1300:类似羧酸根,N=O振动耦合
    5. 含硫化合物:

      1. 巯基:
        1. 2500:由于难形成氢键,位置固定,弱,有参考价值

第三节: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谱仪由辐射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及记录仪等部件组成,共三代,分别是基于岩盐棱镜、及应用光栅衍射、基于干涉调频分光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光源、干涉仪、检测器、计算机、记录系统

  1. 辐射源:硅碳棒、能斯特灯
  2. 单色器:迈克尔逊(Michelson)干涉仪
  3. 检测器:热电型、光电导型
  4. 计算机系统:进行傅里叶转换

特点:

  1. 灵敏度高
  2. 分辨率高
  3. 测定光谱范围宽
  4. 扫描速度快

红外光谱仪的性能

性能指标:分辨率、波数的准确度与重复性、透光率或吸光度的准确性与重复性

分辨率:指在某波数或波长处恰能分开两个吸收峰的相对波数差

波数准确度及重复性:

第四节: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试样制备

样品:

  • 纯度大于98%
  • 不含水
  • 合理选择溶剂

固体试样:

  • 压片法:KBr(1:100,若为盐酸盐,则用KCl)、玛瑙乳钵、防止吸潮
  • 糊膏法:将固体试样研细后分散在与其折射率相近的液体介质中,研磨成均匀糊剂,取适量供试品夹于两块空白KBr片中,测定。常用液体分散介质有:液体石蜡、六氯丁二烯、氟化煤油
  • 薄膜法:既没有溶剂影响,有没有分散介质影响

液体试样:

  1. 液体池法:岩盐窗片,CCl4、CS2、CHCl3、环己烷等,难溶物质常用四氢呋喃、吡啶、二甲基甲酰胺等溶剂溶解
  2. 夹片法及涂片法:KBr窗片,不易挥发夹片、黏度大涂片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1. 试样的来源和性质:来源、纯度、灰分
  2. 待测试样溶剂的选择和去除:
  3. 试样的物理化学常数:
  4. 化合物的分子式:(计算)
  5. 试样的浓度和厚度:

光谱解析方法

  • 排除假峰

一般原则:

  • 解析红外光谱三要素:峰位、峰强、峰形
  • 用一组相关峰确定一个基团:
  • 解析顺序:先看特征区、然后看指纹区
  • 基团与特征频率相关关系:

光谱解析示例

(看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十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