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书单(上)

1. Eat Thy Neighbour

八月书单(上)_第1张图片
Eat Thy Neighbour

只看封面设计就能知道内容的一本书。

“食人”是个吸引眼球的题材——很多taboo都是。被打破时会造出格外大的声势,这大概禁忌之所以为禁忌的原因之一。虽然叫“a history of cannibalism”,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撑不起一部“history”,更像是探索频道会做的那种题目为”史上十大食人案件“的系列节目。关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种群的食人文化,只在前两章简单总结了一下,一带而过(而且其讲到中国的几个段落净是老外写中国食谱时常见的那种道听途说风格),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对十九到二十一世纪的知名食人案的逐一复述。Jeffrey Dahmer,Ed Gein这些被翻着花样讲了一百八十遍的“名人”又被拉出来晃了一圈。

总之,这本肯定不是《天真的人类学家》那种带着学术气的写实作品。语言倒是还算幽默,词汇和表达方式也很简单,基本就是纪录片解说词的文字版,想找点简单英语读物的人可以随便翻翻。

2.《校园秘史》

八月书单(上)_第2张图片
校园秘史

首先,这个书腰可真丑啊。

《金翅雀》我还卡在五分之一处,就看过的部分来说,《秘史》这部多年前的成名作要吸引人很多。作者很明显是非常热爱写细节的人,不过《金翅雀》里的细节稍嫌离题,虽然语言依然很优美,但总觉得对推动情节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我会争取把它看完的……

回到这本书上。从某种程度上,《秘史》有点像一部文学性很强的罪案小说——有谜题、有动机、有警察的出现、有侦察环节,还有出人意料的结案环节——简直像发生在现代美国校园的《罪与罚》。事实上,几个主要人物和某些故事情节,简直没法不让人联想到《罪与罚》:关于杀人的权利,关于对某种信仰或理论近乎偏执的追求,关于激情,关于将各种合理不合理的日常行为诗意化的习惯,诸如此类。大学校园像是青春期与成人世界的缓冲地带。生理年龄已成年的年轻男女在这个半封闭的小社会里,暂时可以逃避一部分成年人的义务,他们肆意的任性时光还剩下那么三四年。《秘史》里,只能容下几位主人公的希腊语课堂,更是这个封闭社会里的被双重封闭的小圈子,folie à deux (六个人的话,是folie à six?)在这个雪花玻璃球一样的小环境里,只会迅速让每个人都染上这种“合理化一切行为”的疾病。

除开希腊语小班众人之间的互动(带有一种“垮掉的一代”的艺术家神经质感,充满酒精和药物,以及对宗教和古希腊等文化的探求),大学校园迷幻的夜生活和富裕家庭(毫不令人意外)竭力掩饰的虚伪内里,以及社会派推理小说里常见的各方人士对凶案的种种反应,都被织进了这张花纹繁复的蜘蛛网上——一张有着破败美感的蜘蛛网。

“对所有聪明人来说,尤其是对那些崇尚完美主义的古人和我们来说,尽力谋杀那个原始的、感性的、贪婪的自我,也是一种诱惑。但是,那样做是错的。……因为对非理性的存在视而不见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人越有教养,就越聪明,越发压抑,也就越需要寻找方法来释放他如此努力才能克制住的那些原始的冲动。否则,这些强大而古老的力量就会集聚、增强,强大到足以逃脱,因为遭到压制而更加暴力,可以完全摧毁人的意志。”

“阿根廷(Argentina)。这个词本身好像没什么惊人之处,但不考虑它实际所指之后,它呈现出一种生命力。开头是激烈的Ar,这让人想起黄金、偶像、丛林中失落的城市,而中间是寂静、险恶的Gen,末尾是明亮、充满疑惑的Tina……”

“他肯定觉得自己有必要……向我们,也向他自己证明,朱利安传授给我们的那一套曲高和寡的原则真的可以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所谓的责任、孝心、忠诚和牺牲。我还记得从镜子中看到他把手枪对准自己脑袋时的景象。他的表情那么专注,还透出一丝胜利在望时的喜悦,就像一名高台跳水的运动员,正冲向跳台的顶端。……我经常回想他脸上当时的表情。我想起许多事情。比如,我第一次看到白桦树,……还有我学到的第一个希腊语句子:美是残酷的。”

3.《时震》

八月书单(上)_第3张图片
时震

这本书需要洗洗版了,从封面(竟说不好跟《海伯利安》的哪个更丑一点)到翻译(有种严肃老先生硬装不正经的感觉)。

看这本书的时候,抛弃掉逻辑好了,就像《五号屠场》里老出现的那句“so it goes”。作者的“替身”,一个一直被人认作流浪老太太的科幻作家,在发明出魔语“你得了病,现已康复,赶快行动起来”(唤醒自由意志重新到来后处于麻痹状态的世人)后,拿起文学艺术学院的火箭筒开了一炮——and that's not even the weirdest part……

4.《文学部唯野教授》

八月书单(上)_第4张图片
文学部唯野教授

可能是刚看完《时震》的关系,总觉得在筒井康隆麻麻黑的插科打诨里看到了什么熟悉的痕迹,总之,sarcasm反正不要钱,多少来一点,哦不,来一桶好了。

文学评论讲义的部分见仁见智,我等门外汉分不出好坏高下,况且还有译文的演绎这一层隔着。从个人观感的角度,大部分读起来还是很愉快且可以理解的,当做趣味常识读本来看。有那么一课半课(说的就是你,现象学)的看起来多少会觉得云里雾里。

行走的吐槽机唯野教授活泼的像一只正德太子,日和里的那个。

5.《十一味爱》

八月书单(上)_第5张图片
十一味爱

张爱玲、亦舒、安妮宝贝等风格的蹩脚模仿者。看了30页之后放弃了,满篇的唧唧歪歪故作通透,而且还无比爱罗列各种日化品牌(基本都能在屈臣氏里找到)。可怕的阅读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月书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