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的3个说话之道

内向者的3个说话之道_第1张图片

内向的人就是不会说话的人吗?答案当然是:

内向者有可修炼的说话之道吗?答案很显然:

内向的人要把自己变成外向的人吗?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一定会告诉你,根本不需要。我们对于内、外向型人有不少误解,这些误解包括了:内向的人都害羞,内向的人不擅长公共演讲,内向的人不快乐,或者说外向的人更快乐,外向的人都不会是好的听众,外向的人不喜欢安静或者独处等等。

真的是这样吗?《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美国版杂志曾经发表题为《你绝对想不到的9位性格内向的名人》,例举了几位我们耳熟能详的闪亮人群的名人,可他们事实上非常的内向。

猜猜他(她)是谁?

内向者的3个说话之道_第2张图片

「我喜欢独处,喜欢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赏树木、花朵、天空……如果给我机会让我从周六晚上独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会很开心。」

内向者的3个说话之道_第3张图片

「你可以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改变世界。」

内向者的3个说话之道_第4张图片

「事实上,我没有见过多少艺术名流,因为我会害羞。拍摄好莱坞电影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害羞。我感觉自己就像是高中时代那样,与世界格格不入。」

内向者的3个说话之道_第5张图片

「引导男人走向艺术和科学殿堂的最强烈的动机就是逃避日常生活。即便是性格最温和的人,如果他想进入可过认知和思考的世界,那他一定会逃离个人生活。」

那么,内向型人和外向型人到底什么区别呢?事实情况是内外向人的不同主要在于他们各自获取信息和能量的方式:内向型的人倾向于从他自己的内部世界获得能量,而外向的人则更擅长是从外界的人群、环境及刺激中汲取能量。

所以,如果你自认为是不擅于表达自我的内向的人,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就是停止对于自己内向性格的质疑和贬低,不再做「东施效颦」式的学习外向型人的做法,回归自己的本色,你同样可以做的很好。

那么,作为向内思考和寻找力量的内向型人,如何在公开的场合适当地表达自己,并且用内向的力量帮助自己HOLD住全场呢?给你 3 个步骤,让内向者同样可以游刃有余地漂亮表达。

第一步,通过自嘲公开承认自己的内向。

这个时代确实表现得越来越适合擅于宣传自己、张扬自己的特点的人,但是,这只是在相信「外向者是这个时代的宠儿」这个偏见者眼里噢,遗憾的是,目前看起来这个误解还是比较明显,而如果你自己恰恰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么,你在公开场合就容易变得非常紧张。这样的话,与其被动接受,不如自主接纳。我们就痛痛快快地表白「我是内向的」,你可以用一则小笑话或者一个小故事、甚至亲身经历小事件,表明我确实比较内向,这个行为其实也表明了另一个态度:「可是我很勇敢地来公开讲话了」。这样,我们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同时也更大程度上获得听众的同情加分——因为这是一个内向者的发言。

第二步,用最实在的数据和事实建立信任。

这是我们内向者的强项噢,我们更擅于冷静地思考、独立地观察,相较于外向者更擅长用渲染全场的情绪来达到互动和说服,我们内向者更精通用事实说明真相。而社会的普遍认知也会误解为「外向者比较浮躁、内向者更加踏实」,那么,我们就多用踏实的数据和事实依据,去建构我们讲话的基础,让内向反过来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专业形象。

第三步,运用细微的情感、自身的事件来打动听众。

内向者对于自我的情感体验更为细腻,这也给予我们更多的语言素材,多从生活实践出发,多从自己真正关注、最有真情实感的细节出发,由小见大,引申到讲话的主题,在自己最喜爱最擅长的领域,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会讲话,而是我们想要讲的东西太多,反而让我们抓不住重点,而同时作为内向者的我们,又不太擅长天南地北跳跃式表达,这个时候正是发挥我们自己安静的特点,少说、精讲,总结提炼繁杂内容里最紧要的部分:如果只让你讲一点,你最后会保留哪一点?就将它讲清楚、说明白,说完就立马结束、闭口不言,这个高深莫测的表达者形象,事实上正是我们常常赞赏的那种不说则已、一鸣惊人的善言者。

↘ 你猜出上面这些内向的名人都是谁了吗?

内向者的3个说话之道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向者的3个说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