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笑去世了,遗体捐出用于科研。
一条生命已陨落,那这许久以来的沸沸扬扬也随之尘埃落定吗?
我本来对这类事情并不敏感。但耳边一直充斥着此类新闻和各种评说,特别是其父罗尔被爆出具有三套房产还有一辆车时。众人简直恨不能费尽自己的口水把这寡廉鲜耻重男轻女杀千刀的父亲给淹死。或者如果可以,必将其五花大绑游街示众以遭受民众扔来的石头和谴责。
原本对其事也只知一二。觉得众说纷纭也是理所当然。古时尚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何况现在这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时代呢?也和多数人一样,认为跟我这样的纯无产阶级一比,这样的富人是出来骗取别人善意,简直千夫所指,太不要脸了。但朋友的一番话引起我的深思。
他说:最先表达善意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朝对方吐口水的人。
我心里一惊。
对媒体的思考和了解,我仅限于李钟硕和朴信惠主演的韩剧《匹诺曹》和柴静写的一书《看见》。
二者极为相似的一点是力求给出客观公正的态度和证据来呈现给民众一个最真实的真相,不带个人感情,不带个人仇恨,只求事实。
在《匹诺曹》中,李钟硕饰演的崔达布之父因为媒体的妄自揣测而变成了一个人人唾弃不负责任的人,其母因受不了社会舆论而带着年幼的他跳海自杀。最终等崔达布长大成人后当上记者追踪当年真相,结果发现其父是被人陷害,实际上完全不是新闻报道的那样。然而斯人已逝,家已破亡。当年的错误报道带来的伤害已无法弥补。
在《看见》一书中,柴静也一再质疑作为一名记者能否在采访和报道中带上个人情感。在日渐成熟的她里,也一再告诫自己要避免带着个人感情色彩去看待一个人一件事。
可见,记者的职业道德也当是把全部的真相原原本本地呈现给民众。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只要是人做的事都难免会有错漏,因为我们会带着自己的态度、经历和道听途说去评判它。而遗憾的是,再努力客观的记者采访出来的新闻报道也永远不可能把一件事一个人的全部呈现出来。更何况人做事总是带着各自的目的:TA可能想要制造一个噱头,好让自己被大众熟知;也可能想随主流,好让自己的话显得站得住脚,能够轻易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或者还有其他未知的原因。所以普通民众看到的通常仅仅是这一个人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就好像世界有那么大,但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我们围着生活的那一圈,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幸运地走遍万水千山。但我们因此就可以说因为你身处的环境太糟糕而定论这世界不美丽吗?或者又可以轻易妄言因为你实在是太幸福而定论这世上所有人都没有痛苦?
我上大二时,比我低一届的一个学弟得了白血病,学校组织捐款,但依然杯水车薪,最后他的父母无奈之下选择弃疗,仅靠县城医院和看当地的中草药医生过了七八年,前两年病逝。
按罗尔事件中公布出来的医疗费用,到这个程度已经花费了五十万,更别提终生的医疗维护费用。这不是一对老农民能够承担得起的,光是想象就已经足够吓破胆。
对很多人来说,能够用钱解决的事情往往都是解决不了的事情。这世上有太多旁人无法体会的事情。
难以想象如果这件事情被媒体报道之后会是怎样,也难以想象这对年迈的父母在失去独子后又要背上沉重的社会舆论在日复一日中消亡。所以身在小山村,没有被媒体大肆报道渲染,也算是他们不幸中的一丁点万幸吧。最起码他们可以安静地怀念曾经的时光。
活得越久,越是看书,越是思考,就越觉得自己的肤浅与无知。
不要轻易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对别人指手画脚。
评判罗尔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应当由他的子女来评判,而不是我们这些素无瓜葛的吃瓜群众。评判这对老农民是不是好的父母亲,也应当由他们的子女来定论。
你的一百块没能够救回他的女儿,却给了你肆意泼洒口水的气势和理由。
你心甘情愿做的一件事,最后却演变成了像有人拿刀顶着脖子逼你去做一样,心里充满了怨恨需要宣泄。
口水也能淹死人。
一对父母已经失去儿女。剩下的,好心人,请对尚且活着的人好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