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

     14年的寒假,在一个下雪的午后,因为寒冷而走进书店发现了龙应台的这本书,被一段赤裸裸而又滚烫的文字所灼伤,买下这本书,回家迫不及待的阅读。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龙应台这个人: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著名作家,现任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

  《目送》收录了三十七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死、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与放手。这本书没有激昂的笔调,极尽写实,字里行间满满都是亲情的流露。像是老婆婆絮絮地讲着故事,从夏日炎热的午后讲述到慵懒的黄昏,夜深人静时听者早已涕泪纵横。及其平淡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的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多么洒脱却又朴实的文字,它却触动了我内心最脆弱的地方。你目送着父母的离开,目送着逐渐消失在光亮里的身影,其实自己也未尝不是目送着自己的成长,目送着自己一步一步地走进未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时光匆匆却再无挽回的时候。小学四年级,在全校师生面前朗诵朱自清的《背影》,那时并不懂得那背影为何而高大,掌声入耳时,看见父亲在台下湿着眼,我只顾着活蹦乱跳地把奖状拿给他炫耀,我知道那时他的眼中只有一个小小的我,被他视若珍宝。多年以后才懂得什么叫父爱如山。高三那年,每天下午放学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吃饭,吃完饭再继续上晚自习,去食堂吃饭从来都像是在打仗,有时饭都没吃完又不得不回教室上课。父亲之后便坚持每天都到学校门口给我送饭,一年下来风雨无阻,每天都走半个多小时把饭送到学校门口,没有一天晚到过。有一天下着大雨,父亲忘记打伞,站在雨中等我,衣服全都湿了,我拿着热乎乎的饭菜,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搁在心间的,是一种莫名的、沉重的情愫。尽管时间过去了许久,但这种情愫,总也挥之不去。那是一种无言的伤痛,他的头发已有一些花白,背影有些佝偻,看着令人心酸又无奈。

    爱总是在你最无防备的时候来袭,当你转身离去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你是有多么的手足无措。上大学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在车站要检票的时候我不敢回头看,因为我知道母亲眼里一定噙着泪水,我怕转过头的那一刻会泣不成声。我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的凄凉,我不知道原来说声再见要这么的坚强。那一刻才懂得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

  我们每个人都在时间的洪流中渐渐长大,对我们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它似春雨般润物无声,滋润着你,给你前行的力量。也时常在想,是不是我们的脚步太快,如今在外求学,以后为工作而奔波,成家后为家庭而忙碌。我们会换来了我们想要的物质上的生活,却丢了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我们总是从一个站台赶往下一个站台,其间错过了多少与家人温情脉脉的时刻,甚至遗忘了那种温暖。

 如今一个人在外地求学,生活在这所陌生的城市,一年只有两个假期可以回家探望。回家变成了一件无比幸福的事,但每一次与家人的离别都是无尽的伤感。他们一天比一天年迈,看着时间这个小偷它一点点的偷走他们的青春时我却是那般的无   能为力。

  书中说“所以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学会: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是啊,毕竟生命的脚步无法追逐,我们只能在目送中渡过,目送着亲人的离去,目送着自己的过去,同时也被别人目送着远行。终究只能目送,只能在生命的轮回中实现着自身角色的转换。有时想想甚至觉得孤单,或早或晚我们都要目送着我们所爱的人离去,那将会是一个人的旅行。只愿它淡淡的来,好好的去。

 人总是孤单,或者说人总要学会孤单。一场又一场的目送完成了整个生命的轮回,我们眼前的背影从高大到佝偻,自己终有一天也会变成别人眼中的背影。白落梅说过“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所以时间它以这样的形式告诉你:不必追。过去的,不必追,未来的,也不必追。唯有现在才是我们实实在在该把握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