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

全书架构横剖面以六个主要人物的发展历程,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国是如何逐渐落后于世界的。从励精图治—万历皇帝,太极能手—申时行,改革派—张居正,模范官僚—海瑞,英勇将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六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分开片段去阐述在王朝变革中每个人的垂死挣扎。但是,不论是顽强的对抗还是温柔的顺应历史潮流,最终都未能挽救这一场大败局,充分说明在一个僵化的组织体制中,其实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

因为崇文抑武的原因,整个的明朝在文官儒式统治下,社会的根本运行脉络按照“男女尊卑老幼”的体系良好的运行着。针对这个,作者举了一个非常棒的例子,即三明治原理,上面的面包是统治阶级,下面的面包是被通知阶级,而中间的夹心肉则是“四书五经,礼义廉耻”。在这么一个体系架构下,任何人的努力都只能在原本的条条框框下生存,包括最高统治者。因为一旦失去了中间那块肉,三明治也就不再是三明治。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皇帝在我们日常的想法中,他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万历十五年》告诉我们,皇帝不是这样的。万历皇帝九岁开始登基,除了每天学习书法,历史和经学,还得参加每天都得举行的各项礼仪职责,诸如“作秀耕田”,祭拜祖宗,颁发日历,参加早朝等,每天都有,所有人都厌烦着,但是所有人都遵循着。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万历逐渐发现,立太子的事情他不能乾纲独断,人员升迁无法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甚至于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兴趣爱好,都得受各种各样的外界条件的约束,而逐步放弃。在这个体制下,“皇帝就像是一个机器人一样,在设定的程序里进行各式各样的活动,不需要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所以在最后的三十年,万历皇帝选择了“懒政”,即对所有的事情都“无为而治”,创造了一个三十几年不出皇宫大院的历史记录。当然,作者的目的不是想告诉我们做一个皇帝有多么困难,多么艰辛。而是想说,在一个组织架构一个濒临崩溃的时候,即便是最高统治者也难以通过一人的努力去挽救整个大败局。皇帝统治的基础既然为“四书五经,伦理纲常”,那么自己就不能带头破坏这样的规矩,否则就是推翻自己的统计地位。好比一家公司中,领导设立了迟到必须罚站,所有员工都遵守执行了。但是,领导自己不遵守。久而久之,员工的不信任感,员工的不敬畏感,自然就产生了。自此可能“一溃千里,不可遏止”。一个家庭中,父母要求孩子必须有孝道,但是自己却不尊重自己的父母亲,孩子也就不再孝顺了。因此,当万历皇帝想努力的去改变一些事情的时候,如立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孩子做太子,就惨遭文官的集体反对,因为按照老规矩,必须是先立嫡长子。所有的一切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他是一个皇帝,也是一个名义上的傀儡,组织的傀儡。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两位首辅:张居正及申时行。张居正强势的改革手段,例如搞经济体制改革丈量土地,选拔人才等,但最后却因为触犯了统治阶层的利益而不得好下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大人,实际上掌控着当年大明王朝的实际权力的人,依然扛不住整个历史浪潮的拍打,在这个历史浪潮下,所有的的人表面在阳的方面专注于礼仪和社会地位,专注于道德和四书五经。而在阴的方面仍然是关注着自己的利益。戴着阳的面具,干着阴的事。而一旦有人触犯到统治阶级的利益,即使大如首辅,依然罪不可恕。依然免不了“死后清算”。

继任者申时行,借鉴前面八位首辅的下场,一改治国理念,以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顺应明朝文官的统治理念,建立:和谐社会。但是最终也没能改变大厦倾倒的结果,只是在浪潮拍打过程中,延迟了明朝的灭亡。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天才将军戚继光。他使数量巨大而实际不堪一击的明朝军队变换新机,独自编写军事法典,创建了新的战术队形和转都技术。随着他的改革,北方蒙古人不再入侵了,南方倭寇不再侵犯了。可是就在他“洋洋得意”时,为他解决后面异议的张居正被清算了。自然戚将军也免不了祸端。他的自主管辖,武力统治,当然受不得当朝者——文官的接纳。最后落寞不得意,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去世,他的去世也昭示着,王朝最后的现代化军事也没落。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4.模范官僚海瑞。他是一个极度严正公明的文职官员,无论是针对皇帝还是特权阶级,他都能大公无私的进行批判和审判。这种“当代包公”的形象,在当时无疑是可以深得民心的,可是在统计阶级看来,就像在文官当中出了一个异类,在身体的屁股后面长了一颗痔疮,必切之而后快,因此,不断受到排挤,不断的退休,不断的辞职。终于,也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与世长辞。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5.思想家—李贽。李贽的官场仕途也一直不顺畅,生活拮据,即使是老父老母的棺材钱也无法支出。与妻子三年无法见面,导致即使妻子身亡也无法见上一面。而在这个历史浪潮中,在不断的遭受打击的过程中,李贽似乎看透了整个“四书五经,伦理纲常”统治的根本,试图通过搞思想自由实现部分平等,但是最后依然锒铛入狱,直至身亡。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论是励精图治的万历皇帝,还是试图搞经济体制改革的张居正,亦或者试图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戚继光,还是刚正不阿实现吏治廉明的海瑞,都全部失败了。

因为在这个“四书五经”“伦理纲常”的社会意识形态统治下,所有的人都严格的遵守着男女尊卑老幼的社会准则,这也是王朝统治的基础。在这个伦理纲常的意识形态下,所有人表面上信奉阳,实际信奉阴。但是不能让别人在心里信奉阳,它要求所有的意识形态单一化,只能有单纯的思想,而绝不能出现脱离终极意识形态,甚至怀疑这一意识形态的行为出现,而一旦有人怀疑这种意识形态,就是自取灭亡,因此李贽的心学理论也就注定失败。

一个体制的确立,时间越久,越加积重难返。即使是出现了伟大的人物也很难去做大的变革。比如封建社会也可以有“康乾盛世”,但是不改变体制,终究还是无法改变根本。就如此书所言,各个阶层从皇帝到思想家的努力,都挽救不了败局。皇帝想励精图治,首辅想大刀改革,将军想革新军队,官员想吏治廉明,思想家想“平等自由”,但是最终不是身败名裂就是壮志未酬。

在这背后,其实是单一意识形态的结果,不崇尚法制而是人治,长期人治的结果,导致腐朽的文官队伍逐渐壮大,推动着“笨大象”逐步走向溃败的方向。在它走过的地方,即使是勇敢如狮子般依然挡不住它前进的方向。

这是在述说着一个国家的坠亡史,也是一个企业值得借鉴。当企业的意识形态而生成的体制不进行大的变革时,再多的培训也只是在原有的框架边修修补补,就像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刷上一层白色的漆,表面上白净漂亮了,一旦风吹雨打,还是千疮百孔,最终倒下。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