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带来创新,认知带来边界

创新是一个解决问题,又不断制造问题又继续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被问题倒逼出来的。

这有点类似体育竞技比赛,如NBA,场上一般都是劣势一方更换战术,然后争取翻身的机会,当劣势一方更换战术,变被动为主动时,反过来倒逼优势方更换战术。

作为上市企业,你本来是要基业长青,可是对手对外公布的用户总量,日活月活留存,收入,成本,利润,都比自己企业的数据漂亮。相应的,追涨杀跌的股民看见如此漂亮的数据,一拥而上,全然不顾你所谓长远的“基业长青”,当然所谓的长期投资也早已置之脑后。

别人想要用户量,还不好办?补贴用户就行,反正花的是投资人的钱。

想要日活数字好看还不简单?发几篇标题党的文章就行。

想要当期收入还不简单,利用现有的资源,多做几个看起来很挣钱的项目就行。

甚至别人把所有当前看不见收益、而长期来看至关重要的部门都解散了。比如产品研发部门,投入大,见效慢;比如市场营销策划部门,投入太大,见效短期很可能也不是那么明显。

他们只需要当下漂亮的报表,然后就会有人愿意替他们买单。

假如面对这类竞争对手,基业长青的初心怎能不动摇?

这让我想到了一项体育竞技运动——帆船竞赛。假设还有一百米到终点,第二名已经逐渐贴近第一名,甚至有反超迹象。这时,第一名该采取怎样的策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答案就是模仿第二名。他用什么动作,我就用什么动作;他怎样摆动,我就怎样摆动。这样做,两者之间距离不会拉大,也不会缩短。这样做才能保证第一名落袋为安。

创新的同时也是认知的递增。对一个创业企业来说,赚取对于用户和市场的认知永远是第一位的,赚钱只是赚取认知的自然结果。以极其有限的资源,凭着一个个非致命的失败,以尽可能快的周期,赚取尽可能多的认知,将更新的认知迅速转化为新的产品,拿新的产品与用户和市场对话,赚取新的认知……

然而并非如此简单。有这么一句话:你过去的认知,就是你未来的边界。

当我们沉下心来,仔细品味这句话时,可能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认知形成的过程就是建立一种对于数据的系统化处理能力,借助于数据的喂养形成算法,系统性而不是碎片式地应对外界的变化——这个过程是从没有套路到形成套路的过程。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套路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能从混沌到有序;另一方面,这种有序性固化以后,就有了一种自我强化的功能,会对新数据、信息实施自动防御、自动消解。

佛教里也说,任何事物都有成,住,坏,空的周期。我想“认知”也包含在内。

所以,在变换的环境、不测的未来面前,在自己的工具箱里多储备各式工具,避免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尴尬局面发生。避免陷入战术上的勤奋,战略上的懒惰,换言之就是要避免看似勤劳的懒惰。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带来创新,认知带来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