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学》略读随记

《管理哲学》略读随记_第1张图片

孙新波老师集逾30年功力的著作《管理哲学》一书,于2018年10月出版了。我迫不及待购入,以图一览为快。今年5月,我随导师造访沈阳机床和东北大学,有幸蒙孙老师一路引荐款待,深为其人之率真、睿智、博学折服。当得知孙老师对易经等中国传统文化有高深造诣,更生一层亲近好感。

入秋以来,事务更加繁忙,静心读书几成奢望。这本《管理哲学》置于案头有些天数,却还止于翻阅前言和后记。读罢创作者细述成书缘起和心路历程的内容,简略翻阅部分章节,不由得心潮澎拜,随着激情洋溢的自述而思绪翻飞。遂成以下这些不是读后感的略读随记,完整的读书笔记以来来日吧。总而言之,孙老师此书是当前管理学界鲜有的一本呕心沥血之作,用力之深,用心之诚,完全是将其作为代表作的心力来呈现。如果3年一小改版,5年一大改版,完全有望成为管理哲学领域,如西方经典教科书般的扛鼎之作。

一、孙氏管理哲学

在本体论上,我将其总结为“道体混成”。

孙老师给出的“万物时空生成论”,显然是在阐述“道体”,以及阴阳混沌的状态。他对“无尽”和“黑暗”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庄子所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就是一种无尽,而黑暗显然是至阴,水为黑,水主智。管理要调动人心,组织人力,无尽的努力和以智为手段,是管理场域不可或缺的哲学原则。

在认识论上,我为其概括为“自洽演绎”。

孙老师的“时空生成论”,显然源于他自谓受到很大启发的两句话。第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42章》);第二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系辞上传》)。一生二,二生三,生生不息,天地大德曰生!此“生”是自然演绎的结果,从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干支而来(从阴阳五行到天干地支),通过归纳抽象,可以认识到至阳的一极,通过分析具象,可以认识到至阴的一极,这分别是东西方思维及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显然,东西碰撞融合到现今,综合运用这两种方式的abduction(还没有合适的中文词)是更可取的认识手段,阴阳和合,更能通幽。

在方法论上,我将其成为“大力出奇迹”。

孙老师的原话是“思想大准备,行动大投入,结果大超越”。这是一种人一定可以有所作为的乐观主义精神,所谓在“边缘胜出”。敢于在人类认知与实践的边缘,通过“无限想象,无限方法,无限认识”,来获得人类的进步。万法非法,唯行致远。有这样一种大力笃定的态度,种种法生,奇迹亦生。

在价值观上,大概言之,乃是“和合共生”。

孙老师原话是说“协同平衡,天人互惠,整体利益”。天地生万物,人则顺其生,在管理,合和共生自然是组织基业长青、管理与时偕行的根本意象。生是一种天地之德,人之本能,这就涉及到人自我天性的处理问题,故而孙老师说“自我管理和管理自我的基本管理价值观”,而对自性的强调,则根植于“中国文化自调节的基因和本质”。

在管理观上,统而言之,即是“真空妙有”。

孙老师在《管理哲学》这个“葫芦里”熬制的丹药,三味主药是“人性,组织和环境”,由此三者而生管理百态,药引是边缘处创新,辅药则是古今中外的所有组织管理思想、经验与方法。概括而言,就是中国传统人文、管理艺术和西方的现代科学、管理科学。所以,未来管理的推导,我觉得更应该是:中国管理思想艺术※西方管理科学技术→未来管理,※代表加减乘除的一个有机融合过程,→代表一种指向性,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等于或约等于。

为了东西方的这种管理上“集异璧”之大成,孙老师在这本呕心之作中,呈现了最为丰满的与组织管理有关的思想、理念、概念、方法、案例等等。其思想哲理上的多元合一,迄今还未见出其右者。随手举例,诸如现代西方管理科学,古代中国管理艺术,线性与飞线性,过程性与结果性,波粒二象性,质与量,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二、管理哲学大视野

我对哲学的定义是对万事万物进行反过来和跳出来想的思考艺术。正因为这种自省性和升华性,使得哲学成为所有学问之母。探讨管理哲学,必须对组织管理的历史、当下及未来做这种深刻系统的反思与超越性思索。我最早萌生读博念头时,原想读哲学,后来综合考虑作罢,最终选择了管理。哲学才是我的初心呀。

孙老师直言不讳“管理学界缺乏野性”,“缺乏独立有担当的开拓者精神”,更缺乏“宇宙意识,宇宙视野”。他自称火星子,从未来火星时代的格局观照当下的世界、组织和管理,当然会有别样的视角或洞见。

孙老师说到“每一次人类的复兴,必然来源于自己已有的文化和哲学”。这与“我们每一次出发,都更走近我们的内心”一说,异曲同工。对于管理的走向及未来,孙老则说“管理的奇点已然来临,新的管理范式必然出现”,对此,我深表认同,新技术革命呼之欲出(快则5-10年,满则20-40年),全球化深度融合世界各地文化思想,新商业模式、形态以及对应的组织管理模式,则将发生深刻变化。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作为必要手段的管理,将发挥更大的使人更成为人的作用。

“只有经历过曲线的痛苦,我们才可以画出圆满的曲线。画出圆满曲线的能力,在于谦卑和敬畏”,孙老师如是说。我以为,人生而追求圆满,所谓自由、平等和幸福,只是圆满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而已。将人生定位于追求财富、权力和声望,则又落入更下一层,当然再下一层的追求,就是没有高于本能的追求,一只快乐的猪,反过来也实现了这类人“无明”的圆满。

孙老师的“三义论”,颇让人耳目一新:学会定义,善于反义,追求正义。形式上,与黑格尔的"正反合"三段论有些类似,内涵上,则独具匠心,大有我中华气象。大略言之,在社科领域,迄今为止,中国人自己的最高成还是费孝通的“差序格局”。近代以来,学问大师层出不穷,新时代以降,各色学问家不计其数,而给中国社会学科成就扛鼎的,还得抬出费老。其中缘由,从学人自身找,无外乎这“三义”落实得实在差强人意。定义、反义与正义,是衡量学人学术含量的终极三维。

孙老师对人类命运的未来,发出了“谦卑,敬畏,自省,內求”的呼吁。这八个字,对于学人来说,尤其受用。非如此,“三义”之精义无法落成比肩“差序格局”的理论建树。

本书体例也别具一格,按孙老师自叙,本书框架设计,共四篇,每篇有三章,每章有三节,每节有三目,分别对应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月三旬,合起来构成北斗丛星36天罡和72地煞之数。

对于思想的苦痛与孤寂,孙老师当有切身体悟。所以言之“思想不深是伤口不深,绝唱不响是手未流血”。我稍作改动:思想不深是伤痛不够,绝唱不响是沉默不久。

“做一名思想的行者,点燃自我以点亮世界”,孙老师作如是的自我定位。无有行者,无以图将来;慎思之,笃行之。一切从自身做起,如此,这个世界才有更好的未来。

三、金句摘录

真传一句话。一句好话的分量往往重若千钧,奇幻的是,这一句话却需要千言万语的烘托才体现出其独特的内涵,或者看到这句话的人,如若没有与千言万语等量齐观的内涵储备,也很难体味出这一句话的深意。

管仲:执一不失,能君万物。

曾国藩:天下断无易处之境界,人间哪有空闲之光阴。

无门禅师:内求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查尔斯·汉迪:在新世纪里,领导力会变得空前重要,而哲学或对事物意义的探索,便成为驱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柯布:以建立在有机整体和内在联系概念上的过程思维寻求人类共同福祉。二元对立的时代已经过去,事物可以超越对立,完成共生共融。

饶宗颐为人修学的境界,也是一番诗意好风景:

第一层境界:漫芳菲独赏,觅欢何极。

第二层境界:看夕阳西斜,林隙照人更绿。

第三层境界:红焉尚伫立,有浩荡光风相候。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哲学》略读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