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来破个题。

楔子_第1张图片
鹈鹕.jpg

最近刚结束了长达四个月的北美实习申请季,拿到Uber,Motorola等公司的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设计offer,是时候挖个坑总结一下了。我不想在这立个两周一篇的flag然后就撒手不管,所以不定时更新;但这颗心是真诚的,我想把设计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有益处的思考、经历放在这里,供大家批判、交流。

讲实话,关于要不要开这个专栏,我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一是觉得牛人太多,我思考的问题也许早有人给出了答案;二是觉得自己道行太浅,出来现眼是不是能真的对设计圈子内外的朋友有哪怕那么一丁点儿帮助。再加上课业和找实习,这个事儿就这么搁置了下来。

最终决定来做的契机是这样:
17Fall学期伊始,在大部分同学刚刚开始各种内推和海投的时候,我们专业的韩国小哥GB就已经拿到了Facebook的产品设计实习offer。他从上个学期就开始在medium上po一些文章,总结自己学习设计的经历。他还在等待Fb面试结果的时候,就已经写好fb面试经历的总结了。结尾处说,不管能不能拿到offer,这是一段有益的经历,所以我把它记录下来,也许能帮到一些人。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他并不是设计背景,我们第一个学期互相看作品集的时候,还在讨论各自的界面设计不够好看。看到他惊人的成长,我开始思考是否总结-分享-反馈-修正的这个循环能让自己成长得更迅速。所以最近实习差不多确定,我又开始有工夫瞎想了。

这个专栏的重点不在我能或者想帮大家什么,主要是记录和分享我学习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如果能启发一点有益的思考,不管是对设计,对职业,还是生活,那我会非常满足;如果能和我交流、反馈,那更是不甚感激。说是醍醐大概是我一厢情愿,不过相信更多的考虑和反馈会让思维更加凝练。可能是由于从小接受的教育模式,很多人总觉得师和生是界限分明的角色,一方输出,一方接收。仿佛只有到了某一个神秘的临界点,你才可以开始当“师”。其实这样的心态会非常阻碍成长。正确的心态应当是,放下ego(自我),角色随时都可以互换。如果总担心自己是”半吊子“而不敢说话,谈何交流,遑论进步。更何况谁又敢说自己不是个“半吊子”?反过来讲,如果有人说自己不是个“半吊子”,那不正说明他是个”半吊子“么?认清自己永远会是个“半吊子”,不过是个可以不断完善的“半吊子”,我想,大概是成长的重要一步。我们不能抵达完美,但终归还有希望;而这希望,需要用不断向前的脚步去探求。

最好的年华在当下,叫我如何不汲汲?

关于未来几篇文章的计划,下周我会总结一下从拒信一箩筐到Uber产品设计实习offer的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什么;之后几篇计划跟大家探讨具体关于ux面试,如何做design challenge,以及怎样更好地从美帝交互设计项目学到更多东西的相关内容。

祝你们好!

在这些地方可以找到我
知乎/Dribbble/Medium
同步更新的知乎专栏
设计醍醐

你可能感兴趣的:(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