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iPadOS 的多窗口机制

本文节选自「iPad Power User」,如果你对 iPad、iPadOS 感兴趣,欢迎订阅这份每周更新的邮件通讯,年度订阅还将免费获得《iPad Pro 生产力指南 2.0 》、《iPad Pro 优质应用 Top100》等电子书。

iPadOS 带来了很多用户「梦寐以求」的多窗口功能,过去两周的时间里,随着 iPadOS 正式发布,已经有非常多的应用适配了这个特性,自 6 月份开始重度使用 iPadOS 五个月后,我意识到这是每个 iPad 用户值得花点时间去思考、体验的功能,本文我会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问答的形式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1. 为什么需要多窗口?

不管是 Windows 还是 macOS,同时打开多个窗口几乎「镶嵌」到用户行为习惯里,这是桌面级计算设备长期以来「制造」出来需求。

但习惯并不意味着是一定正确。多窗口需要一定尺寸的屏幕作为基础,同时还需要巨大的硬件条件,多窗口的确可以满足某些特定场景的工作需求,但多窗口也天然放大了用户注意力分散的事实,这个体验,相信长期使用桌面设备的读者会有同感。

从这个角度上看,此次 iPadOS 带来的应用多窗口机制,更像是向绝大多数用户行为习惯的妥协,或者是苹果「愿意倾听用户需求」,无论怎么理解,这都是苹果主动投好的行为,而且,由于 iPad 尺寸众多,多窗口在不同屏幕尺寸上的表现,实在难说一致,这也让我觉得,苹果似乎还没有想好如何在用户习惯与用户体验之间实现平衡。

2. 多窗口会成为应用的必备吗?

或许是。但我个人认为,不是每一个应用都需要适配多窗口。如果说 Office 等办公文件的多窗口机制可以释放作为生产力应用的优势,那么打开任务管理应用(如 2Do)的两个窗口,意义在哪里?又或者,同时在 Kindle 应用里打开两个窗口,左右各一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这既是给开发者的命题,也是每个用户需要思考的问题,过往在桌面设备上的多窗口运行习惯,到底是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还是摧毁了自己的注意力?

3. 在 iPadOS 上如何启动多窗口?

截止到目前,在适配 iPadOS 多窗口特性的应用里,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打开方式,其一是应用内直接拖拽,比如 Drafts,可以直接将一条草稿拖拽到左侧或右侧打开。


探索 iPadOS 的多窗口机制_第1张图片
image

其二是在打开应用后,利用程序坞拖出另一个窗口。最典型的就是 Bear,我在它的更新日志看到了多窗口特性,但就是找不到,后来自己尝试在程序坞里拖拽才成功,这个方法也适用于 Drafts 等应用。

image

其三,利用「显示所有窗口」的方法,打开新窗口。如下图所示,长按某个应用图标找到「显示所有窗口」,点击之后就进入到官方所言的「App Exposé」,利用右上角的「+」建立新的窗口。

image

上述三个方法里,绝大多数应用采用的是第一个方式,第三个则是万能方法,而只能通过程序坞的方式打开,似乎目前只有 Bear。

4. iPadOS 上多窗口形态有哪些?

苹果在 iPadOS 的官方介绍里强调了「侧拉」的价值,正如下图所言,「侧拉」实现了让常用应用随时待命。

image

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侧拉」中的应用并不要求应用适配多窗口功能,这也让「侧拉」具备了更大的应用场景,我在使用 iPadOS 的过程里,更喜欢以「侧拉」代替分屏。究其原因,一方面可以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当下的工作屏幕上,另一方面,截止目前一些支持多窗口的应用,在分屏状况下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非常影响工作效率。

image

上图是我在 iPadOS 上最喜欢的一种工作状态,如果说底部的程序坞构成了快速访问应用的「第一级菜单」,那么通过「侧拉」形成的应用则是「第二级菜单」,反而屏幕上的图标不再那么重要。

综上,多窗口机制的加入,为 iPad Pro 丰富了新的应用使用逻辑,苹果在向主流习惯靠拢的同时并未完全照顾到不同尺寸屏幕的体验,而且对于开发者和用户而言,多窗口运行一款应用的目的何在,并不会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值得我们继续去思考与探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索 iPadOS 的多窗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