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断舍离,知而行

《精要主义》——断舍离,知而行_第1张图片
《精要主义》——[英]格雷戈·麦吉沃恩(GregMcKeown)

1. 写在前面

在这个高度互联与信息严重过载的时代,选择越来越多,挑战与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拥有更多,为了将所有事情做好,开足马力却依旧疲于应付,付出的努力却总是收效甚微。

你是否为此感到疲累不堪而又心力交瘁?想要改变却无从下手?也许,这本书可以给你答案,教你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生活与工作

2.全书脉络

全书的脉络如下图(脑图分享链接):

《精要主义》——断舍离,知而行_第2张图片
精要主义脑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 其一,介绍了精要主义的核心思维模式(选择、甄别和取舍);
  • 其二,讲解了如何成为精要主义者(探索、排除和执行)。

说白一点,就是围绕两个问题:

  • 什么是精要主义?
  • 如何成为精要主义者?

下面我们就来理一理精要主义的精髓,寻求解决之道。

3. 什么是精要主义?

首先,我们都是非精要主义者,我们需要改变。

《精要主义》——断舍离,知而行_第3张图片

精要主义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倡导“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专注于重要的事情”。

《精要主义》——断舍离,知而行_第4张图片
更少,但更好
《精要主义》——断舍离,知而行_第5张图片
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专注于重要的事情

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将时间和精力投资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上,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精要主义的本质:

  1. 我选择我要做的事(选择)
  2. 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甄别)
  3. 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取舍)
  • 能否主宰自己,关键在于自我选择的能力。当放弃选择,也就默认由他人替你做决定,任人摆布。
  • 不重要的事情占有多数,只有极少重要的事情才值得我们投入。几乎一切都是噪声,只有少数事情价值非凡。更多的努力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入到重要的事情,才能获取最大回报。
  • 我们不能什么都有,也不能什么都做。不要问自己“我怎样才能完成一切?”,问自己“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断舍离”。

3. 如何成为精要主义者?

基于精要模式,作者从三个方面:探索、排除、执行讲述了如何成为一名精要主义者。而这三个方面总共包含十五个要素,总结起来也就是以下5点:

  1. 投资自己,审时度势
  2. 确立目标,设计规划
  3. 划清界限,勇敢说不
  4. 承认失败,懂得放弃
  5. 趋于常规,专注当下

这也是王阳明的心学知行合一的体现。

3.1. 投资自己,审时度势

精要主义者在做出选择之前,会探索更多的选项。探索的目的在于将有意义的少数从无意义的多数中甄别出来。这样就确保其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忙于追逐每一个机会和每一种想法。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要想做到落子无悔,就要了解和投资自己。

世界变得喧哗,工作节奏变得繁忙飞快,如果只是一味的忙碌而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那就是碌碌而为。

工作节奏越快、越繁忙,就越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工作日程中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以思考。世界变得越喧哗,我们就越需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全神贯注的、心无旁骛的去思考。

也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去弥补缺憾。才能让自己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和大局观,才能制定具有选择性而又明确的标准用来辨别真正重要的事情。从而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落子无悔。

3.2. 确立目标,设计规划

“你未来五年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如何规划?”
相信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亦如此。
也许你有目标,但你的目标够具体吗?具体到能够回答“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这个问题吗?

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使命愿景,类似这样:“用一流的服务、持续的创新、优良的品质和诚信如一来创造利润”。不知你如何看待,读起来朗朗上口,却无实际参考意义。一个陈述普通模糊的目标,就像一句空洞的使命陈述。

3.2.1. 确立目标

所以,我们要澄清自己的精要目标。制定一个精要目标,要满足以下几点:

  1. 具体明确
  2. 鼓舞人心
  3. 充满意义
  4. 易于衡量
《精要主义》——断舍离,知而行_第6张图片
精要目标

就像文中举得例子:

“为居住在下九区的家庭建造150所价廉环保且能抵御暴风雨的房屋”。
这个陈述中摒弃了浮夸和空洞,目标的明确性使它真实可信,而这种真实性又使它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3.2.2. 设计规划

有了精要目标,就要做好计划。

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法预知。无法预料却是我们唯一可以预料的
既然如此,我们要么坐等这样的时刻到来然后对此作出反应;要么提前准备,设置缓冲,未雨绸缪。

那如何设好缓冲呢?

  1. 完善的准备
  2. 比预估时间多加50%

人们一方面承认自己有低估的倾向,但与此同时又总相信自己当前所作的估计是正确的。
只需在我们估算的任务或项目完成所需的时间上加50%的缓冲即可。(如果觉得50%的缓冲量太过奢侈,那就想想实际完成时间比预计时间多50%的情况是多么常见吧)

  1. 做好情景规划,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在这个任务种你面临的风险是什么?
  • 最糟糕的情形是怎样?
  • 它将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 它将在财务方面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 怎样做最优投资以降低风险并增强财务和社会应变能力?

3.3. 划清界限,勇敢说不

确立精要目标后,自然是心无旁骛的投入进去。然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当你正专心于某些工作中时,总有这样那样的干扰,一会同事说“帮我看看这个问题”,一会经理说“先处理下这个事情”。那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呢?设立边界

设立边界的目的不是排外,而是自己行事的严格标准,是一种约定,更是一种授权。界限保护我们的时间免受劫持。清晰的界限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淘汰各种要求和累赘之事,以免自己精力分散,无法专注于真正重要之事。

3.3.1. 划清界限

那如何设立界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别人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帮助他人,并不意外着把别人的问题变成我们的问题,一旦替他们承接了问题,我们所做的一切就变成了剥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弥补薄弱的边界防线
    如果你不能和自己、和别人说清自己的界限,那么别人就不太可能尊重和了解你的界限。界限总是被打破?那就弥补它,找出经常突破你界限的人和事。每当你感到别人的要求冒犯了你或欺骗了你,记下来。不管是一个不想去的邀请,还是不请自来的机会,抑或是一个简单的请求。
  3. 君子约定
    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和你的伙伴,提前做好约定,清楚分工,罗列优先事项。

3.3.2. 勇敢说不

有了界限,我们就有了自己行事的准则,当面对干扰时,我们就能快速区分,委婉拒绝。然而一个“不”字,说来真难。

优雅的说“不”的原则

  • 把决定和关系分开
  • 优雅地说“不”并不代表必须使用“No”
  • 权衡取舍(在答应的时候,对自己将要牺牲什么考虑得越多,拒绝就会变得越容易。)
  • 自我提醒,每个人都是推销员(每个人都在贩售一些东西:一种想法,一种观念,一种主张,来换取你的时间。)
  • 明确的No比模糊的Yes更优雅(模棱两可不等于优雅)

有效说“不”的方法

  • 运用停顿的力量(在答应之前,先停顿几秒)
  • 委婉地说“不”或“不,但是”
  • 不要急于答复(我需要看一下日程表,然后再答复您)
  • 幽默的说“不”
  • 好的,那么我要取消的是什么?
    “好的,我很乐意优先完成这项工作。但是,为了集中精力在这个新项目上,我应该把哪个项目先放一放?”
  • 这个我做不了,但是X可能对此感兴趣
    人们提出要求时,通常并不在乎帮助他们的究竟是谁,只要有人愿意帮忙就行。

3.4. 扫除障碍,自我激励

一切不可能一帆风顺,波折挫败在所难免。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堆积权宜之计。而是要弄清核心目标,锁定障碍,并扫除障碍。而这关键之处就在于如何锁定障碍。
我们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哪些障碍?
  • 是什么阻碍我完成任务?(信息缺乏、精力有限、追求完美?)
  • 哪一个障碍扫除后,其余障碍就会消失?

总之,任何延缓目标执行的活动都值得怀疑。但也要避免陷入追求完美的怪圈。毕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成就和对成就的认可,是人类行为的两大主要内在驱动力。所以,每当我们取得进步都要进行自我激励,直观的嘉奖进步。

3.5. 承认失败,懂得放弃

成功的背后,有着无数次不为人知的失败。当面对失败时,及时抽身而退是一种大智。而这需要承认失败的勇气,以及懂得放弃。

然而大多数的我们却因为沉没成本而继续维持,自欺欺人。也因为禀赋效应而不舍放手。

沉没成本——由于已经投入其中的成本无法收回,而对某项已知的亏本生意继续投入时间、金钱或权利的倾向。
毫无疑问,这很容易导致恶性循环:投入越多,就越想破釜沉舟坚持到底,直到投资获得汇报。在某事上投入越多,要从中抽离就越困难。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能够忍受一场难看的电影而不中途退场,是因为我们已经为电影票花了钱。房子装修似乎永不见完工,但我们却总是不断地往里面投钱,大概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也正是受制于沉没成本,哪怕公交车或地铁迟迟不来,我们也会一直等着,而不去叫一辆出租车;明知一段关系有害无益,我们也会精心维护,哪怕自己的努力只会让情况更糟。

禀赋效应——当一个人没有某件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当他一旦拥有该物品,就会倾向于高估它的价值。

面对这样的情形,请寻求中性的第二意见。第三方的意见,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没有沉没成本的负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评估。

3.6. 趋于常规,专注当下

常规,将事情变得看似简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重复完成某项任务是,神经元会通过突触的通信网关建立新的联系。通过重复,联系得到加强,而且大脑能够更容易地激活它们。

设计并遵循一种自己处理重要事务的常规,一切将会毫不费力,水到渠成。

同时做两件事情轻而易举,但无法同时专注于两件事情。我们必须时刻问问自己:“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分清轻重缓急,列好待办清单,专注当下。

4. 写在最后

读完此书,我想对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1. 追求更少但更好,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
  2. 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
  3. 你的目标具体到能够回答“怎样知道自己成功了?”这个问题吗?
  4. 如果不自我选择,别人就会替你抉择。
  5. 重要的事情只有少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要主义》——断舍离,知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