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互联网俨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终端的普及,更是让人们无法自拔的习惯了有网络的环境,移动网络,wifi,互联网,当网络突然停止了,似乎一切都安静下来了。手机、pad、平板不在那么爱不释手,工作不在那么依赖网络,能静下来读书,思考,与家人相处。思维的深度明显有了提升。对比与之前依赖的网络:信息检索服务,倾向于网络上检索,因为简单方便;交流更多的依赖上了网络工具,即时、高效、娱乐性强,羞于出口的语言在网络上能更直接的表达;好多游戏也从线下转到了线上;各种专业化的软件;工作的平台,工具,离不开网络;长期敲击电脑,依赖网络查信息,手写能力、思考能力、都有所退化……

有两种思维模式:1、思维碎片化,我们的注意力在越来越多的被抢占。2、透过媒介条件革命:即通过表面现象洞悉隐藏在物质背后的本质。


有以下几种变化:


思维正在碎片化

铺天盖地的信息,各种媒介的传播,使我们处于信息泛滥,无处适从的处境中。互联网几乎成了全能传媒,它是进入我们耳目乃至头脑的绝大部分信息的来源。数据存量丰富,又是那么容易被检索。有好处,也有弊端。

好处是:1、价值聚焦当下与此时,此时正在与及时化。2、有利于返魅。

弊端:互联网所做的似乎就是把我们的专注和思考能力撕成碎片,抛到一边。平心静气,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这样的线性思维正在被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取代,这种新模式希望也需要以简短、杂乱而且经常是爆炸性的方式收发信息,其遵循的原则是越快越好。我们似乎已经抵达了人类智能和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关头,这是两种大相径庭的思维模式之间急剧转型的关键时刻。

传统阅读习惯被改变

借助于搜索引擎,借助于网络,借助于移动终端与各种设备,我们获取信息甚至是电子书籍越来越容易。我们牺牲了深度阅读的条件,回到了单纯的信息解码状态。电子书的出现,电子阅读器的出现,似乎使得人人都能快速方便的读书。互联网因其强大的信息存储与可靠便捷的检索性,替代了人们对知识的记忆本能。

我们无法平心静气的去阅读,去思考,去深入考究,太多的东西,太多的信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以至于我们的深度思考与阅读的能力慢慢减弱。相对于传统的品茶,读书,捧卷爱不释手,相约三五好友,畅谈,以书会友的状态,似乎逊色了一些。

生物记忆正在弱化

在互联网上,无穷无尽的数据可以轻松检索,这项技术的出现不仅引起了我们对记诵的看法进一步的改变,也引起了我们对记忆本身看法的进一步改变。信息数据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我们大脑无法全部记住,转而依赖网络记忆。网把记忆任务推卸给外部数据库,并不仅仅危及个体的深度和独特个性,还会危及我们共享的社会文化的深度和独特个性。

技术与人体的界限不在分明

人机最大的区别:我们思想和身体之间的联系,塑造我们记忆和思维的经验,我们具有丰富情感的能力。在我们跟计算机越来越密不可分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多的人生体验通过电脑屏幕上闪烁摇曳、虚无缥缈的符号完成,最大的危险就是我们即将开始丧失我们的人性,丧失人之所以区别于机器的本质属性。我们和工具之间形成的紧密联系是双向的。就在技术成为我们自身的外延时,我们也成了技术的外延。 所有工具在开创种种可能性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限制。工具用得越多,工具的形式和功能对我们本身的影响就越大。用了一段时间的计算机文字处理程序之后,“我“就开始丧失在纸质文本上书写、编辑的灵巧性,以上道理可以解释个中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