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听说你为孩子存了很多钱?

           

呵呵,听说你为孩子存了很多钱?_第1张图片
你想为孩子储蓄点什么呢?金钱财富?

                      文 | 暗香清影          

 教育孩子就像储蓄,为自己储蓄幸福的晚年,为孩子储蓄精彩的未来。 可在这个全民向“钱”看的时代,有人把孩子当作定期存折,储蓄亲情,善良,积极,幸福和良知;有人却把孩子当作透支卡,随意透支孩子的前程。家长只管进城捞金,家庭教育缺位的孩子像野草一样恣意生长,叛逆,打架,上网,早恋,任性,自私,无礼,甚至更甚……            

在城里孩子像赶场一样忙着奥数钢琴,绘画舞蹈,音乐英语,从小为跻身于上流社会做储备时,农村的孩子刚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或揉揉熬过夜的眼睛,刚从网吧里极不情愿地出来,悠悠地对着长辈吹着口哨……在“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得响亮的今天,仍不要嘲笑城里孩子的累!不要庆幸自己有个自由快活的童年!

想想每年的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新生中,多少城里孩子一脸阳光和自信,多少农家孩子浑身茫然和畏惧。貌似在同一个起点,但内在的涵养和眼界的界限,精神层面的巨大差异,致使多少农村孩子患上了“水土不服”症——骨子里的自卑,自信的缺失,亲情的缺位。  

李嘉诚说:“无论事业上多大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孩子教育失败的缺憾。”我深以为然。        

凡有识之士都懂得教育就是对孩子的储蓄,他们的教子智慧,无论什么时候都光彩熠熠。他们中有人把孩子培养成有所建树的成功者,有人把把孩子培养成幸福快乐的平凡人。

不管平凡与伟大,有颗洒满阳光和温暖的心,都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且成为“君子”是古人最明确的家教目标。君子专指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诸葛亮为儿子写了千古名篇《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郑板桥也给儿子留下“吃自己饭,流自己的汗,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的家教箴言。“三苏大文豪”,“三曹”留诗篇。

好的家庭教育,养德为先,家庭往往是孵化成功的最佳基地。              

就连袁世凯也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他认为“家庭教育之根源,培养人才之基础。”他的孙子袁家骝在高能物理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两次获得美国国家科技大奖。

梁启超更是教子成功的典范,儿子梁思成是著名建筑学家,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天安门广场,迎接奥运会的天宁寺等。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智慧凝聚在《曾国藩家训》里,自他之后至今,这个家族一路辉煌:共培养出了曾纪泽,曾广均等240多位学贯中西,有名有望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和科学家等。他对子孙说:“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认为读书明理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无独有偶,英国的爱德华家庭,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位文学家,60位医生,20位议员!可见,家庭教育及家庭文化对人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懂得为孩子进行教育储蓄,收获的季节,定是硕果累累。            

我更认可傅雷的教子观,他在《傅雷家书》中给儿子傅聪写道,做人一定要坚强,败不馁,胜不骄,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雨水太盛,会淹死庄稼,太阳太强,会把五谷晒焦。”在他和风细雨般的教诲下,傅聪成了享誉世界的钢琴家。坚强和成功,就是他给儿子的最大储蓄。他的家教方式,有普遍的适应性。          

反观现今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的缺位!有份某农村中学九年级170人的调查表显示:超过百分之50的孩子不想对打工在外的父母说,你辛苦了。许多家长进城务工,终年见不着孩子的面,所谓的家教,就是电话里的几句问候。父母和子女之间,没有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陌生和隔膜,欺骗和懒惰,消极和懈怠就成了普遍的衍生物。            

眼见城里的孩子在上辈的“高层” 轮回,农村的孩子在墙坯与水泥间轮回。与其把自己当作反面教材,向孩子抱怨打工的辛苦与不易,与其怒骂指责孩子学业不进,叛逆难管,不如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出在哪里,从而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

农村家庭要打翻身仗,必须从家庭教育抓起,从小抓起,让“城乡差异”没有差异。储蓄多少,收获多少,利息就是孩子的向阳花开和家长晚年的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呵呵,听说你为孩子存了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