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
点缀 水落石出 糟蹋 乱蓬蓬
闹嚷嚷 乱哄哄 人来人往 闲暇
遥遥相望 离愁别恨
佳句赏析:
1.“记牢”,“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赏析:这一句解释了《运动记愧》中“记愧”二字的含义,更能表现出这里强烈的感情。
2.我补了一条裤子,坐处像个布满经线纬线的地球仪,而且厚如龟壳。
赏析: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补的裤子比作一个地球仪,颇有一番自我调侃的味道,也表现出了杨绛先生夫妻二人的幸福。
3.他告诉我回京的有谁、有谁。我的心直往下沉。没有误传,不会妄生希冀,就没有失望,也没有苦恼。
赏析:这里是杨绛先生在听到遣送回京的“老弱病残”名单上没有丈夫后的失落,表现了杨绛先生的失望之情。
4.也许有一种人,他们明知道这是一团乱蓬蓬的葛藤账,但依然,充当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芦案”。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社会的黑暗,人心的可怕,明知这是一团乱蓬蓬的葛藤账,却自欺欺人去判“葫芦案”。
5.干校的地点在纷纷传说中逐渐明确,下放的日期,却只能猜测,只能等待。
赏析: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人墨客们的无奈下放的时间只能猜测,只能等待,无可奈何。
6.我记得从前看见坐海船出洋的旅客,登上摆渡的小火轮,送行者就把许多彩色的纸带抛向小轮船;小船慢慢向大船开去,那一条条彩色的纸带先后迸断,爱上就拍手欢呼。也有人在欢呼声中落泪;迸断的彩带好似迸断的离情。
赏析:一条条彩带寄托着亲人们对游子的挂念,但杨绛先生的家人们,绝不会因此而影响家人们的感情。
7.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像学龄儿童那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我看着心中不忍,抽身先退;一路回去,发现许多人缺乏欢送的热情,也纷纷回去上班。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的队伍比做学龄儿童队伍,写出了老人的听话,表现了队伍的整齐。“我”看着老年人还要那么辛苦,于是心中不忍。写出了“我”的关爱老人,表现了“我”的善良,表达了我对老年人的同情。
8.他捞起最大的一块儿想尝个究竟,一看原来是还未泡烂的药肥皂,落在漱口杯里没有拿掉。
赏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她有心事在身,把药肥皂放在漱口杯里,竟忘了拿出来。于是今日就习惯性的把鱼乘入里面,味道一混淆,就组成了怪味道。
9.一路坑坑跛跛,一脚泥,一脚水,历尽千辛万阻,居然到了默存宿舍的门口。
赏析:虽历经千辛万苦,但在作者的心里,只要与默存见一面,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10.尽管泥路上,经太阳晒干的车辙如刀一样坚硬,一下雨就站不住脚,走路拄着拐杖也难免摔倒。
赏析: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经太阳晒过的路比做刀一,写出了当时的环境的恶劣,也为后文做了铺垫。
《干校六记》读后感
今天读杨绛的《干校六记》,更真切地感受到“下乡”岁月的真迹。杨绛书中所记干校的离愁别绪与艰辛苦楚,并没有给我很深的印象,感触最深的倒是一对年近花甲的夫妻相濡以沫,惺惺相惜,情意深长的爱情。
在干校,可写的素材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杨绛字里行间,无处不满含着对钱钟书的关爱与眷念。在这六篇中,没有哪一篇少了钱钟书。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那句古诗:“死生契阔 与子相悦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一对夫妻,风风雨雨几十年,在落难的岁月中,即使不能每天一起看日出,观日落,但彼此深深的思念,在苍茫的干校大地,恢弘的天地之间,却显得尤其动人!读完《干校六记》,我的脑海中,竟然只剩下两个点,干校菜园中的杨绛和砖窑里的钱钟书。
平日的沟,积雨成河,平时的地,已成泥泞,鞋愈走愈重,水愈积愈深,河水愈来愈湍急,杨,一个将近60的“老弱病残”,冒着生命的危险去看她的“老头儿”,“一路坑坑坡坡,一脚泥,一脚水,历尽千难万阻”,杨才到了钟的宿舍门口。
“我推门进去,默存吃了一惊:‘你怎么来了?’我笑说:‘来看看你。’”
这看似不经意间的一惊一笑之中,平常的一对一答之间,尽显多少恩爱在心头!有这样一个可以心心相印,想伴到老的爱人,即使历经沧桑,经受苦难,人生也足矣!
读完,心中思绪万千,感慨之情油然升起,杨绛默存先生这对夫妇真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