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考碎片201907

发现在平时使用的应用、同行交流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产品设计方面的思考,今天整理成了一篇文章,对自己也是一种积累和总结。

1、关于知乎TAB BAR的设计

之前在用知乎的时候,发现知乎很多二级页面仍然保留了tab bar,回想了一下国内似乎很少使用这样的设计,通常是在进入二级页面之后是以导航栏(Nav bar)返回键作为回到一级页面的入口,再在其他tab进行切换使用。

如同样是二级页面的关注列表的知乎和微博:

产品思考碎片201907_第1张图片
知乎我的关注列表


产品思考碎片201907_第2张图片
微博我的关注列表


而诸如Fb,IG,Twitter, App Store等国外的应用,部分二级页面保留tab bar,而国内绝大多数应用更偏向二级页面无tab bar的设计?这种信息架构设计有没有什么设计规范呢?

产品思考碎片201907_第3张图片
FB推荐好友页面 , IG用户详情页


产品思考碎片201907_第4张图片
Twitter用户详情页, App Store应用详情页


对此我的思考是如果存在看内容和im这种多模块的应用,如果通用二级页面无tab bar设计,会看一半内容如果出去再看消息提醒,需要一步一步点击返回键,再回来就很有可能找不到之前的内容或位置了。而有tab bar的设计则可以快速切换另一个模块,返回之前模块时仍然在上次的位置。

但缺点也是有的,在使用知乎过程中,一些页面会发生重复,比如在「我的」tab可以进入一个问题的详情页,在「首页」、「消息」tab同样可以进入该详情页,呈现出的页面逻辑就有些混乱,对整个应用的层级结构也不会那么清晰。

总结来说应该是跟使用场景有关,二级页面无tab bar的设计更适用页面逻辑不复杂,模块之间更为独立。

但这种设计不知道有没有规范,总不能每个二级页面去做可用性测试吧?

2、之前有产品朋友和我讨论一个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业务:

视频制作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作为平台方主要是撮合双方接洽,暂时不涉及资金业务(比如在线支付等)

业务流程:

用户发起视频制作需求,服务商接单,交易成功后服务商上传视频案例后即交易完成

交易量和用户好评度会觉得服务商排名与权重(暂时是这样)

难点:

业务对接和资金支付都在平台外,没有想到办法解决刷单的问题

交易成功后的视频案例有作假的可能,虽然可以随视频案例上传一些制作证明,但是也没有办法完全规避


目前遇到的难点是已经设置了店家有信誉度,并且刷单被发现的话,会下调店家信誉度。但朋友说还是想搞个什么机制前置去限制一下刷单,想了想没什么好办法,就来和我讨论。他说本来想接入交易系统了就每单抽成,提高刷单的成本,但又因为盈利压力不大,想先要设计师迁移过来,所以这块没有做抽成。

       我觉得是就算接入交易系统也没有办法完全规避刷单的可能,这其实也就是一个电商系统,现在大多数的做法都是卖家信誉度来考评这家店的水平。另外,不是可以做买家确认收货制度吗?不满意就让店家继续做,实在不行就发起部分退款和引入平台仲裁,黄单虽然不影响金钱交易,但肯定会影响买家信誉评分。

       刷单情况大部分是短时间内(时间段)大量下单,大量确认收货。我觉得可以在后台设置这样的字段,一周内超过多少订单下单成功标记为可疑店铺,然后去查他们的成单好评进行确认。再狠一点就是买家如果是新用户,他们访问平台的时长,刷单的情况大部分也是接到任务,马上注册,直接去这家下单一定是比真实用户访问时长短的。如果平台用户量够大,形成了职业刷单客,那又得限制短时间内不能同时在多家不重复的卖家去下单了。

       但是朋友说,之前他想过这个方案,但是因为有可能误伤,所以被否了。


       我提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一种情况是体量小,判断职业刷单客可能存在几率较小给店家打上可疑刷单标签,再找其他维度去筛。另一种情况就是体量大,有刷单客现象,限制他们下单。(基于刷单行为已经发生)

       后来想了想似乎没有从根源上思考问题,没有问清楚这是个什么视频交易电商,也不知道买家用户的场景。

       朋友马上给出了场景和用户群画像:

用户:有视频制作需求的客户(例如需要拍摄一段产品宣传片)

服务商:有视频整包制作的能力(可以实现上面用户的需求)

企业用户为主(87%),其中以政府机构/电视台/小型工作室/学校居多


       我看到这里,既然企业用户占比这么高,为什么不做交易系统?因为企业用户大多可能需要发票。如果填写发票了,其实多半是能够认为刷单可能性不大的,这种用户评价的权重可以比散客高一些。

       朋友表示这个方案靠谱,说因为执着于不做交易系统所以陷入了麻烦,一开始不想做交易系统就是因为发票的原因,因为也不抽成,平台又要给提供发票,这样平台就很亏(因为要缴税,但是实际是平台没收钱)

       我提出一般平台做法都是发票代缴都需要服务费,而这个服务费和抽成一般都是买家支付,下单时候会算进去。


       而对于交易系统,电商做线上的交易,保障的是双方的利益,甲方觉得质量不好可以申请退款,乙方可以信任的去做也不会担心做了后面第三方交易甲方不给钱,所以肯定交易系统做进去是优点多于缺点的。

3、前段时间因为要买棉被,去一个新疆朋友的淘宝店看了下,发现他们的商品主图被更换成了下图:


印象里有段时间他回了趟新疆老家拍了一些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有格调」的照片,大概类似无印良品的宣传图。

我问到他,怎么把商品的主图换成了这种。他表示,因为之前搜集了一些棉被买的比较好的淘宝店,发现他们的主图都是这种风格,于是自己也想试试,后来用淘宝直通车后,发现测图数据还不错,就没有再换下来过了。

在这里我抓到了一个词:「测图数据」,详问之后了解到,其实是相当于是一个埋点工作,通过用户在搜索「棉被」等关键词展示出的商品列表页,用户对商品卡片信息的点击率、进入商品详情页的下单率形成的一套数据漏斗


启发之后,我发现做淘宝店和做产品的套路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那么也可以按照做产品的一些方法论去做淘宝店。

比如说在做优化自己商品时,可以先从挖掘用户需求入手,可以做一些客户的售后回访,了解他们在使用商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对商品的评价,以得出商品上还有哪些可优化的点。另外再引导他们回顾购买商品时的场景,因为什么触发了对棉被的购买需求,在购买前有没有做什么功课,如何进行决策等,来了解用户的购买行为、动机、痛点


通过以上访谈,梳理出目标用户的画像,模拟下单场景,建立一套旅程图。旅程图的阶段基本可以分为:产生购买棉被需求、购买前、购买中、收货后。

       以此来发现一些机会点,再进行总结梳理,哪些是属于商品优化、哪些是属于营销策略、哪些是属于新渠道机会等等。

将机会点梳理完毕后,下一步在用户体验方法论中称之为workshop的头脑风暴,也就是说针对这些机会点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来思考解决方案。

举个朋友提到过的例子,通过回访发现很多用户觉得收到棉被后有一些气味他们不太喜欢。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气味」指的是「棉花棉脂气味」,对此拆分成两个方向去思考解决方案:1如何消除棉脂气味。 2调查用户为什么不喜欢,是因为觉得「气味」代表商品不好吗?那么如何让用户觉得「气味」不是代表「商品不好」。


       经过思考后给出的解决方案是:1附赠新疆薰衣草香包除味。2附赠活性炭除味。3在商品描述中添加贴心tips告知用户棉被有一些味道是因为新棉花具有自己独特的棉脂气味。

当出现多种解决方案时,那么就要做选择,常见的方法有消极选择法、NUF评估。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使用消极选择,即对比1 2方案,在效果上两者比较接近,而在成本上薰衣草的成本显然更小。所以最后选择了1 3的解决方案进行优化。


在营销上,由于淘宝直通车价格不是那么便宜,上一次直通车也是有成本的。

所以我建议朋友,用「可用性测试」的方法来做「测图」前的准备。具体是找来一些不同风格的竞品商品主图,通过定量调研方式统计目标用户偏好,最终梳理成自己想要做的风格类型。

再画5-10套商品主图,模拟真实的淘宝商品列表页面,以线下的方式观察被测试者的反应。根据反馈再进行调整,选出2-3套商品主图,上直通车进行跑量(这个过程也是产品设计中的A/Btest)。

4、没搞明白高德地图的loading为什么要这么做,感觉体验很差:



产品思考碎片201907_第5张图片

5、最近在做一个游戏服务B2C电商平台,在游戏首字母索引时开发遇到了一个问题:

需求是根据游戏首字母显示「A-Z」及「#」进行索引,「#」的定义为,该游戏首字母如果不是字母则被归类到「#」中(如数字、字符)。

而后台开发对此表示无法用代码逻辑进行归类,我问在索引时,非字母的形式算到「#」中可以吗?

开发给出否定答案。


我想到由于游戏名称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录入,那应该是可以在录入时候对于非字母开头的游戏名称打上「#」标签,索引时以「首字母」和「#」标签两个维度进行索引。

开发表示,一语惊醒梦中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思考碎片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