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天津·启程·青春

你对天津第一印象是?

“天津卫视的多彩卡通。”沧州长大的朋友S说。

“天津快板、相声、狗不理包子。”W(用天津话的语气,类似春晚小品中的冯巩)说。

“我在西站下的车,脏乱破、车站附近骗子多……"在南开大学读书的朋友X说。

好朋友H上了天津大学。她第一个寒假回来告诉我天津是大农村。

我有点儿怀疑。翻开历史书,天津贵为天子渡口,一度是恭迎圣驾的荣光之地。当然,近代史上的天津屈辱多过荣耀,《北京条约》将天津开放,从此天津也开始了发展工业、设立租界的历程。

这样的城市居然是“大农村”?!


我们的天津·启程·青春_第1张图片
天津站津湾广场

得知天津是“大农村”那年的9月,爸妈送我到天津求学。当时老家到天津没有直达列车,我们仨在北京西站下车,然后乘坐动车抵达天津。由于临近08年,北京奥运会的配套设施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之中。天津的一部分配套也一样,比如天津站和京津城际。所以,我们仨在天津站临时站下车。

这临时站的确是拿来凑数的,杂乱,破旧,好不容易出站以后迎接我们的是操着地道天津话的黑车司机和怎么绕也找不到的公交站。第一次面对面听天津话,大嗓门和粗硬的尾音,听起来很不友好。司机的报价也很吓人。遭到拒绝后他在我们背后嘟嘟囔囔抱怨了一番。和我一年抵津入学南开的X也说,她在当时的西站和学校附近都遇到了加价、绕路和态度蛮横的出租车司机。

在9月初下午的骄阳下,我们大包小包跋涉了许久,中间还走错了好几次,终于找到了公交站。身高176,体重不到110斤的老爸背着老妈提前给我收拾好的被褥毛毯,肩膀上勒出了几条清晰的红印。一个来小时以后公交停在了学校附近的大桥下。大桥底下尘土飞扬,遮挡了我们的视线,但无法掩盖的是我们见到校门后的失望和无奈。

和同学们熟悉了以后,大家交流起刚到学校时的感受。有同学说,这个校门比不上我中学的校门!有个后来成为闺蜜的师妹说,看到校门就哭了,萌生了不想念的想法。有同学是家人自驾送来的,围着校门绕了好几个圈,问了好几个人才悻悻然开进来,因为他们很难相信几个钢管横竖组合,加上旁边挂着个书写着校名的白木板牌样式的“门”居然就是大学校门。最登峰造极的是我们升入大三之时,有个当时入学的妹子看到校门就退学了。

可能是从高考成绩揭晓以后我已经累积了足够的挫败感,因此看到校门那一刻,其实并不是我最失望的时候。安顿好宿舍,住宿区开始热闹起来,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爸妈给我说过什么。但是当天下午宿舍区的广播里响起了范玮琪的《启程》。她唱道:想要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第二天一早送爸妈回家,接近校门上车的地方,老妈哭了。我强忍着,挥别他们以后,潸然泪下。后来老妈告诉我,她一看到学校失望透顶,真想让我再回去读一个高三。

可是,因为偏见和固执,06年我已经放弃了陕师大。连看都没去看一眼就扎入了题海中。翻过一年,教材改革以后的高考形势却对我很不利,文科一本分数线上浮了30分,而我的成绩却不如预期和平时模考。大写的尴尬和挫败。

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很难忘记第二次高考等成绩出炉的前夜,我紧张失眠到汗流浃背。这十年,我也并未再感受过这样的紧张。福祸相依,人生总得经历几次起落。


我们的天津·启程·青春_第2张图片

择一个城,读一所大学。青春的烙印往往会一生挥之不去。

民国时北有天津,南有上海。和平路上劝业场大楼上悬挂着的“劝业场1929”的招牌,还有五大道上风格各异的民国洋楼、名人故居都是那段历史的鲜活见证;文化方面,当时天津有《大公报》,上海有《申报》。报界双雄共同记录着近代中国的峥嵘岁月。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一度陷入了发展的迷思,但是北方轻工业重镇的地位依旧无可撼动。在计划经济时代,天津出产的飞鸽自行车、手表、墨水等物件飞入千家万户。


我们的天津·启程·青春_第3张图片
我们的天津·启程·青春_第4张图片

天津有着保守的一面,同时也是一座蓬勃发展的准一线城市。我们读大学的那四年,天津赶上国家宏观政策利好,滨海新区迅猛发展,天津也加快了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步伐。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天津城市面貌的改善和文化形象的提升。刚到天津时的塔吊林立、尘土飞扬,大多被四年后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规划有序的商业区、住宅区所取代。而在此地求学的我们,带着天津留给我们的烙印,一步一回头的离开。

十年过去了,告诉我天津是大农村的H嫁到了天津,婚后开始异国读博的新生活。在天津西站下车的X定居在天津,因为工作原因,也会不时来个京津“双城记"。天津也一步步成为了我无比熟悉和挂念的地方。这样的情愫,竟然无法用贴切的语言来形容。


我们的天津·启程·青春_第5张图片
我们的天津·启程·青春_第6张图片
海河夜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天津·启程·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