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

一,叙事

《破冰行动》你可以看做是一部超长的电影。

整片按照经典好莱坞的叙事风格来构造:

第一幕:触发事件。第二幕:黑暗时刻(矛盾的冲突)。第三幕:持续的高潮(解决问题)。

每一幕中由小事件引出矛盾的冲突,让主人公陷入困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一幕之下,都有小矛盾的冲突。矛盾的持续冲突,推进情节的发展。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张力越大,再用持续的高潮让观众的得到高潮。

以上都说的废话,现在是个导演都懂这种风格,可真正拍出来的好电视剧能有几部?

《破冰行动》在这种框架之下,可为什么就是好看?

二,细节

月黑风高,杀人夜。

雨天,祠堂,五个警察,几百个群民。

林胜文制毒人赃并获,李飞要抓他走,可走不了。

李飞和四个警察被几百个村民围住,这些村民手里都拿着棍子。

警察举着枪,村民拿着棍子,冷兵器和枪的对峙。

法律和宗族的对峙。警察是紧张的,村民反而是“同仇敌忾”。

李飞表明身份,可林胜利武是这样回答的:

“我不管你是谁,把我弟弟放了。”潜台词是警察,法律在我们塔寨村算个屁。

接着响起的是异口同声的“放人,放人。”

一声“东叔到。”打破了这种对峙。

怎样来渲染大BOSS的出场?画面是这样的:一声东叔到,现场的村民都放下高举的棍子,变得鸦雀无声,静的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村民都不由自主向东叔出现的方位转过去。这时候又插了个李飞的面部特写,李飞的头也不由自主转过去,眼神中有点惊讶林耀东的出现。

林耀东并没有直接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随着村民转头后,镜头跟随着远处三把雨伞移动着。下面是李飞的中特写,镜头一转就是林耀东的小特写:犀利的眼神,脚步缓慢。他并没有自己打伞,而是由他弟弟林耀华亲自给他打伞;林耀东缓慢向前走向李飞的时候,两边的村民都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这些小的细节,都表现出林耀东在塔寨村拥有绝对的权利和威望。

大 BOSS林耀东并没有先开口。

而是三房房头林宗辉先问李飞情况。

因为林胜文是三房的人,应该先由三房房头来过问这件事。

但是在最后决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要林耀东来决定的。

这一切细节的安排即合情又合理。表明整个塔寨村林耀东已经以血缘,宗祠为纽带紧紧捆绑在这里。在塔寨,他,林耀东就是国王,就是教父。

这处又有几个细节。首先,上前询问林胜文的时候,只有林耀东和林耀华和林耀华的儿子林灿上前,而三房林宗辉是在原地的。

所以在塔寨,林宗辉一直是被林耀东压着,他们之间也有间隙,塔寨并不是密不透风。

再林耀东缓慢走到林胜文面前,摘下眼镜,眼睛一直盯着林胜文,在自己的右袖上擦了擦了镜片,再戴起眼镜,问了两个字:

“是吗?”

林胜文欲言又止,最后想哭着说什么,可在望着眼前东叔的眼神,那股寒意,杀气让他什么都不敢说了。

后面是林耀东轻轻的叹了口气,肩膀耸了一下,咬了咬牙,,缓慢转过去说了句:

“给警察同志让步。”

说明林耀东已经决定要丢卒保帅了。

可林宗辉不愿丢卒保帅,后面就有了他暗示林胜武破坏了证据。

再次说明林宗辉和林耀东之间是有间隙的。

三,对比。

再次回头开头的第一个镜头,是雨,缓慢的雨,慢慢落下,突然加快雨下落的速度,音乐也由平缓陡然加速,镜头一转,就是几个人奔跑脚的镜头。

这种由景入情,静动结合,张弛有度,关键人物之间的眼神对比,小动作细节镜头的对比,可以说导演是经过仔细的推敲的。

当然光是这些细节还是不够的,对于人物的犯罪动机,感情戏的安排,让观众感觉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对于伏笔的交待,是通过回闪镜头来交待。

比如马云波为什么会成黑化?如果只演成他为了钱,就被林耀东收买了。虽然这个理由逻辑上没有问题,但是观众不会感兴趣。

人是复杂的,不仅仅只有好坏之分。马云波以前是个优秀的缉毒警察,拿命获得很多荣誉。

这种人把荣誉看得比命还重要。

马云波最在乎的荣誉背后,他牺牲了什么?这里导演巧妙地安排了他的妻子为了他缉毒中枪,而中枪的后遗症就是妻子后背子弹碎片取不出来,日夜疼。最后,只能拿海洛因来止疼。

马云波为了荣誉,为了他妻子,他只能选择跟林耀东合作。

一下次马云波这个人物形象立马活起来,让观众有了代入感,切身体会到他的无奈,痛苦,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三,结局。

说下来太多,比如蔡永强,李维民,赵嘉良,陈光荣人物的刻画,都精彩万分。还有人物台词,含蓄又通俗易懂,绝不废话。

这部剧马上就要大结局了,我个人所期待的是最后李维民要设个怎样的局将林耀东抓住?

下面都是个人意淫,

如果赵嘉良最后是否拿命换来塔寨村的瓦解?作为一个父亲,赵嘉良肯定会为了李飞拿命来博,父爱如山啊。

蔡永强太聪明,太隐忍,最后是否再次黑化?

马云波是最大的保护伞吗?后面是否还有人?

林宗辉最后是否反戈一击,也成为瓦解塔寨的关键?

还有李飞跟阿珂最后是否会在一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破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