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资”


论“谈资”_第1张图片
“每个人心中都应住着一位艾韵小姐”

                                                    文 | Jason Ke

       我发现很多时候人更看重“谈资”,需要时刻关注下流行事物或是时事热点,好在聊天时能主导话题。不过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看得太多,看得也就太浅。就在几个月前,英剧«神探夏洛克»风靡大江南北。朋友圈里,日常生活,你不了解点卷福与华生的基情,就稍显得落伍于潮流。于是我成了这个落伍的人。一集电视剧也没看过,到后来才知道卷福原来是剧中扮演福尔摩斯的演员本尼迪克特长着一头卷发而得名。于是面对朋友圈的热烈讨论,甚至在课堂上连英语老师也能就着福尔摩斯的话题谈笑风生,我也就只能眼观旁听着。不过这过程我却渐渐发现谈资的“魅力”。

论“谈资”_第2张图片
福尔摩斯与华生

       为什么要打引号?因为这魅力是恶的。谈资多了,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文化水平一般但又安于现状的小人物的虚荣心,于是能聊的话题多了,主导对话的机会多了,一些难度不大的小趣味也就使人获得一种见识面扩宽的错觉,甚至智力上升的幻觉,也带来一种逃避现实压力的快感。这句话很刻薄,但很合适。我们追求流行事物,多关注在皮毛上的三俩哗众之辞,少的是真正为与时俱新从而获得身心与头脑的新能量。福尔摩斯是个伟大的人物,可网上多充斥着是对其与华生在剧中所呈示的基情的曝光与艳羡,我想一个原因在于这更“贴地气”,在我看来这种小趣味嘴边挂上几次也就毫无价值意义了,一开始还能给人带来些作似不俗的欢乐,到后来只能是让有点创见的人感到厌恶了。不是说这些人不思考,人太俗。而是为谈资而俗,这恰是精神不可承受的吧。

        当然,不能追求尽善尽美,将各个话题领域都钻至深处,这是不实际的。但恶趣味多了,人还误以为谈资多了,虚荣心也就上来了,脑子更是渐渐钝了。我说有多少人又曾去搜过查过福尔摩斯的作者?又有多少人仔细读过原著?当然这并不是强求,而是一种标志。什么标志?不为谈资,而发自内心,可能是兴趣,甚至为打发时间也好。人厌恶的是嘴边总挂着俗趣味的言辞,缺乏创见的内容。甚至在佯作“四通八达”的同时,人还有点走向成功的味道了。可悲哀的是关注点只是一点皮毛,或是难以下肚的东西。

论“谈资”_第3张图片
贝克街的“故居”

       我觉得福尔摩斯本人是个好例子。他是个职技高超的侦探,也是个潜在的优秀演员。夏洛克掌握的知识能细致到烟蒂的分辨,也能广阔到欧洲大陆帝国的布局。福尔摩斯谈资足够多,而且多到能让人惊愕的地步。伟大的是他的作为却是“为了他人的荣誉”,“虽然人们对我嗤之以鼻,但当我望着箱中的财富时,我内心暗暗窃喜。”这在我们看来很不公平,但满肚墨水的人可不会轻易地在公开场合“喷墨”的。

       而现实恰恰相反,人总对新事物充满期待,开放的心态让人放松了警惕,在谈话中听到一点似有道理的东西,于是便记在心里,在下次交谈中作为自己的“谈资”,可大多时候,这最初被喷出的墨连点现实依据也没,要问起最初那人,他可能会说“算了吧,我就瞎扯点。这东西我自己都没做。”不过在你问起这人时,你自己的“财富”可能早已经被下一个人作为彰显自己养分的内容了。

       人本性是自私的。有点墨水的人经历过的摸爬滚打,浴血奋战你都看不见,能道出点真实才的人,怎会轻易让你取得真经。我们欣喜着在对话中能聊点我懂他迷的内容,心里暗自窃语道“我只是知道这个名字罢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更不应拿上台,以为看了部电影,读了本书(甚至只读到一半),便对外宣称自己的战果。聊起来刚开头好似气势雄厚,令人招架不住。可待碰上个颇有深究的人,寒暄几句,三俩小问,就为你分了类:水平不高,虚荣蛮高的小人物。

       要知道真正的牛人才不会那么大方,人家看惯了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东西,也看透了只是搏一搏眼球的“边角料”,你的“真实学”也不过如此罢了。更多时候,他们也就是看过笑过就好。当然,真正有墨的人,因为恰当准确的交友圈与明智的信息输入选择,他们根本不会接触这些小趣味,俗东西。哗众取宠的东西太多了,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而这些恶东西的对象就是水平不高,虚荣蛮高的小人物。你要不好好辨一辨,踏实地学点东西,下点功夫,那智力提升的幻觉说不定就真发生在你身上了。

论“谈资”_第4张图片
你是谁?你们是谁?

        要那么多谈资作甚?做个主导者?搏美人一笑?反正说起真材实料,这些人终得靠边站。为什么很多人总会为自己获得的微乎其微的成就而庆祝?因为他们在交谈中又多了一处谈资。这终归是人缺少敬畏。讲过的道理无数条,可有多少人真正体悟到了其中的奥妙?我想这是一种需要现实经历与个人心灵相互产生共鸣的过程。正如一句俗话说得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道理我是会死死地记住了,那些人因嘴边挂着点恶趣味却还沾沾自喜,是因为他们没看到自己在这个偌大的世界里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你是谁?你们是谁?自然,社会,伟人,宇宙,找一项值得敬畏的人或物,对照着,让自己好好自卑,甚至羞愧。

        福尔摩斯为什么让我怜爱?这里用怜爱,一是对其“不公待遇”的怜惜,二是对其谦逊的热爱。福尔摩斯之所以对那点在他看来毫不起眼的荣誉满不在乎的原因,我想正是因为对在波宫秘闻一案中让福尔摩斯吃了苦头的艾韵艾德拉小姐的些许又厌又敬吧。厌的是女人这个群体给侦探过程带来的拘束感,敬的是这位女士甚至比福尔摩斯更让人赞叹的伪装与技巧。至今还记得福尔摩斯进入艾韵小姐房间时的一脸懊恼与面目苍白,“那位女士”的称呼也许是给安于现状,满足于一点无实质养分的内容所带来的喜悦,富有“谈资”的人们最好的启示了。当然福尔摩斯是幸运的,因为“闷声发大财”嘛。

论“谈资”_第5张图片
更多惊喜在微信公众号@studyandthink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