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生态圈-雨林法则》读书笔记

《硅谷生态圈-雨林法则》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硅谷生态圈

《硅谷生态圈-雨林法则》,这是受公司领导推荐的一本书。这是一本典型的美国风格的科普类读物。这类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讨论的主题可能也很有意义,见解也很深刻,但却是被稀释的,文字比较简单,中间掺杂了很多故事、案例,可读性挺强,但总有点不得劲的感觉。同样是西方学者,基辛格写的《大外交》除了部头大,文字表述本身读起来也还是有难度的。

说回这本书,这本书,我的感觉,硅谷成功的秘诀就是链接和建立信任。斯坦福大学衍生出来一些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又产生了很多新技术,培养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再出来创业,有的进行投资。创新需要一些基本的元素:技术、人才、资金、法律等科技服务等,这些创新不是简单聚拢到一起就可以产生创新效益。创新之初,是一个很微观的行为,因此创新不能用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在这个微观环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通畅性和高度的信任极具关键性。有一些人在创新链条中扮有中心地位,他可以聚拢上述创新要素,促成初创企业的成立和发展。同时,他们也可能发动舆论攻势,帮助一些初生行业、企业造势。

书中一个核心观点是,人与人、群体和群体,相互之间天然缺乏信任,不能相互信任,也就不能共同协作。同时,相互之间缺乏信任,也就造成了很多隔阂,相互交换思想和资源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这些观点,我觉得很容易接受。但我觉得这不是全部事实。我觉得这和行业属性有关。这些迅速发展的创新企业,我感觉基本都是互联网或者信息技术方面的企业。这些行业和产业,本身具有快速发展、快速迭代的特征,各领域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这个产业就是很大的一坨,可以做商业模式和企业的创新机会很多。但换一个领域可能就不是如此了。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这些行业,技术和产品的衍生性可能很弱,技术之间本身的关联度应该远没有信息技术各子领域之间的大。如此,建立在这个技术路径之上的产业和企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一个行业或者企业,就可能自己占据一个或几个细分领域,一直做下去,不会产生多少衍生效益。其实生物医药产业行业一直是如此吧?互联网、IT行业吸引了太多的媒体目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硅谷生态圈-雨林法则》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