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
难以想象,我用一天的时间看了一本小说。现在有点头晕恶心。不知道是因为对着电脑看了一天的缘故,还是因为书的内容本身。
这是一本网络小说。我从不曾看过的小说类型。我长这么大没有觉得自己尤其喜欢读什么书,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网络小说我是从来不读的。什么霸道总裁爱上我,什么天命何妨,我自成凰。这些书的存在犹如泡面一样的速食垃圾食品,偶尔的贪吃消遣可以,但绝不能成为主食。当然,就是这样的快餐,我也是从来没有看过一本,我觉得我在精神上是有洁癖的,我不爱看的我就不会翻动,连好奇都不会有。
唯独这本例外。当然我并不是说它有多么好看且优雅的内涵。实际上我现在连它的名字都懒得一提,实在是俗不可耐且因为错别字繁多导致阅读体验极差。我之所以耐着性子看完了它,源于昨天还是前天晚上在我睡觉前看到的那篇采访。
林奕含。一个台湾青年女作家。现年26岁。这本《房思琪的恋爱乐园》是她的代表作也算是遗作。就在刚刚结束的四月,她含恨自杀。我看到的那部视频正是她自杀前八天的一段采访。一个安静的可以听到她心声的女孩,极具气质与内涵。可是,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她一直在说的一句话,是不是所有的美都巧言令色?她说她不是在控诉,也不是在声讨,但这本书写的却是她短暂的一生。那个摧残、毁灭她一生的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从她的脸上看到了冰冷的绝望,好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跟她没有关系,于是我决定看一下这本书。我想知道她究竟在经历着什么,虽然这本书读起来极没有文学美感。
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那就是一个在13岁就被自己尊敬的老师所诱奸或性侵的女孩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因为它所带来的悲惨后果,所以我不敢轻易地去定论它。我甚至在看之前还百度了一下什么叫“诱奸”,我发现我竟然不能清晰地去定义它,以至于我没办法去区分她所说的究竟是是“爱”还是“奸”。
可以肯定的是,我看到最后想流泪。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任何辟于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或应该这么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个女孩被引诱,那么她本身也有错。甚至关于她的一生都会是流言蜚语。而对于施暴者而言,社会的舆论与受害者被施暴后的强烈自尊心会使他的罪恶躺在一个安全的国度里耀武扬威。林奕含在生前曾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屠杀不是集中营,而是“房思琪式的强暴”。从她错乱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错乱的精神世界。她已经病入膏肓,高烧不退,胡言乱语。
让我心疼不已的文中的那句话,错的人是他,而道歉的人却是我。
我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单薄瘦弱的小女孩在自己崇拜的老师面前那种无助绝望的眼神,她在瑟瑟发抖。她不会接受她更不知道该如何拒绝。比起这件事带给她的伤害更严重的是她从此不知道该如何自处。如此地肮脏以致于她想要毁灭。可是毁灭并不是她的本意。她还要活下去,她必须给自己找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爱。只有爱。唯有爱能带来希望。一丝希望。一丝令人绝望又窒息的希望。
她必须爱上那个施暴者。她告诉自己他是爱她的。她也是爱他的。她不断地想象着如果把那些美好的诗词单独地摘出来,是不是也美到了极致。她只有爱他才能让这段关系看起来是平衡的。才能让她安全地躲在这段关系的背后。更重要地是,她可以接纳她自己。
毕竟,她的自尊心不允许她犯错。她怎么可能是被引诱了,那样的她会是多么地愚蠢,她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怎么会是引诱,那是爱。明明是爱。赤裸裸的爱。
我的文字在喷火,我已经心痛不已。
她才13岁。且这段关系持续了长达五年。直到最后随着她的毁灭而走向终止。
她仅仅只有13岁。她的价值观还未形成。她还不能完成对她自己完全的救赎。就连她自己都认为错的那个人是她。怎么办,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不能再自欺欺人下去,她讨厌自己,看不起自己,贬低自己,她哪有别人说的那么优秀,她只不过是别人的情妇。她将自己定义为“情妇”。一个比她年长37岁的男人的情妇。一个令她尊敬的老师的情妇。
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和谐。老师还是别人眼中值得尊敬的老师。她也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可是,没有人知道,她的心在崩盘。她正在经历一场裂变。
回归到作者本身,她一直在叩问那句话,是不是所有的美都巧言令色。令人心痛的是我认识她太晚,不然我一定可以拯救她。所有的她自己不过是画地为牢。一个善良的不愿意伤害别人的女孩选择了最后的陨落。我可以理解她把最后的写作当作了自己的救赎。可是最终她失败了。她无法认可她自己,所以她选择了杀死那个早已经苟延残喘的自己。
林奕含在她书的最后说,这是一本带密码的书,只有感同身受的人才能开启那个密码与她达成一致,其实在过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和她有着相同的心境。爱与恨,挣扎与欲望,交织于自己内心。是生存还是毁灭,不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现实存在并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我曾经站在天桥上往下看,川流不息的车辆,拥挤慌张的人群。我在想象就这样闭眼飞下去的姿势会不会美到极致。
对于书中所提到的文学书籍,不管是《包法利夫人》也好,还是《活着》也罢,很不幸我都看过。而我觉得更为贴切的应该是纳博科夫的那本《洛丽塔》,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我的灵魂,我的罪恶。
忘了是曾经看过的哪本书上有这样一句话,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利用别人的无知,利用别人的无知是最不齿的行径。我不想评价书中那个“衣冠禽兽”的老师一样的人,我只想说,如果她还活着,如果她还存在着,我会推荐她去看毛姆的《面纱》,就是因为这本书,我的脚步才变得轻盈。他会教会你在爱的同时学会轻视。轻视那些无耻之徒,蔑视他的一切。爱并轻视着。挣扎并解救着。最终走向自我的救赎。
林奕含说,她是经过越战的人。她又是经过集中营的人。她同时还是经过核爆的人。我想告诉她的是,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最终走向灭亡。学会拥抱自己,拥抱过去,拥抱那个伤害你的人。用爱在自己已经土崩瓦解的内心上开垦出一片土地,一片绿色希望的土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认真看她的文字,会感到有血从字里流出来。但借用今天最美的一句话,愿你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Ps:至少有最后五段我是闭着眼睛写的。毕竟我今天读完了一整本书又写了这篇读后感,早已经筋疲力尽。总之不管一个人的内心在经历着一场怎样的屠杀与革命,我觉得我依然不变的都会是拥抱。拥抱他并原谅自己。找到和这个社会最相适宜的相处方式,做到内心的圆满与自洽。
我还是很心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