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容寺的故事

大元朝至正年间,中阳金罗镇曾修建一座寺院,名为金容寺。曾与安国寺、玄中寺等齐名,明清为安国寺下院。坐落于金罗镇港里村神坡山下,占地三十余亩,规模宏大。明代香火盛极一时,后因战乱,屡遭破坏,遂渐残破。清初金锣镇北坡村胡姓僧释不传,曾募巨资复兴寺院,功成后坐化于寺内。后僧人将其不腐身供奉于殿内。清末,有中阳乡人游寺,不信其不腐,出言亵慢,手戳其身。后指即堕。民国年间,寺院衰败,至1938年春日军占领离石,即在金容寺修建军事设施、碉堡,拆毁了部分殿堂。建国后,剩余殿堂被一毁而尽。改建为农机站。

金容寺的故事_第1张图片

民国时期中阳县(宁乡县)

据传金容寺是一座南北走向的长方形院落建筑群,占地三十余亩,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两侧,东西各有对称。山门朝南,高丈余,庄严雄伟。门之左为槐,之右为梧桐。参天高耸,如守护寺院。门内有哼哈二将,一将提鞭,一将举剑,塑像极工,威猛异常。观之威严颤栗。山门东为钟楼、西为鼓楼。过山门,为天王殿,内奉四大天王。过天王殿为回堂,过回堂为大雄殿,供奉释迦牟尼等三尊佛像。房檐若翅,四角高挑,雕梁画栋,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雄伟壮丽,为寺院中心建筑。大雄殿背后为二佛殿,供奉弥勒等三尊佛像,建筑比大雄殿略小。二佛殿之后,为毗卢阁,传建于元,乃金容寺标志性建筑。高三层,七丈,纯木结构,十二通天柱,粗细均匀,直径二尺余,人不能抱。一层为供奉三尊佛像,二层为罗汉阁,三层为玉皇顶,内塑玉皇等神。外有回廊,可观赏远眺。楼内雕梁画栋,飞檐挑角,璃瓦闪耀。一乡之壮观也。乡谚云;金罗有座三层楼,二层便入天里头。清代郡僧人释性善曾诗云:傑阁于今几百秋,头陀西去迹还留。晓窗开豁宁峰秀,春水縈回众壑流。手挹烟云生钵润,肩摩星斗落杯幽。登临直欲乘风去,擬向天台雁荡游。亦有清人诗云;古桧参差几百秋,断碑残碣尚存留,参天高阁青宵近,互地长川活水流,野客不随欧鸟去,山僧永伴白云留,乘春结驷朝龙象,万古烟霞紦胜游。

金容寺的故事_第2张图片

(民国香严寺)

毗卢阁后是五间枕头窑,供奉十二手神像等,山门东侧院为僧舍三孔,往后为阎罗殿,再后为仓谷殿。后座东西向十二孔窑洞,为客房。西侧院有五孔窑,供奉五尊木刻佛像。往后为关帝庙,后为眼光爷庙,再后是西门。靠西门有座西向东十孔窑洞,为寺僧居住。人道金容寺像花园,寺中树木成行,花草傍路,殿前盆花,殿后草坪,春兰秋菊,招蜂引蝶,十分优美。寺南有戏台,腊月初八、四月初八,为敬神庙会,香客云集,热闹非凡。寺西山坡为僧人塔林,有七层,六层、五层、三层不等十多座墓塔,象征其功绩修行而建。

金容寺的故事_第3张图片

(佛教木塔)

金容寺的故事_第4张图片

(佛教塔林)

众多僧人中,最受人敬者为老量和尚,寺主老量,姓籍无考,老量为其法名,生活于明末清初,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金容寺亦萧条不堪。寺僧离散。老量和尚制止了游兵土匪的劫掠,晨钟暮鼓日日照打,三百六十亩寺田,租与农民,并与农人同劳,修复被毁坏的寺院,再他的住持下,寺院香火开始恢复,深得乡人爱戴尊敬。

中阳人王珸慕其博学有义,曾拜金容寺。康熙十三年八月,傅山与胡庭、孙儿莲苏来柏洼山给王珸祝六十大寿,之后又与胡庭、王珸、莲苏来一起游览灵泉寺,后过青龙城,又至金容寺拜访,寺主老量煮粥予食,傅山等人金容寺夜宿。傅山又为金容寺提笔写下:“松乔老人傅山题。甲寅八月游灵泉寺,发青龙,过金容寺小憩。寺主老量,不募不积,不宗不教,力田修寺,知报佛恩者也。煮粥一宿去。偕来者,王珸、胡庭、孙莲苏侍”示对寺主老量敬慕之心。老量亦将傅山所写刻为碑石,立于金容寺中。

金容寺的故事_第5张图片

(傅山金容寺石碑,现藏柏洼山)

金容寺日军占领时期,拆毁了毗卢阁和部分殿堂。寺僧早已溃散,往日恢弘不再。建国后,剩余殿堂、树木被彻底平整,修建了农机站,今天站在金容寺原址,已经看不出这里曾经是钟鼓齐鸣,梵呗渺渺的寺院了。或许佛法兴盛的某一天,金容寺还会重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容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