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iPad Power User #018」,如果你也对 iPad Pro 以及 iPadOS 感兴趣,欢迎订阅这份每周更新的邮件通讯。
上周,「iPad Pro 生产力指南 2.0」已经正式发布,如果你还没有收到上周的邮件通知,可以在这里在线查看网页存档。特别提示一下:只有「Dailyio Pro」和「iPad Power User」年度会员才可以享受免费版的电子书,月度会员没有这个权益。
如果你想购买这本小册子,可以在这里购买,结账时输入优惠码「iPad2019」,可享受 20 元的折扣,折扣最后截止时间是 2019 年 10 月 20 日。
接下来谈谈制作这本小册子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首先,早在 2018 年 11 月,我就开始筹备 2.0 的内容框架。彼时,iPad Pro 2018 刚刚发布没有多久,iPad 系列上还运行着 iOS 12,我在当时的会员通讯里曾坦言:iPad Pro 2018 只兑现了苹果对于 iPad 产品线的一半承诺。
上图是当时我在 Github 上写下的内容计划,在我看来,无论 iPad 未来搭载怎样的系统,当我开始重度使用这款设备,并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作流程之后,这台设备以及其背后的操作系统,都已经成为我在数字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一如我在随后「iPad Pro 生产力指南 1.0」里所言的「武器」。
也因此,我确立了以「数字生活方法论」为核心的内容框架,并不断补充自己的想法,其最核心的逻辑更新是在今年 3 月飞往罗马的十几小时航班上完成的,我希望可以打通场景、工具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这也意味着,2.0 要打破过往基于一个场景介绍几个应用的叙述方式,而是要将方法论融入到特定场景之中,并将工具使用与场景结合在一起。
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如果将近两年不断更新的「iPad Pro 生产力指南 1.0」看作是一场围绕场景的工具推荐,那么这一次则是在满足特定方法论的前提下去定义工具与场景,我还需要更多勇气去应对这个挑战。
其次,今年 6 月份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 iPadOS 的惊艳亮相,再比如,「iPad Power User」的正式发布。作为每周更新的邮件通讯,我需要以不间断的输出倒逼输入,每周花上至少 3 个小时去关注 iPadOS 与 iPad 产品线之间的关系,去思考 iPadOS 潜在变化与我对数字生活工作思考之间的协同效应。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利用付费与每周触达的方式,去找到更多愿意倾听我使用 iPad 的读者朋友。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些人。在「iPad Power User」运行的三个多月里,我最开心的是事情并不是每周增长的订阅用户,也不是邮件打开率,而是在收到读者反馈邮件的那一刻,看着他们分享自己使用 iPad 的心得以及对于工作流程的重新思考,一切都让我觉得非常激动,也让我有了完成「iPad Pro 生产力指南 2.0」的决心和勇气。
第三,写作与整理是一件枯燥而且需要耐力的工作,同时也需要一个高效的工作流程。过去的两个多月,我将电子书的写作时间安排在每个周末以及假期(主要是中秋假期),利用 TimeTrack 记录每个周末/假期的写作时间,写作完的内容都通过「Drafts+Working」的流程提交到 Github,每一次提交都有完整的版本记录。
与此同时,我将 Working Copy 里的文档与 iA Writer 文件夹同步,利用 iA 强大的「内容块」功能将分散在所有文件夹里的文档非常方便地汇总在一起(想象一下你不用复制粘贴 60 个文档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然后一键导出到 Drafts 或其他文件管理工具中。
更进一步,对于大量图片的处理工作流,我通过 PicSew 处理所有屏幕截图,利用 ioveimg 在线服务批量无损压缩图片,借助 Safari 的下载功能与「文件」应用的解压缩功能将所有处理好的图片放在 iCloud 上,使用又拍云提供的对象存储作为所有图片的图床;据不完全统计,这一版电子书有 210 张 Png、22 张 Gif 以及 20 张 Jpg(含 Jpeg),其中 Png 和 Gif 都是手动截图处理的图片。
上述三个方面,从愿景到决心以及实现愿景的工具,也是我对场景、工具与方法论的的一次尝试,我也希望我的这本小册子可以让大家跳出 iPad 设备与所谓「生产力」的狭隘范畴,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数字生活与工作中的流程与工具,毕竟,我们是要用工具做事,而不是让工具成为我们的事,就像前几天我在 Twitter 上引用《重来》里的一句话:「人们对工具的热情远大于依靠工具所做的事情本身」。
最好再补充一句,「iPad Pro 生产力指南 2.0」依然不是一本静止的图书,它还在不断进化中,在我的 Github 上,已经开始准备 2.1、2.2 的更新计划,属于「iPad Pro 生产力指南 2.0」的征程,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