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兵法

【作文兵法】中考作文三十六计(上)

三十六计之一:

审题——振衣提领到此时

调查显示,有89.6%的同学在写作前只是将题目粗略地浏览一遍,没有读题审题的意识,更不用说掌握读题的方法和审题的关键了。如果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情形更是糟糕,往往仅凭借以往的经验即“下笔千言”,最终“离题万里”。

  如何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审题是关键。

1.审好中心词。全命题作文题或半命题作文中一般会出现一些表修饰、限制或补充的词语,这些词语会对写作的范围起制约作用,并且是写作的重点。如果忽略这类中心词语,往往会进入到重点不突出的误区。如命题作文《美丽的遇见》,“美丽”就是中心字眼。如果考生写遇见中的伤心、尴尬、愤怒等不和谐的内容就离题了,如果只写遇见的情景而不凸显其中的感动、美好就重点不分明了。

2.审好副词。全命题作文题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副词,如“最”“也”“还”“再”“其实”等。这类副词不是可有可无的,考生往往会忽略其存在而造成重点不突出、偏题离题的问题。如《我最欣赏的人》中的“最”就限定了文章中的主角就只有一个,不能有其他平起平坐的人,否则喧宾夺主;《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限定我们所要写的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某一堂课……

3.审好比喻词。有一类全命题中,会出现比喻一类的词。如《那天,阳光正好》《走出阴霾》《甘当一片绿叶》《风雨让我们坚强》等。如果考生没有把握其中的“阳光”“阴霾”“绿叶”“风雨”的比喻意义,就会写实实在在的阳光、阴霾、绿叶与风雨,其立意就较为肤浅,写不出富有深刻内涵的文章。

4.审准写作范围。有些作文题对写作的时间、空间、写人、记事、选材、表达方式、文体、字数等作出了多重的限制。如《暑假二三事》,“暑假”限定了事情所发生的时间,“二三”限定了选材的数量,“事”限定了所写的文体是记事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另外,还要注意作文题的导语部分或具体要求,因为其中包含着作文内容方向、文体选择、字数要求等重要信息。

三十六计之二:

拟题——明眸善睐亮全篇

“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简洁醒目有文采的标题才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拟题的基本原则是切入小、生动活泼、富有文采、具有个性特色。

1.巧用修辞,富有文采。给标题加上合适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标题生动形象,意蕴深刻,令人回味。下面以“和谐”话题为例:①比喻:《和谐。一抹醉人的馨香》;②拟人:《和谐的历史心跳》;③对偶:《我和谐,我快乐》;④引用:《为有源头“和”水来》;⑤设问:《你远离不和谐的声音吗》。这些标题短小而精致,就像星星一样,镶嵌在作文最醒目的位置,给人愉悦的享受。

2.反弹琵琶,引人深思。克服思维定势,进行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如:《我不要这样的“和谐”》、《想停一回电》、《选择放弃》等等标题,突破一般的思维定势,其最大的作用是能够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3.妙用符号,不落俗套。主要是在标题中有机地加入一定的数字、英文、标点符号等元素,以新视角、新形式、新感受表达,从而达到内涵丰富、轻松幽默的效果。如:《1+1>2》、《老爸,sorry》、《?,!》、《青春ABC》等等。这些标题的标新立异,但不生涩,可以说是标题中的另类。

4.引用套用,妙趣横生。对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俗语、歌曲名、广告词、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题目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如:《我不是佛系青年》、《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和“梦想”先生确认过眼神》、《梦想是奋斗出来的》等等。看了这些标题,你是不是感觉到标题中洋溢的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呢?是不是体会到了标题也能熠熠生辉呢?

三十六计之三:

开头——日出江花红胜火

看文先看头,好的开头就像一曲戏一样,大幕一开就能攫住人的心。为获取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必须在开头下一番功夫。

1.开门见山。即在开篇直入本题,揭示题旨,引出主要人物或展开故事情节。这种开头方法的特点是入题简捷,不枝不蔓,利于读者把握文章中心、基调及思路。如莫怀戚《散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简简单单一句话直接点题,交代散步的地点和主要人物,丝毫不做作,素朴而自然。

2.制造悬念。将文章的结果或者高潮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叙述起因、经过。运用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造成疑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张之路《羚羊木雕》:“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以妈妈的质问开头,巧妙设置悬念,像悬疑片一样冲击着读者的眼球,牵引着读者一口气读下去。

3.运用修辞。开篇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使开头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如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作者运用比喻写一般森林的概貌,生动形象突出其广袤盛大的特点,以此来反衬地下森林的奇特壮观。

4.景物渲染。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下文情节或人物作好铺垫。如鲁迅《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既交代了特定的时间和天气状况,又渲染悲凉、萧瑟的气氛,为下文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显得文艺范儿十足。

总之,开头有很多种,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可以采用相应的开头,尽量避免没有文采、绕大弯子、长篇大论地抒情与议论式的开头。

三十六计之四:

结尾——水到渠成余音绕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②空喊口号;③拖泥带水。因此,作文结尾要简洁、有深度、有余味。

1.自然收束。在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意义,这样的结尾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2.首尾呼应。开头点题,总领全文;结尾点题,总结全文,首尾响应,结构完整。

3.卒章显志。在作文结尾处,顺理成章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启迪。既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又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

4.名言警句。引用古人的话语强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内涵,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5.含蓄委婉。表现在结尾隽永而深刻,形象而含蓄,给人无尽的遐想和回味。

三十六计之五:

选材——天机云锦任我裁

“文章一枝花,全靠例当家”,一篇文章如果只有大体的支架,而没有具体材料的话,就好像一棵没有枝叶的树,毫无生机可言;有了鲜明的主旨,但是没有生动的事例,文章也是干瘪无味的。可是世界那么大,生活那么广,怎样才能让滚滚“材”源变成笔下的真金?抓住“真”“准”“新”“精”“小”,你就抓住了选材的要义。

1.选熟知材料。回避陌生,首选熟悉,是选材的一个重要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容易出现漏洞,一定要慎重选用。

2.筛独特材料。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下笔时可想想哪些材料别人可能写到,以避免撞车。  

3.引时代材料。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4.改陈旧材料。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5.亮精华材料。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三十六计之六:

立意——千古文章意为高

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向我们揭示了主题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一篇文章看作是一个人,那么语言则是其外衣,材料则是其骨骼,而主题则是其灵魂。举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以新奇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和智慧的启迪。毫无疑问,立意是决定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

考场作文立意有几大原则:

1.正确。立意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歌颂和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揭露和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体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要对读者具有陶冶性情、美化心灵的作用。

  2.集中。集中,就是文章的主题应当“聚焦”、鲜明,行文时做到目标始终如一。否则,会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平时同学们最易犯的错误就是主题散乱。不少同学都是写到哪里算哪里,“跟着感觉走”,导致离主题越走越远。直到结尾才发现,但为时已晚,于是只好匆匆“点题”了事。殊不知,文中大量内容都是与主题无关的,枝枝叶叶的,使人看不到重点。

3.新颖。“文章最忌随人后”,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立意会显得平庸。我们要敢于表达新的见解、新的观点,言人所未言,言人所不能言,力求使读者产生联想,获得新的启迪。

三十六计之七:

结构——文脉分明巧安排

中考作文阅卷工作纷繁复杂,能吸引阅卷老师眼球5秒的是什么?靓丽的标题;能吸引阅卷老师眼球10秒的是什么?新颖的开头;能吸引阅卷老师眼球20秒的是什么?优美的语言;能吸引阅卷老师比较长久注意力的呢?有人说,是文章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可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作文的成败。

1.前后呼应,首尾圆合。写作文要注意文章标题与内容的呼应,正文内容的前后呼应,首尾圆合;还要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行文才能紧凑,逻辑也才严密。结尾可有意识地照应开头,这种种首尾圆合式的照应,或是内容上的小结,或是情感上的回应,还可是手法上的配合。

2.一条红线,贯穿全文。“一线穿珠”就是要选用与文章主旨密切的句子,在文章前中后不同的段落灵活穿插,前后呼应。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是以物来展开故事情节;以人物为线索,按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以地点转换来安排层次;以感情变化串联起材料;以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或典型性的行动来串联材料,构成有机整体。还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独立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各处,前后照应,以此形成全文结构的框架。

3.由果及因,由表及里。记叙文写作先叙述现象后分析事物的本质,先叙述事情的后果,后分析造成后果的原因。议论文的写作,尤其如此。为了论证严密,论据就要典型而确凿,这就要讲究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结合,古今中外事例都有,在论据的安排上,也要遵循先古后近,先中后外的顺序,写议论文要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总是在充分的论证分析之后,这样,文章逻辑才严密。

三十六计之八:

文体——要留清白在人间

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一般都有“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的提示,这为考生们创造了相当宽松自由的写作条件。同学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考作文淡化文体要求,是提倡文体多样化,并不是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并不是不讲究文体特点。同学们应强化文体意识,要写什么像什么,写什么就是什么,而不能胡拉乱扯,写出非驴非马、不伦不类、让人读来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的文章。

1.文体鲜明,心中有数。记叙文,要有具体的事件、明晰的线索,情节要曲折感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感情要真挚浓郁;议论文,要有鲜明的论点、充足的论据,论证要合乎逻辑,语言要简洁严谨;说明文,要以真实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客观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原理,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准确周密;各类应用文,格式要正确规范,语言要平实得体;散文,必须恪守“形散神不散”的原则,做到主题集中、中心明确;微型小说(小小说),篇幅虽短小,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却不可少,人物形象要个性鲜明,情节设计要有“出乎意料,合乎情理”的效果。当然,各种文体并非毫无共通之处,记叙文里也可以有议论和说明,议论文中也可以有记叙和说明,……但绝不能舍本逐末,喧宾夺主,文章的主体部分必须凸显鲜明的文体特征。

2.内容为王,形式为辅。同学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追求形式创新,应该是以有好内容作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形式也是徒劳无功的。只有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配合,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考场佳作来。光去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其结果只会是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理所当然是得不到高分的。

三十六计之九:

形式——万紫千红总是春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人、佛如此,作文也是这样。好的内容需要外在靓点的包装,这样作文才能占领至高点,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近年来,在中考作文文体不限的影响下,许多考生避开常见的三大文体,让文体与日记、书信、小标题、发帖回复等联姻,这些移花接木的手段让作文形式花样百出,生动活泼,能迅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日记、书信体——尽情袒露心迹。日记书信是中考满分作文中常用的形式,其特点是自由灵活,有利于作者抒写内心感受,袒露真实的情感。如中考满分文《陪伴》就借用了书信体的形式对陪伴三年的老班表达感激之情,使得“老班,您可知道,有您陪伴的日子,真好!”这一总领全文的感情抒发显得真切感人。

      2.小标题、排比段——布局精心巧铺排。小标题、排比段可以形成井然有序的层次结构,脉络分明,体现凝练概括的精美构思。如满分作文《每天都是一首诗》,主体部分三个自然段分别以 “昨天,一首动人的诗”、“今天,一首奋斗的诗”和“明天,一首满怀希望的诗”开头,显得精巧别致,层次清晰。满分文《在我们这个年龄》,借用金庸武侠篇、琼瑶经典篇和恶搞无厘头篇三个小标题,巧妙展示“我们这个年龄”的生活,真实再现了当今中学生的风貌。

      3.发帖、留言——时尚清新铺面来。主要运用与网络有关的留言、发帖、群聊、微博等形式构思成文,使得文章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如满分文《“反省”帖子ABC》就采用网络发帖、回复、博客评论相结合的形式来演绎“反省”这一话题,其形式别出心裁,独具一格,蕴涵时代色彩,值得称赞。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创新形式之外,还有庭审记录、蒙太奇式、说明书、病历、调查报告、实验步骤、演讲、电视主持、神话寓言等。值得注意的是,作文不能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再好的形式必须与内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十六计之十:

情节——尺水兴波见微澜

如何让考场作文在千军万马中胜出,吸引阅卷者的眼球?我们必须避免叙事的平铺直叙,必须学会讲故事,学会在情节上的折腾,让故事能够吸引读者的心,进入到引人入胜的胜境。让作文情节波澜起伏的常见方法有:

1.悬念法。故事情节不是按常理发展,而是陡遇情理中的“意外”,转向另一方面去。情节的陡转形成行文的波澜,一个波折连一个波折,使叙述曲折生动,跌宕起伏,吸引力十足。此法是最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方法之一。

  2.误会法。误会法,是指利用时间、地点、人为等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间的误解,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丰富情节戏剧性的一种表现技巧。误会法常常让情节节外生枝,而文章就在这生枝之处显示出情节或主题的精彩。

3.铺垫法。为了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对要写的人和事先不直说,而是先作种种铺垫,给人以“干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与此同时,往往要不惜笔墨渲染气氛,烘云托月,从而收到“山外有山”的表达效果。

4.倒叙和插叙法。由于倒叙法将结果和高潮部分放置在文章开头,为读者带来层层疑问,从而有一探究竟的欲望。插叙法则暂时中断,插入与事件相关的人或事,则让叙述产生了一定波澜。

三十六计之十一:

语言——千树万树梨花开

语言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作文赖以示人的美丽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美的结构、深刻的主题,都需依赖语言表达来实现。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会让文章锦上添花,使人读来赏心悦目;枯燥乏味的语言会让文章黯然失色,使文章的阅读价值大打折扣。

1.让凝练简洁成为习惯。凝练是一种美,简洁是一种美。试想,短短600字左右的中考作文,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描写、抒情,语言不够精炼肯定是不行的。叙事,要有条理,针对中心重点叙述,不要啰嗦;描写,要有力度,写人要生动传神,写景要摄其神韵,不要面面俱到;议论,要切中要害,用词准确,概括性强,不要脱离中心;抒情,要字字传情,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不要泛滥成灾。

2.让修辞变幻魔术魅力。修辞手法是一种魔术,让语言精彩纷呈。运用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气势;运用反复,可以一唱三叹激情奔放;运用夸张,可以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运用对偶,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运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在写作中用修辞打造出文章靓丽的外衣,给读者以艺术的美的享受。

3.让个性语言张开风帆。个性语言彰显个性,个性语言成就个性。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俏皮,让文章情趣顿生。鲜活的网络用语让作文充满时代气息。当然,如果你把文字打造得像诗一样优美像画一样美丽亦是一种个性。

4.让平时的厚积变薄发。让作文与文化齐飞,让个性与文采齐现。考场中,引用或化用经典的歌词、诗词、名言、典故、传说等,可以让文化底蕴成为语言的一张王牌,从而在考场中获得高分。

三十六计之十二:

点题——吟为紫凤呼凰声

    点题,也叫做“破题”,是指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交代、提示或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以便评卷老师迅速准确地把握你所写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了解你写此文的意图何在。按行文中间点题文字出现的位置,常用的中考作文点题方式有:

1.篇首点题。一般来说,记叙文的开头要开门见山,见人见事。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采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它点出了父亲背影的难忘,既突出了中心,又自然而然地引入到了下文中。议论文的开头要亮明观点,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如果阅卷老师读完前两段(200字左右),仍不能捕捉到你的观点,你的作文就要在点题上打折扣了。

2.篇中点题。中间部分可用简洁精炼的语句点明题旨,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或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点题句要独立成段。另外,还可以使用小标题点题或排比句,既能彰显文意,又使得文章结构清晰。如《我的舞蹈梦》,作者选用“舞之盼”“舞之困”“舞之灵”“舞之梦”四个小标题行文,使得作文处处与标题点题,又结构整齐,显眼突出。再如《拾起童年生活的点滴》,作者选用“外婆巧手的美味,弥漫的香气氤氲了我的馋嘴童年”“我家美丽的后院,多彩的游戏书写了我的快乐童年”“那个明晃的水塘,落水的插曲记载了我尴尬的童年”三个结构一致的排比句串联起全篇,处处写童年,处处巧妙点题。

3.篇末点题。结尾处可以运用抒情与议论点题,画龙点睛,不仅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还能给评卷老师以紧扣文题,一目了然之感。除了抒情议论式点题外,还有总结号召式、首尾呼应式、发问式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文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