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俄罗斯卫国战争

1812年俄罗斯卫国战争_第1张图片

1789年法国爆发了旨在推翻封建专制势力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久拿破仑在法国称帝。伴随着拿破仑的上台,法国的国力显著增强,逐渐成为欧洲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强大起来的法国为了能够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到整个欧洲,不断的对外发动战争。

所以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1812年时,法国与俄国,这两个在当时都具备称霸欧洲甚至是称霸世界的实力的国家都加紧准备新的战争,当时的欧洲除了东欧外,其余的欧洲国家都被法国所控制。因此,充满野心的拿破仑决心扫除俄国这个障碍,夺取欧洲霸权,进而借助俄国的领土得到世界霸权,便发动了入侵俄国的战争。法俄两国都想取得主导欧洲的权力。

在法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华沙大公国已经威胁到俄国的波兰占领区,因此被俄国视为潜在敌人。同时法国还援助土耳其,从而使俄国对地中海和巴尔干的渗透更加困难。所以,当时俄国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处心积虑想要捣毁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要让俄国成为欧洲大陆唯一的主宰和强国。当时俄军总兵力有约54万人,但是部署在西线的机动兵力只有20万左右。而且这20万兵力被亚历山大一世部署在从波罗的海到普鲁特河之间的漫长边境线上,亚历山大一世将这些部队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第一军由巴克莱-德-托伊指挥,大约9万人,他们驻扎在涅曼河畔,维尔诺一带。第二军由巴格拉季昂指挥,大约6万人,驻扎在白俄罗斯境内的涅曼河与布格河之间地带,以沃尔科维斯克为中心。第三军由托马索夫指挥,大约4.5万人,驻扎在乌克兰西部的费拉基米尔-沃伦地区,以卢茨克为中心.由于三个军分散在三个地方,因此相隔很远,大约100-200公里的间隔,不仅没有统一的指挥,连作战计划也是由沙皇的德国军事顾问菲利将军的制定,并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

而拿破仑一方在进入俄罗斯前拥有约60万兵力,可直接投入战斗的兵力为44万人.同时,他在奥德河和易北河一带还拥有20万后备力量.拿破仑看出了菲利计划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三个军之间空隙太大,因此,他决定在边境地区将俄军分隔包围并将这三个军各个歼灭.这样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俄国便会同法国议和,签订对法国较为有利的条约,然后再借助俄国军事力量的帮助进攻印度.

为了满足作战需要,他把自己的军队同样分为三个兵团,向涅曼河挺进.左翼经科夫诺抵达维尔诺,中路插入格罗德诺和科夫诺之间,分隔俄第一第二军.右翼吸引俄第二军,再由法军主力给予打击.俄第三军由奥地利施瓦岑贝格军牵制,普鲁士马克多纳德军掩护左翼并夺取里加,威胁彼得堡.

1812年5月,拿破仑离开巴黎,奔赴前线,他于5月16日到达德累斯顿并派出特使到维尔诺见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目的在于阻止俄军进攻华沙大公国,但并没有得到亚历山大一世的回复.拿破仑在6月22日抵达维尔科韦息卡后便签署了对俄作战的命令.6月24日夜晚,拿破仑下令法军渡过涅曼河,开始对俄国进攻。法军一举占领了科夫诺.第4天进驻维尔诺,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此时的亚历山大一世听闻法军入侵,连忙派出自己的代表巴拉索将军向拿破仑建议和平解决彼此争端的问题并要求法军撤离聂曼河.此时拿破仑在维尔诺完全以征服者的姿态接见了亚历山大一世的使者,不但拒绝谈判,并以挖苦的口吻问巴拉索夫,看他能不能给他指出一条最直接通向莫斯科的道路.此时的拿破仑毫不掩饰地表明他的最终目标是夺取莫斯科.他认为,如果占领了基辅,就相当于抓住了俄罗斯的脚,如果占领彼得堡就相当于抓住了俄罗斯的头,而占领了莫斯科就是击中了俄罗斯的心脏.

由于身处异国,为了避免陷入持久战,拿破仑急于寻求大会战.刚刚进入俄国,法军便感觉到粮食和饲料补给不足.不仅如此,由于天气火热,经过俄罗斯乡间小路上的长时间辎重行军后,士兵们疲惫不堪,伤病,掉队,开小差以及在征粮时与俄军冲突的事情日益增加.到达维贴布斯克时法军尚有22.9万人,到达斯摩棱斯克时只有20万人.拿破仑就是这样失去了优势.

法军于8月14日会师于克拉斯诺,后突破俄军阻击,逼近斯摩棱斯克.

8月16日,法军向斯摩棱斯克发起总攻.不仅俄国的正规军参加了这场战斗,还有城市中市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军.虽然如此,经过两天的血战俄军还是伤亡惨重.为了不让远征俄国的法国军队从俄国本土得到补充.指挥官巴克莱将军不得不下令炸毁军火库,放火烧毁城市,然后率领残余部队撤向莫斯科.在撤退的途中俄军毫无例外地将所到村庄付之一炬并让居民与军队一起后撤.

进入斯摩棱斯克的法军没有找到与俄军决战的机会.虽然俄军撤走了,但他们保住了有生力量,相反法军却被拖垮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拿破仑在进入一间为他准备好的屋子后,把随身的佩刀拨出放在桌上说道:'1812年的战争结束了.'这时的拿破仑试图与亚历山大一世谈判,但没有得到回复.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皇帝和统帅,拿破仑是不可能就这样放弃的,当巴克莱军沿着多洛哥布什和维雅兹玛退却时,经过思考,他决定继续追击.

军事上的失利导致俄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歧,巴格拉季昂主张同拿破仑决战,可巴克莱主张继续后撤.结果,巴克莱被否定并被指责为叛徒.8月20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撤换了巴克莱,由米-伊-库图佐夫出任俄军总司令.

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生于1745年,死于1813年.他是俄罗斯著名军事家,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反对普鲁士式的机械的军事训练方式和刑罚纪律,由于关心士兵疾苦,因此在士兵中声望颇高.所以当他被任命为俄军总司令时,士兵们都说:'库图佐夫来揍法国人了.'

上任之后,库图佐夫依旧奉行后撤的军事方针,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诱使法军深入俄国内陆,消耗法军的有生力量使其在人数上不再具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其后勤补给会更加困难.所以在这一段时期中,俄军继续避免与法军决战.库图佐夫的战略思想从宏观上来看就是通过空间换取时间消耗法军,待法军失去优势后,再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这种在当时比较崭新的战略思想是库图佐夫比拿破仑高明之处.

当俄军退至莫斯科时,就有一个问题摆在了库图佐夫面前,是在莫斯科与法军决战,还是继续撤退.他很清楚战争的形势不可能在一次战役中扭转,但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亚历山大也不会容忍他不与法军一战就放弃莫斯科.经过权衡,他决定在莫斯科与法军进行一次决战,这既是为了安抚俄国社会各界的舆论,也是为了打击敌人的势头,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

于是莫斯科以西120公里处的波罗丁诺村就被选择为决战的地点.由于这里地势开阔,丘陵起伏,莫斯科河的支流科洛恰河在此经过,一到夏末,河水低落,便会露出陡峭的河岸和悬崖.而东南又有两条小河注入科洛恰河,将这里的土地分为三块,每一块都有一个制高点.南东两面有茂盛的树林.库图佐夫认为这里是在平坦地形上能够找到的最好位置,法军无论从左或从右都无法绕开这里.只能从正面攻击俄军.而要实现这种攻击,必然会付出极大的代价.而这也正符合库图佐夫消耗和削弱敌人的目的.

9月5日,决战开始,拿破仑下令攻打舍瓦金诺.库图佐夫的部队撤退至波罗丁诺.此时,俄军有12.6万人,大炮640门;而法军有13.5万人,大炮587门.库图佐夫将右翼交给了巴克莱-德-托利防守,左翼交给了巴格拉季昂防守,中路由拉耶夫斯基指挥的炮队防守,自己则手握后备队.为了能够更有力地打击敌人,库图佐夫还把骑兵队配置在右翼,左翼则秘密部署了图奇科夫率领的第三军和民军.但是总参谋长本尼格森却将第三军调至谢苗诺夫村和乌季查岗之间地带.

就这样左翼的破绽被拿破仑发现了,他决定从这里撕开俄军的防线.7日,拿破仑从大本营瓦卢耶沃村发出进攻波罗丁诺村的命令.天刚拂晓,俄军法军就处于作战状态.意大利副王欧仁,博阿尔内指挥的法军进攻巴克莱的军队.达乌,内伊,缪拉指挥的法军主力部队则集中于夺取谢苗诺夫村附近的俄军左翼.这里有巴格拉季昂的军队匆忙筑起的防御工事,即所谓谢苗诺夫钝角堡.

在这里大约2公里的地带,拿破仑集中了4.5万兵力和400门大炮,法军冲锋七次都没有攻下钝角堡.直到中午法军发起第八次冲锋才占领钝角堡.巴格拉季昂在法军第八次进攻时受重伤,但俄军只后撤了半公里.接替巴格拉季昂的多赫图罗夫将军立即在谢苗诺夫凹地组织防御,挡住敌人前进.

拿破仑改变了作战计划。午后,法军进攻的重心移到了俄军阵地的中央-丘陵炮垒,后称拉耶夫斯基炮垒,俄军炮兵展开猛烈的反击,当俄军炮弹快用完时,法军投入三个师占据了炮垒,俄军进行反击,重新夺回高地。在法军元帅的坚决请求下,拿破仑决定将自己的近卫军调去参加作战。

这时库图佐夫命令俄军骑兵迂回攻击拿破仑军队的左翼,拿破仑听闻俄军骑兵进袭.立即停止近卫军在中央的进攻,将军队调到自己的左翼,法军的调动丧失了两个小时的作战时间,库图佐夫则利用这个机会来调整自己的军队.直到下午四时,法军才占领了丘陵堡垒。此后,除了大炮继续还击之外,法军已经无力向俄军阵地发起新的进攻。

晚上,拿破仑对进一步取得战果已经失望,便命令自己的军队撤回到早晨出发的地点,俄军重新进入自己的主要阵地,经过一天激战,双方损失都很大,拿破仑损兵58500人,俄军损失38500人。

在波罗丁诺战役中,库图佐夫迫使拿破仑在正面攻击中消耗了力量,拿破仑的军事优势进一步削弱,总决战的战略遂告破产,战争的主动权转到俄国方面.拿破仑承认,在他发动的50次战役中,在莫斯科近郊的战役表现最英勇但获得最小的成效。

俄军虽然在波罗丁诺战役中给拿破仑军队有力地还击,打退敌人进攻的势头,但是俄军由于遭受严重的损失,又没有后备力量,对法军仍不具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库图佐夫不想恢复战斗而冒失败的危险。他主张保存军队的实力,并到后方寻找增援,然后再与决战。

9月13日,在莫斯科近郊非得村一间农民的木房里,库图佐夫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进一步行动的计划,讨论中将军们的意见不一致.有的主张在莫斯科附近打新的战役。

听了所有发言后,库图佐夫语重心长地说莫斯科虽然丧失,但俄国还没有丧失,他强调保存军队的重要性,一旦军队消灭,莫斯科和俄国都会灭亡。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会儿,以深沉的语气毅然宣布:'我下令撤退.' 

9月14日,俄军穿过莫斯科,沿着粱赞大道撤退。缪拉骑兵团跟踪追击,到鲍罗夫斯克渡口时,俄军突然掉头西进,经克拉斯诺巴赫拉村,沿卡卢加大道,到达塔鲁提诺.

俄军后卫在运动中阻止法军南下和截断法军的补给来源.库图佐夫在塔鲁提诺宿营,使军队得到休养调整,补充给养和装备.与此同时,俄国的农民纷纷参军,争献面包干,衣服,毡靴,手套等物,兵工厂的工人也加紧制造武器.如图拉兵工厂每月造枪8000支.

在俄罗斯反攻开始以前在莫斯科周围的俄军已有步兵9万人,骑兵3.6万人,大炮622门,而拿破仑的主力只有步兵7.5万人,骑兵1.5万人,大炮533门.另外库图佐夫还组织了4.5万人作为后备队。

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有利于俄军的根本变化,俄军转入反攻也有了坚实的基础。法军进入莫斯科后,拿破仑曾向亚历山大一世建议和谈,企图迫使俄国接受对法国有利的条约。但亚历山大一世并没有给予答复.

拿破仑在莫斯科逗留35天.深秋就要结束,寒冬即将来临,饥饿和严寒威胁着法军。同时法军远离本土,无法补员,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放弃已经破坏了的莫斯科。拿破仑的法军纵火烧了莫斯科后,于1812年10月19日离开了莫斯科,向西南缓慢撤退。

拿破仑企图南下寻找粮食和暖和的住所休息,但当法军到达卡卢加路上的马洛雅罗斯拉维茨时与俄军遭遇.拿破仑见法军士气低落,便放弃决战,迅速向莫扎伊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撤退,这时库图佐夫指挥俄军追击,先后在维亚兹马和克拉斯诺的战役中歼灭法军的主力,缴获全部大炮和车队.库图佐夫计划在第聂伯河和别列金纳河之间全歼敌军。11月下旬,俄军对拿破仑军队在别列金纳河一带实施围攻。奇恰戈夫率领的俄军在占领了明斯克之后向波里索夫推进.维特根斯泰因率领的俄军从北面向别列金纳河进逼。

1812年12月6日,拿破仑在撤退途中悄悄踏上雪橇离开了队伍。然后换成轻便马车,隐姓埋名,昼夜兼程,匆匆忙忙越过波兰和德意志国境于12月18日晨回到了杜伊勒里宫。法军将领缪拉代替拿破仑率领法军残部于12月24日到达科夫诺从这里跨过结冰的涅曼河,逃出俄国.至国境时法军只剩下3万人。

至此,1812年卫国战争,以俄国的胜利告一段落。在看到这场战争显示了俄罗斯人民的强烈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不怕强敌,英勇奋战的高尚品格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俄法战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腐朽的封建势力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之间的一次大碰撞。

当时,拿破仑战争使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而俄国已成为欧洲封建势力的最后堡垒。由于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质决定了法国终究将成为战争的失败者。但是俄国在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表明封建势力在俄国甚至整个欧洲获胜.相反,拿破仑战争带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已深深扎根于欧洲大地,它促成了战后俄国人民的觉醒,促进了俄国民主革命思想的成长。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拿破仑战争为俄国摆脱封建专制统治而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并继续跻身于欧洲列强的行列,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1812年俄罗斯卫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