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哲学

iPhone 可有设计哲学?

作者/李楠

2009-11-15

iPhone 4G 出来之前,注定会有更多强大,快速,激动人心的新设备来挑战智能手机的巅峰 : 3GS 。

但也总会有文章出现,指出 : 这还不是 iPhone Killer 。

无能人威胁 iPhone 。 打倒 3G 的,仍然是 iPhone 自己。 Jobs 领先 5 年的狂言,正在慢慢应验。

移动计算的市场代表未来没人怀疑。Nokia ,Handspring , RIM , Palm , Google , Moto 等等公司前赴后继。 他们在经验,远见,技术,资本等方面上各有所长。

为何,大家把市场利润最丰厚的部分,拱手让给苹果?那些叫嚣干掉 iPhone 的各家厂商,真的读懂了 iPhone 成功的原因?

这次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入手,看看能不能发现飞鸟集的境界: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封闭高速路

细节1 :

iPhone 上你要点个按钮,只有一种选择:用手指。

听起来像废话?

Android G2 却不是,可以用手指,还可以用下面的滚动球。

Blackberry 也不是,可以用滚动球,还可以用快捷键。

WM 也不是,可以用手指,还可以用笔!

。。。

只有 iPhone ,把用户从二选一中解脱出来。

(Moto Droid 去掉了 G2 上的滚动球。是偶然,还是别的公司,也终于开始领会苹果?)

多个选择未必是好事。我开车最喜欢全封闭的高速路。不一定最近,开起来却舒心。有个路口,即使你不走,判断也不可避免:这是不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

判断本身就是成本。

这个成本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大。除了让用户省心,还可以让系统和应用的开发者专注于对手指的优化。( 与之对比的 Palm ,有程序为了笔和手指开发两套 UI 。 ) 也许, Blackberry 的快捷键才是真正通向目标的捷径, iPhone 可能让你的手指多绕个几公里。但至少我,原意用更长的里程,换来简单和省心。

可能出于同样的哲学, iPhone 上只有一种返回桌面的办法 ( Android 可以 Back 或者 Home ) 。 一个程序商店。一种切换离线方法。。。

苹果偶尔也在这上面做过火。比如当年 Jobs 宣称要用 Email 代替 MMS 。 (要不是短信文化太强势,说不定他也有心通过 Pushmail 把短信一起干掉。)

我把苹果这种减少,而不是提供选择的做法叫做 “封闭高速路” 哲学:

对我们的心灵来说,两点之间,不一定是直线最短。没有路口的封闭高速路,可能更短。

专注于重点

细节2 :

手指抚过丝绸?快刀削开酥油?这种快感,装个 Tweetie 就能体会。

BGR 惊叹 Droid 的速度。 与此同时, Tweetie 的作者 Brichter 却说, Droid 的滚动慢到不可接受。我说这话 ,可能是博出位。而 Brichter ? 他是这个星球上提供最好 Table View 滚动手感的人。

细节3 :

手起刀落,弦响鸟坠? 这种快意,在 iPhone 的桌面点个图标就能体会。

从手指抬起,到程序 UI 出现的短短瞬间。 苹果作了什么?

第一步: 屏幕变暗,消除残影
第二步: 程序被呼出的模糊动画出现
第三步: 显示一个准备好的截图。 (很多程序使用自己 UI 的截屏,给你程序已经装载的假象)
第四步:终于, UI 显示出来。
相机程序加载时显示的图片。

WM 研发6代,浪费无数美金,从来没有一次,让我们看到在这上面花费一点点的心血。毕竟,就那么几秒钟而已。苹果却不这么想。时间和时间不是平等的。用户等待程序加载的焦虑心情,让这里的 1 秒,大于别处的 100 秒。

细节 4 :

按钮为手指点击做的优化,是另一个精彩之处。已经有 Blog ,不重复。

苹果在触摸体验上的专注,让他不惜付出十倍努力,去减少用户哪怕一丝的烦躁。 iPhone 一代可以没有 MMS ,可以没有复制,但触摸体验上,绝不容败。

把握正确的方向已属不易,同时,苹果又在正确地方向上,专注的做了持久而细致的努力。这上面取得的优势,因为专利的保护,其他厂家恐怕要艰苦的追赶。

克制

细节 5 :

iPhone 配色是黑色和银色,业界大俗。装饰简洁到不用形容,正面连个 Logo 都没有,唯一的字符,是 Home 按钮上的方块。同时,iPhone 却配合了极为优美的曲线。

也许 iPhone 在上百个国家千万级别的销量应能解释这种矛盾。

苹果不是没有驾驭色彩 ( iPod ) 或者形状( iMac )的能力,但是 iPhone 所追求的,恐怕不是最多人喜欢,而是最少人讨厌。

设计元素,带来扇子的同时,也让另一批人远离。苹果发布 3G 的野心就是用一个设计在广阔的市场取得最大成功。所以优美要让位于平庸。苹果设计元素,低调的不能再低调的隐藏于那个曲线中。

细节 6 :

1 程序不可访问 Safari 书签。
2 程序不可访问 日历项目。
3 程序不可访问自己目录外的文件!
4 程序使用内存超过 20M ,就随时可能被系统强制终止。(开发者的总结)
5 程序在退出时,只有大概只有 5 秒的时间回写数据!
等等。。。是的,这些全是苹果对第三方开发者的限制。

两个仅仅使用 10M 内存的程序,同时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苹果宁愿禁止所有第三方程序的后台功能,也不愿意冒风险损害敏捷的响应。

访问日历意味着 iPhone 将拥有 DK5 (Palm) 这样强大日程程序。访问目录外文件意味 CHM 阅读器的作者,不用含泪在自己的程序里追加和功能完全无关 HTTP Server 。但是,苹果宁愿限制这些,也不愿意冒风险让用户的隐私受到一点损害。

苹果对 UI 的改进非常激进。 另一些方面,又超级克制。这种矛盾态度的混合,造就了 iPhone 。

能认清市场和自己,界定能力的界限。在可以做的时候不做,是克制的智慧。

最后的话

但是,上面三点,是所有 iPhone Killer 们没有做到过的。所有他们也只能 be Killed 。

分辨率做高,屏幕做大,CPU作快,这种方向上的领先是技术。魅族也可以完成的事。甚至功能和应用, Android 也迟早超越 iPhone 吧?

什么地方应该深入?什么地方应该浅显?为什么一个点击动作就需要如此心血,大家都喋喋不休的多任务却简单限制?在各种维度上,对“度”做恰到好处的把握,却非平常。这种天赋和胆略,而非设计,让苹果超越了一个技术公司的范畴。

音符的重与轻,词句的增与删,色彩的浓与淡?

自古而来就是艺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