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带来的成年蜕变,走出游戏迷雾,遇见真实人生

电子游戏是贯穿我整个童年和青春的娱乐内容,玩游戏的热情,像是一把火焰,在年幼的心里一直燃烧。

我玩电子游戏的过程,就如同领略人生风景的过程,我将它总结为三个阶段:从初出茅庐的好奇之心,到青春年少的热切沉迷,最后工作后阅尽繁华回归平静。

1.童年初出茅庐

最早玩的游戏,是单机闯关游戏《拳皇》——根据日本漫画改编的经典打斗游戏,至今仍然心生怀念。得益于漫画的铺垫,《拳皇》中的人物就和漫画故事建立了联系。一起玩游戏的伙伴都有自己喜欢的漫画角色,说起故事来滔滔不绝,“草薙京”和“八神庵”的世仇,拳皇大会的精彩纷争,不知火舞的爱情故事······

《拳皇》不止故事吸引人,打斗比拼技巧也带来无穷乐趣。怎么组合按键释放大招,怎么巧妙操作让对方无从招架,其中精彩之处甚至可以写成攻略。其他一些小游戏同样引人着迷:《越南大作战》、《小玛丽》、《魂斗罗》,这种冒险设定的游戏,在闯关过程中控制的角色时而变大,时而变小,时而获得新的武器,时而遭遇新的危险,精彩纷呈。

过了玩单机游戏的瘾,又投入到网络游戏的世界中。

时间来到2002年,《大话西游》像是一场游戏风暴,席卷了我周围玩游戏的伙伴们,这种成长型的游戏设定,比单机游戏有更大的魔力。

它把角色变得私有化,每个玩家有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体验生活中类似的丰富情景:文字交流、表情包、物品交易.....这样的体验从所未有,让我没有幸免的沉溺其中。

吸引人的游戏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背后有故事。大话西游的角色IP在电影中已经深入人心,围绕至尊小宝展开的一系列故事,也被游戏设定为副本,每通过一个副本还能获得一个漂亮的职称。《大话西游》的风暴卷过了我的一个个暑假和寒假,卷走了我的零花钱也带走了年少的大段时光。

2.青春的荷尔蒙

网络游戏终究没有让我持久沉迷,平台化的局域网对战成为中学时代的主旋律。平台上的对战,像是一场同龄人的聚会和释放荷尔蒙的狂欢。

《反恐精英》、《魔兽争霸》、再到后来的《Dota》,成为高中到大学时期的主要消遣。

我玩游戏的最终盛宴是《Dota》,这个游戏贯穿了整个高三和大学。

我高考结束的暑假,正值《Dota》最风靡的时候,印象中所有上学时玩过,或者没有玩过游戏的同伴,都在那个暑假一起疯狂的投入到Dota的怀抱。

中单对抗、“开黑店”、讨论战术,激情开团,“打boss”,等等的美好回忆,都是那个热烈的暑假中我们青春的证明。

时间来到2012年大学的末期,在考完试后通宵的时光中,我结束了Dota游戏之旅最后的激情岁月。

3.阅尽繁华后的平和

工作后,我和游戏的关系从激情变成了佛性。玩玩卡牌游戏《炉石传说》,再没有学生时代的游戏快感。

一个游戏下载了,两周后又卸载掉,再没有那份喷薄的荷尔蒙支撑我玩下去。偶尔大学的室友会组织一次《王者荣耀》,大家天各一方,仿佛通过网络进行一次遥远的聚会,没有了当年集体网吧开黑的热情。

再过了一段时间,学校读博的同学也都毕业了,连《王者荣耀》也不再被群里提起。成年人们各自忙着工作和家庭琐事,游戏成为了青春记忆 。

而今,独自玩游戏时发现快感已经不再。

想其原因,一方面是自己玩游戏的环境和氛围已经不再有,另一方面是对极简主义的追寻,召唤我把注意力转向更重要的人生价值。

4.游戏后的新生

我开始思考游戏给我带来了什么,又从我身上带走了什么?

游戏带给自己的是青春年少的美好记忆,有友谊有激情有愉快体验。但另一面,游戏也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玩游戏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带来内心快乐,但事实上游戏开发者更倾向于使得体验者获得更及时的快感,产生“成瘾”的体验。

游戏的演变过程说明了这种倾向。

从我们最初玩的单机游戏,需要花费数个小时才能通关获得快乐,到后来的战争策略游戏、Dota等需要近一小时对战才能能获得胜利,再到王者荣耀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战斗。

如今的“吃鸡”对战,几分钟甚至几秒就能获得“杀人”的快感。这种及时快感的获得,让我们对真实生活变得毫无耐心,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没有耐心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愿望。

虚构的网游世界本质上和现实世界存在天壤之别,在虚拟世界中得到的慰藉无法抚慰真实的世界的伤痛。怎么获得心灵的安定,需要在真实世界中寻找答案。

极简主义引导我专注于现实生活,在现实中寻找热情。

我对游戏的迷恋消除后,开始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再玩游戏后,我发现自己写作和阅读诉求越来越强烈,这种转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

专注于自己内心的愿望,不再对及时快感的满足着迷。我开始系统的输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也在追寻极简主义的路上,逐渐摆脱所有娱乐形式的迷雾,让自己更接近当下,接近生活的真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带来的成年蜕变,走出游戏迷雾,遇见真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