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一个在求职的37岁女硕士
曾经有这样一则新闻很火,一位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三十七岁女硕士,在论坛发帖求职。
她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在外企工作近十年,因为部门被裁员,只能重新找工作。
作为一个有十年外企工作经验的硕士生,她的要求可以说很低很卑微,短期内月薪三千就可以。
网上发帖找一个月薪三千的工作,说明在现实的职场中月薪三千元的工作她都很难找到。
一时间,网上的评论沸沸扬扬。
有人在感叹读书无用,辛辛苦苦十年寒窗苦读,硕士毕业却连月薪三千的工作都找不到。有人在慨叹中年危机,上有老下有小,一朝失业何去何从。
却很少有人真的去关注,这位女硕士到底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她在帖子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
做过科研合作管理,但只是“打杂”;本专业的注册证书没考下来;考了个日语1级,却不能口头交流;英语还行,但也只是考研时英语成绩过得去。
她说:“我承认我很失败,没有在这么长的职业生涯里磨砺好我的翅膀,所以现在才这么凄惨。”
大家需要真正关注的,不是她硕士毕业找不到月薪三千的工作,而是她连月薪三千的工作都找不到,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不是因为硕士不再值钱,而是因为她自身没有拿得出手的过硬技能,没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反,我的一个好友,从一个很普通的大专毕业,进了一家小公司做广告策划。没有专业知识的她,买了一堆专业书去啃,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请教同事,下班后还报了相关的课程,不断去学习和实践。
半年后因为一个项目,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公司脱颖而出。抓住了机会,不仅赢得了客户的赞誉,更赢得了领导的赏识。
前几天她约我一起吃饭,她说可能要跳槽。
我说,为何?
她说,这家公司已经不再能满足我学习和成长的空间了。这些天,有几家广告巨头不停挖我,甚至有一家公司想让我直接做主管,去帮忙培养新人。所以,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迎接全新的挑战。
那一刻,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对她,只有打心眼里佩服。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女硕士和我朋友之间,差距到底在哪里?
002 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今天读卡罗尔·德伟克的《终身成长》,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里告诉我们:你与牛人的差距,就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
书中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
他们只会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展现兴趣,并且认为人需要不断去证明,害怕被评价,害怕冒险,遇到挑战就会退缩,并且担心自己出丑,只做能力之内的事情,思想被固步自封住了。
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能力是后天培养的,失败只是自我成长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
他们会对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信息高度关注,并且认为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他们会拥抱挑战,从批评中学习和进步,他们更关注如何激发自己的能力做到更好。
什么意思呢?
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你早上出门特别倒霉,一出门车被警察贴条了,去办公室发现迟到了被老板骂了一顿,跟别人开会发生了争执,意见又被老板否掉了。回到家,跟男朋友大吵了一架。请问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说,今天点儿背,今天诸事不宜,今天就不该去,我就不会和别人沟通,干脆换工作吧,这些工作都不适合我……
他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能避免就避免。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说,以后停车我要注意,我要把时间管理抓起来,上闹钟我要上的早一点。为什么领导会否决我的意见?是不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我要不再找个机会给领导表达一下,或者我能从领导身上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想法。
这是一个典型成长型思维的人的想法。
所以,成长型思维的人关注的是未来,关注的是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固定性思维的人更在乎自己的表现,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无疑,有十年经验仍在低薪求职的女硕士,偏向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而我的朋友,无疑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
003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呢?
作者仔细研究了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需要四个步骤:
第一步:接受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但我们要接受自己这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并不代表我们要去接受它高频率出现的事实,以及接受它在出现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第二步:观察
认真观察自己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格什么时候会出现,可能是在面对一个巨大的新挑战,也可能是在遭遇了巨大的失败,或者是在为事业奋斗进入死胡同的时候。当你明确激发它出现的原因之后,不要着急去评价,先观察一下它是如何让我们思考、感受和采取行动的,又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三步:命名
给自己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起个名字,来提醒自己注意这部分人格,以及这不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第四步:教育
当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时,要保持警惕,并欢迎它的到来。要记住他是为了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全才存在的,但是他没有找到什么方法去做到这一点。所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去教育他,他就可以帮助和支持你,让你接受挑战不放弃,或者是在受到挫折后卷土重来,并帮助和支持他人成长。你要理解固定思维模式人格的观点,但也要慢慢的去教他,用不同的方法去想问题,带他一起踏上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当你经历了上述四个步骤之后不要以为你的旅途已经结束,你还需要设立成长性目标。
你需要总结出这两种思维模式的特点,打印出来贴在镜子上,每天早上用它来提醒自己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然后再考虑这一天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制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要具体具有实操性,并规定自己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行这个计划。
昨天看到了一段话,颇具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一个社群,有人因为群里有大咖而焦虑,担心自己赶不上进度。
一位心理咨询师说:“你的焦虑是0-10;大咖的焦虑是10——100。在你眼里,他是大咖;可是,在他的群里,还有比他咖位更高的,他也因为赶不上别人,也在焦虑;可是就算是咖位到了顶点,比如马云、李嘉诚他们,也有焦虑。为什么?怕别人超过他们呀!焦虑这个东西,会伴随你一生,那你还焦虑什么?”
所以,活在当下,把眼前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这才是目前最该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