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首先,每天都要给自己布置合理的任务,要确保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任务,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闲着没事干容易乱想,有些时候是因为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太大导致不能完成,所以适量,这里不仅仅有数量,还要有质量。然后,要按照王阳明所说的,凭借着自己的良知来走,根据他所分辨出的善恶来选择相适应的道路去走,善的就要坚决的在这条善的路上坚持下去走下去,恶的就要在反对他的路上努力的去反对,去改变。这里想谈谈心理学和心学的一点联系。心理学上说的是心理暗示,是潜意识的,心学上相比心理学则是一种坦荡荡存在的东西,所以二者有矛盾的地方。比方说,心理学上对社恐这个症状来讲,很多时候是因为否定自己而产生并不断加重的,那么如果放在心学上,意念出现的时候,有善的,有恶的,我们要坚持善的,要反对恶的,但是个人因为长时间的蒙蔽,可能并不是能迅速的坚决的执行,并且很有可能倾向于恶的,那么这个时候是坚持心学的理念,还是心理学呢?这里讲的是,不管心学还是心理学,对这种症状都有缓解的作用。所以,出现了矛盾。我现在试着从二者的内涵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不管是心理学还是心学,都是为了使人更好,更加的幸福的学问。其中心学的范围可能要更加宏大。那么我们试着来分析,当出现恶的意念时的情况,我们看看,两者是否能结合起来,共同为了相同的目标做出贡献。对于一个社恐的人来说,当他出现一个恶的意念,一般情况下因为长久以往的恶习,他会倾向于这个恶的意念,在这里的恶的意念可能是较小的念头,主要涉及自身,这个时候,心学的思想出现了,他会说这是恶的,你必须要坚决杜绝,并且立马改正,但是,由心理学出发,这个恶的意念因为或多或少的合理性,彻底的否定他,会使社恐人的心里产生这是否定自我的想法,继而可能会加重病情。那么问题由此是不是就到了这样一个境地:心理学上此时的对他的判断产生后,心学做出的判断算不算得上是真正的否定呢?心理学是为了服务患者的一门科学,他是为了患者能早日从病症中走出来的科学,但如果按照恶的意念做了,会得到一些肯定,同时也会得到加重病情的效果,这一点无需再次讨论。那么结合起来看,为了能够让病情更加走向良好的局势看,心理学上的这一点判断是“错误的”。为什么上引号呢?这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走错了。首先,患者是因为长期的恶习导致的社恐,那么这个恶的意念本来就是病因的一部分,因为养成了恶习 所以在心理中会形成一种假冒的正确:执行我是你生活的正常的一部分 不执行就是对自己的犯罪。可是,这是错误的。综合起来看,一个就明了了,首先这个恶的意念必须要禁止,因为良知告诉我们他是坏的,良知是我们天生而有的,是一切真善美的发源之地,他做的判断是绝对不会错的,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呢?这应该是我们对心理学的不深入了解导致的,我们错误的把一切东西都纳入心理暗示的范围,把一切都纳入自我否定的范围,从而被恶念钻了空子!故此,对于任何学问,想要运用,一定要深刻了解以后才可以,绝不能半吊子就出来招摇,这样最终可能会另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知行合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