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150的智商却做着二百五的工作?《异类》书摘(上)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分析了成功的内在因素,但更多的笔墨用于解释同样的家庭环境,为何有的人成为大名鼎鼎的律师,有的人却一无所成;为什么同样生活在一个国家,只因血统不同,命运的差异却如此之大;为何出生仅相差几个月,但一个成为出色的职业运动员,另一个却难有作为。

一、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1、成功靠什么?

2、一般人认为:个体特征的卓越是一个人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

3、社会学认为:成功就是优势积累的结果,从小就有一些小优势的就会慢慢积累成很大的优势,从而与别人拉开很大的距离,最后都成功了

4、社会:与社会选拔人才的方式有关系,比如说冰球队每次在每年1月1日选拔时会把同一年出生的人编排在一个组里,而在这个组里,大家相差12个月,年头的队员在生理方面比年尾的有优势,在年头的一定比在年尾的有优势,最后都是年头的人成功了,因为只要稍微有点优势呢,就回不断地培养他得优势

5、成功靠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

英超联赛

英超联赛大多数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是因为9月1日是分组日,在9月至11月出生的人占有年龄优势,他们在同一批人里年龄最大,即使只有几个月,也会产生差距。

在踢足球的例子中,队员仅仅因为大了几个月便积累了优势,随着优势不断积累,他们获得了机遇和成功的机会也越大。与此相似,富人因为有更多的钱可以投资,所以更富有;学习好的学生因为获得了更多优秀老师的指导,所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二、 10000小时法则

埃里克森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结论是:

①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就能达到别人高的成就;

②也不存在“劳苦命”——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比别人高却无法比别人更优秀。

研究发现,任何一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起码10000小时的训练。

即使是莫扎特,如果没有10000小时的训练也无法实现事业上的腾飞。练习并不是为了让你一次就能事情做好,而是为了帮助你越做越好。

披头士乐队

披头士乐队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除了他们的音乐天赋之外,还要归功于他们的刻苦训练,在披头士乐队在去美国之前,他们曾在汉堡演出了1200场,正是这些超强度的现场演出,磨练了他们的舞台能力,并使他们的音乐突飞猛进。

这里,作者又引入了一个词语,叫做“10000小时法则”。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在柏林音乐学院展开研究,将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分为3组,第一组是明星学生,第二组是成绩不错的,第三组则是成绩平平的,所有学生都被问到一个问题:从接触小提琴至今,你练琴一共练了多少小时?

结果显示,明星学生们在练琴上大多投入了10000小时,第二组投入了8000小时,而第三组只有4000小时多一点。持续研究下,研究人员发现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钢琴家、棋手等很多领域的大师都曾达到10000小时的练习时间。所以,就有了“10000小时法则”。

这当然不是一个死数字,它破除了一个迷思,天赋很重要,但没有那么重要,成功的人往往因为更加努力,才取得成功。但是,即使是勤奋也是和生活环境有关的,一个富裕家庭有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培养孩子学钢琴,而普通人家就不一定了。

三、 天才之忧

仅靠智商很难区分两个聪明的孩子。

智商与成功只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一旦某人的智商超过120分,更高的智商并不意味着同比转化成更多的现实优势。

1、智商与成就不一定成正比

2、中产阶级培养孩子的风格为协同培养,倾向于挖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

3、低收入家庭培养孩子的教育策略是自然成长,只抚养孩子,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他自己的事情。

智商超过爱因斯坦的“普通人”

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兰根的美国人被公认为全美国最聪明的人,他6个月就学会了说话,3岁时会读文学作品,5岁就能独立思考,16岁时开始研究深奥难懂的《数学原理》。他的智商达到195,而爱因斯坦的智商是150。但很遗憾,他长大后没能成为爱因斯坦,甚至连一般的白领都不是。兰根缺少一种能让他积极面对和改变的成长环境。如果潜能得不到发掘,即使是天才也只能沦入平庸者的行列。

熵变读书会 第二期

忽略这个,你就是loser | 颠覆常规的《异类》成功启示录

2月19日 周五晚8:00-8:40

☞扫描右图二维码,找熵变大师带你进读书会微信群哦~

为什么我150的智商却做着二百五的工作?《异类》书摘(上)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150的智商却做着二百五的工作?《异类》书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