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意义来》书评

《活出意义来》是奥地利维克多•弗兰克的著作。弗兰克博士是一位心理学家、精神医学家、意义治疗法的创办人。在二战期间,他曾被抓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并在营中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本书就基于集中营中的经历。《活出意义来》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作者在营中的经历,第二部分是作者提炼升华的理论篇——意义治疗法。

总体来看,本书短小却不乏内涵,内涵又不失文采。内容上,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控诉纳粹分子的残暴罪行,而是以自身职业独有的敏感视角去观察和体验营中生活,最后将经历上升为理论,创立了意义治疗法。语言上,用词严谨概要,正如代序戈登•欧伯所言,具有文学与哲学双重价值

  第一部分,作者以时间为主线,从心理上分析了入营后、营中生活、被释放后三个阶段。在这部分,作者描写了营中所见所闻所感:实录部分,情真意切,处处流露出坦率和真诚;感悟部分,有感而发,不可谓不深刻,发人深思。从入营后的震惊、好奇到营中例行生活的冷漠、无动于衷,以至最后重获自由达到的“除了上苍,什么都不用畏惧了”的境界,作者细腻地刻画了营中人的心理历程,其真实程度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亲身亲地地在体验一般。在这一部分,作者用心理学观点解释了很多现象,比如“缓刑错觉”、“文化冬眠”、“退化现象”等。同时,作者也疑惑为什么在“在时间上,营中岁月漫无期限,最令人刻骨铭心;在空间上,居住范围过于狭窄,又令人透不过气”这种近乎原始的生活,依旧存在着人性耀眼的光辉?如均分伙食的冯伙夫、从不动手打人还自掏腰包为俘虏置办药物的某位司令官等,这些人即便在这种普遍缺乏情感的环境中,却依然可以做出如此具有道德和人性的行为。这划破天下苍生,直抵人性深处的高贵光辉让作者感动。难怪作者会将其作为意义治疗法的基本信条。

  第二部分则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作者结合营中经历和工作经历,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意义治疗法。意义治疗法不同于其他心理疗法的地方就在于它将治疗的焦点放在人将来要完成的工作与意义上。

  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带有时代的烙印,才有其价值。作者观察发现,没有比生活在奥斯维辛更有负担了,那直接就是失去生命的负担,然而就是在那样过度负担的条件下,典型的身心疾病却不见踪迹。而反观现代人,他们现在却面临着“存在的空虚”。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度不断增长的时代。伴随着自由时间的过剩,人们反而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作者书中举了星期日心理症这一例子:每当结束一周的忙碌迎来星期天的时候,生存的空虚随即闯入,这种压抑感侵袭着那些意识到其生活内容之空虚的人。于是,他便只是想做“他人所能做的——随大流派!或者只是做他人想要——想要他——做的——极权主义”。然而,他们却因此陷入了更深层次的空虚中,并深受其困扰。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社会症结,书中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症结就是无意义感导致的心灵空虚。

  当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时,人就容易迷失。正如集中营里那些选择自杀的人一样,他们看不到未来,那种蔓延全身乃至灵魂的空虚感让他们觉得活下去没有什么意思。而那些选择继续受苦的人,是因为他们抱有“对未来、对等待着他们的使命、对他们矢志实现的意义的信念”。作者也曾问过那些饱受疾病摧残的病人:“你为什么不自杀?”所得到的回答同样是他们觉得自己还有活下去的意义。由此,作者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话,“参透‘为何’,迎接‘任何’”,即一个人了解自己为何而活,因而承受得住任何煎熬。何为生命的意义?作者在书中有过十分精彩的论述,实不忍割舍,故引如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实现其独特的天赋使命。”这段话可谓字字珠玑,含义深远。

  “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不可取代,自然容易尽最大的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的责任。”责任与自由是相对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由,但是作者强调说,“人并非具有脱离情境的自由,而是面对各种情境时,他有采取立场的自由”。就像是那些选择轻生的人一样,并没有人去逼迫他,归根到底还是他们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我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而这义务就是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意义治疗法认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作者坚信,人是一种能够负责的物种。此等信任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

  关于如何去发现生命的意义,作者认为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由此提出了三种途径,分别是创造、工作,体认价值和受苦。第一种,即成就之路。第二种指经由体验某种事物,比如爱情。作者面对惨无人道的对待,并没有妥协放弃,就是因为作者心中牵挂着自己的妻子,这部分在书中有十分动情的描述。由此经历,作者得出“爱,是人类一切渴望的终极”的结论。至于第三种,当一个人面临无法逃避的困境时,人就要去实现苦难的意义。对此,作者举了一个案例:一位老人去找作者咨询,说他最挚爱的妻子离世了,自己深陷丧妻之痛,难以自拔。而作者却反问这位老人,如果他先于他妻子去世会怎样。老人答道他的妻子将遭受无法想象的痛苦。作者便说:“您看,现在她免除了这痛苦,而那是因为您才使她免除的。现在您必须付出代价,以继续活下去及哀悼来偿付您心爱的人免除痛苦的代价。”听到这里,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作者的诊所。由此可见,痛苦在发现其意义之后,就不再是痛苦了。面对苦难,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它采取什么态度。只要能够发现苦难的意义,人就算是受苦也心甘情愿。

  说完其内容,不得不再说一下作者的文笔。在第一部分即便描写的是纳粹集中营的遭遇,却不失幽默。如“杀人魔”酷霸朗诵的时候,作者是竭力咬住嘴唇,且咬到发痛才勉强忍住不笑。作者便调侃道自己这条老命极可能就是靠这种忍功拣回来的。如是例子还有很多。这让我们在“含泪地笑”过之后,也不得不感叹作者超然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二部分的理论篇并不是晦涩难懂的说教,相反,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比如人心理之需要紧张比做是老朽的拱门之需要负荷来加固自身。再比如,在谈及意义治疗法该扮演的角色时,作者称之为眼科医师而非画家。因为画家企图把他所看见的浮世图通传给我们,而眼科医师则是要我们自己去看见真实的世界。这些形象的比喻让我们理解的同时又可加之咀嚼,实乃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活出意义来》这是一本值得细读、深度、反复读的好书。只有众位看客去读原著的时候,方可真正体会到这点。

《活出意义来》书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意义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