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与阅读之于孩子,正如雨露与阳光之于植物

文|阿左

书籍与阅读之于孩子,正如雨露与阳光之于植物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引言】

回首和女儿相处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我益发觉得:书籍与阅读之于孩子,正如雨露与阳光之于植物,说怎么重要都不为过!

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翔平说过:如今,一切竞争与价值都与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几乎所有的现代信息都要通过阅读来获取。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发现,通往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在阅读。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发现,阅读和联想力、创造力、感受力、理解力、记忆力都有极大的关联。

中国教育家、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人生阅读的关键期在十四岁之前。一个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平平,但只要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更好。

由此可知,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阅读的现状却令人失望与担忧。

来自网上的一项相关国家每年人均购书量的数据显示: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购书不足5本。以色列是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虽然人口少、建国时间短,但已拥有8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国虽然年出版图书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却只有54.9%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与4.39本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也触动了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因此,他认为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贰:

现实如此,埋怨亦徒劳。作为家长,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从点滴做起,改善自己,改变孩子。

1.

阅读是人类精神遗产唯一认可的继承方法,它可以增加时间的密度,丰富光阴的含金量。一个不阅读的人,从零岁开始活到八十岁,稀稀松松,简陋无质感;一个与书相伴的人,生活充实,内心丰盈,八十年的光阴足可拉伸至悠长的五千岁。

2.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因此,在科技迅猛发展、诱惑无处不在的今天,你要有足够的毅力去抵制电视、网络以及游戏对你阅读时光的侵蚀。

3.

据《朗读手册》一书介绍,语文老师发现:写作成绩最好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每天写作最多的人,而是那些平时就将阅读当做消遣,家中有许多读物并经常写随笔的学生。试想,一个把阅读当做累赘的孩子,他会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吗?

书籍与阅读之于孩子,正如雨露与阳光之于植物_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家的孩子不爱阅读,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心里甚为苦闷,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解决这棘手的难题呢?

4.

生物学告诉我们:具备自身条件的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同样,教育学告诉我们:每个孩子心中天生都有一颗爱阅读的种子,它已具备完美的自身条件,完全可以萌发。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第一任教师,只要适时给他提供良好的氛围,适地给他施与雨露和肥料,假以时日,耐心等待,这颗阅读的种子定能长成骄傲的大树。

但试问身边的家长朋友:在孩子嗷嗷待哺的时候,你给他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了吗?你给他选择并送来了适合的精神食粮——书籍了吗?你坚持跟孩子一起品尝了阅读的快乐了吗?试想,晚上,你家吵吵闹闹,看电视,打麻将,锄大地,眼花缭乱,孩子在房间里能专心读书吗?试想,周末,你家吃吃喝喝,猜拳声,吆喝声,聊天声,不绝于耳,孩子在窗前能静心阅读吗?

也有一些父母认为,我们大人已经毕业离开学校走到社会工作赚钱养家糊口了,不用或没必要或没时间读书了,阅读是孩子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是学校的事情。试想,作为榜样的父母平时都不重视不愿意阅读,将心比心,你怎么能说服孩子利用休闲时间去阅读呢?

叁:

一言蔽之,正常的孩子阅读出现障碍,源头在于环境,根子在于父母!

1.

不要只是羡慕别家孩子畅游书海的那圈光环,也不要只是感叹别家孩子成绩优异的那份荣耀,因为,光环与荣耀背后洒下的汗水、经历的无奈以及苦心的坚持是你现在无法一一体会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从走进书店购买一本好书开始,从晚睡前给孩子朗读两页故事开始,或许,慢慢地,改变就发生在你眼里,在你心里。

2.

家长要懂得选择适合孩子层次的书籍。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当孩子能阅读一些比较考验智力的书后,过于浅薄的书对大脑就很难再起到足够的刺激,所以,我们可以买一些相对来说有点超前的书给孩子看。(秋叶)

3.

有家长说,我家里客人多,的确难以营造安静的阅读空间,那该怎么办呢?那就狠心花些时间带着孩子走出去,去书卷气弥漫的图书馆,接受一个上午的精神洗礼;去书香味萦绕的书城书店,品尝一个下午的行文美味;去温暖馨香的书吧,享受一个傍晚的心灵熏陶。去清净的郊外,去惬意的公园,在舒心的运动后,这些地方都能找到阅读的美好感觉。

4.

人渐渐长大,纯朴会慢慢减少,功利会徐徐增加,就连能给予人精神慰藉的阅读也会变得不再纯粹。书籍不能升官,不买;阅读不能发财,不做。但某一天,你想到了让孩子出类拔萃,便想到了阅读,于是,你强迫之,诱惑之,哀求之,无所不用其极。试想,在赤裸裸的功利面前,在堵心违心的情形下,孩子能真心就范吗?不为别的,你若真心想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你得放下功利之心,抛弃偏颇之想,试着一次又一次地强迫你自己捧起书本(正如你强迫孩子那样),钻入字里行间,寻找那份曾经的感动。或许,强迫几次,你自己也就自我顺从了,再看着书本,你发现其中的可爱了,身边的孩子,不知哪一天也学着你的样子,找到了书魂,找到了阅读的乐趣,阅读。渐渐地,阅读会成为你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慢慢地阅读也会成为你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

5.

你尝试了,你努力了,但还是没法劝服自己,没法融入书海。这时,你可以考虑借助外力影响你的孩子,比如,你可以让孩子邀请几个爱阅读的同学来家里做客(前提条件是你家里得准备有丰富的儿童读物),通过同龄人的言语与行为让你的孩子走上阅读之路;也可以联合几个家长,安排孩子们共读一套书,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叙,也能够让孩子爱上读书。

6.

一个爱上阅读的孩子,他的书山之路一般是这样的:开始是“代读”——家长陪着他,朗读书中的故事给他听,比如周末温馨的家庭读书日,比如每天晚上睡前的故事讲述;然后是“带读”,父母在一旁陪着,带着孩子或默读,或朗读,不懂的地方家长可以做简单的解释与说明;往后是“待读”,父母不再跟着孩子一起读了,而是一边待着,让孩子自己读,锻炼孩子的阅读自觉性;最后是“袋读”,这个时候,孩子基本上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去哪里,他都会主动地把他喜爱的几本书籍放到口袋里或者背袋里,家长不用督促,他都会随时随地悦读了。

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悉心指导和苦心督促。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你要时刻关注孩子是否出现“怠读”的现象(懒散不上心),是否出现“假读”现象(眼到而心未到),有则鼓励之,鞭策之,从而改善之。在小学阶段,家长指导孩子阅读,需“不求深、不求快、不求早、不求多。从容有序、不徐不疾;缓坡上行,六年一贯。在普世皆遭恐惧、焦虑折磨的背景下,一方面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一方面保护孩子免受伤害。”(薛瑞萍)

7.

验证一个孩子的阅读等级,有一个较为简易的观察方法:当孩子缠着你要听故事时,告诉你,你孩子的阅读种子开始萌动了,这是一个可贵的起点,基础踏实了;当孩子缠着你要讲故事时,恭喜你,你孩子的阅读种子已经破土而出了,这是一轮难得的突破,空间广阔了;当孩子安静地在本子上书写故事时,祝贺你,你孩子的阅读种子已经长成一棵茂盛的植株了,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升华。听——讲——写,从简单到复杂的纷繁历程,从基础到升华的瓶颈突破,它见证了孩子阅读每一串脚印。

【结语】

最后,用秋叶的一句话与大家一起共勉:拥抱阅读,阅读好书,让阅读成为悦读,不管是对你,还是对孩子。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籍与阅读之于孩子,正如雨露与阳光之于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