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家乡变化随感

      最近听了两天的刘颖老师的税法直播,一本CPA税法两天就结束了,这的确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年代。税法是一个严肃理智的东西,在学习中要多发挥些想象,干巴巴的条例才可以变得活泼感性一些。


    在大城市AI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的风起云涌的今天,自己在的小城却有着自己的韵律慢慢的生活。和晚上十点多地铁上依然人山人海的北京相比,这里九点多店铺早已打烊的生活反而倒不真切起来。离开家已然十年,如若不是公司安排十月考完CPA入职,现在估计在北京过着审计狗的生活,说不定还在加班。


    在这个中部河南的五线小城里,我也发觉了变化。小县城里很多原来农村的人口也陆续来到了新建的城区,也过上了现代的生活。下午去人民广场散步转圈儿也会看到围坐在桌边打牌的大爷大妈,拉二胡的,唱曲的,打兵乓球的,还有很多穿着舞鞋的小朋友在表演拉丁,这个城市已然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这里也建起了高铁站,大大方便了人民的出行。虽然也有些不太太平,但是我觉得那也许是偶然的,当然这需要整个社会更多的教育和文化的建设,才能提升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人生的幸福感。


    这是一个处于淮河流域的小城,夏天总是隔三差五地绵绵下雨。 在我少年的记忆里,还有坑坑洼洼的马路和院子门前的土路,每到雨季骑着自行车去学校上学,雨水掩盖了路上的大坑,常常一不小心就走着走着轮子就淹没了大半个。而门前的土路,一到冬季化雪的时候,由于泥土的黏性,常常是自行车的轮胎上沾满了泥以至于无法滚动。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那时候总是破破旧旧的,那时候最常喝的是路边的五毛钱的豆腐脑和凉粉做的娃娃鱼,而这些东西现在在这个小城里很难像往昔那样轻易被找到,相反现在的我在这里也能够找到寿司、披萨、奶盖等等食物。当然记忆里的儿时的玩伴也都三三两两散落在天涯不见了,有的也已经娶妻生子了。那个时候很是迷恋周杰伦,听歌只有磁带和复读机,没有kindle亚马逊只有新华书店的阅读证。


      我小的时候喜欢在家里的爸妈床上午休,因为床头有个窗户,透过纱窗能够看到围墙外面的阳光和绿叶,可以听到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在我某个初二的中午,看到树木被伐,心里觉得特别的失落,后来栽种上了速生的杨树林,而房屋后面的原来的土路也被铺上了水泥路,来来往往的车辆多了起来,再不似以前的静谧。


      这是我关于老城的一些记忆,这两年也随着大流搬到了新城来。常年在外求学的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新城对我而言反而是最陌生的存在。回到家的我也经常点外卖,上京东,移动互联的时代推动着每个城市前进,可能这个小城走的慢了很多,但是欣慰的是它也是在前进的路上,依然是充满希望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河南家乡变化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