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教育学方面的学术文章?小董带你咵天聊聊。

如何阅读教育学方面的学术文章?小董带你咵天聊聊。_第1张图片

“伟人的生平昭示着我们!我们能够生活得高尚”——郎费罗《人生礼赞》

Abstract

说明这篇论文的主要贡献、方法特色与主要内容。最慢硕士二学期必须要学会只看Abstract 和Introduction便可以判断出这篇论文的重点和你的研究又没有直接关联,从而决定要不要把它读完。假如你有能力每三十篇论文只根据摘要和简介便能节选出其中最密切相关的五篇论文,你就比别人的效率高五倍以上。以后不管是做事或做学术研究,都比别人有能力从更广泛的文献中挑出最值得参考的资料。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的功能是介绍问题的背景和起源,交待前人在这个题目上已经有过的主要贡献,说清楚前人留下来的未解决问题,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他的重要性。对初学的学生而言,从这里可以了解以前研究的概况。通常我会建议初学的学生,对你的题目不熟时,先把跟你题目可能相关的论文收集个30~40篇,每篇都只读Abstract和Introduction,而不要读Main Body,只在必要时稍微参考以下后面的Illustrative example和Conclusion,直到你能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

(2A)在这个领域内最常被引述的方法有哪些?

(2B)这些方法可以分为哪些主要的派别?

(2C)每个角色派别的主要特色(含优缺点)是什么?

Main body

在你第一次由系统地年某一派别的论文main body时,你需要懂:

(3A)这篇论文的主要假设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它是有效的),并且评估一下这些假设在现实条件下有多容易(多难)成立。越难成立的假设,越不好用,参考价值也越低。

(3B)在这些假设下,这篇论文主要有什么好处。

(3C)这些好处主要表现在那些公式的哪些项目的简化上。

当代的硕士生和大学生最主要的差别:大学生读什么都必须要从头读到尾都懂,读明白,读知晓。而硕士生只需要懂他用得着的部分就好了!大学生因为面对的知识是有固定的范围,所以他那样念。硕士生面对的知识是没有范围,因此他只需要懂他所需要的细腻度就够了。硕士生必须学会选择性、提炼试的阅读泛读与精读,而且必须锻炼出他选择是的准确度以及选择的速度,不要浪费时间在学用不着的细节知识!

阅读方法与技巧

首先要从小开始培养与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泛读的阅读习惯。读书像每天走路走步一样,定个两万步的目标,一步步的踏踏实实走完。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为了精确地掌握一本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接经验与概念的思维习惯,我特别强调读书笔记要及时的总结与提炼作者对自己中心论点的主要经验支撑证据,并同时照顾到中心论点的概念及其经验根据。

在个把星期到几个月之中,对一本书 的记忆是比较清晰完整的,之后便逐渐模糊,几年之后便几乎不可能在脑袋里作详细的找回检索。因此,我们要在记忆清晰的时候,精确地总结这本书以备将来之 用。这样的方法迫使自己在记忆最完整的时候,按照上述的方法精确地掌握这本书并对之进行系统思考。那样,将来可以随 时找回检索使用。我自己要到30岁之后才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记忆(或仅仅把书排列在书架上)的不可依靠,开始积累笔记。有不少在研究院时候读过的书,后来都得回去重看。

理论素养学习

前人有众多的理论著作,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资源。我自己提倡的途径是要掌握主要不同流派的理论,作为入门途径。阅读时要求与之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死学。而对话、决定取舍的最好方法,乃是看它对组织、解释自己掌握的经验材料有用没用。

学习理论的目的不是寻求或掌握全能性的真理,而是提出问题,较高的一个境界是在理论和实际脱节点上,或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上,提出问题,试图超越现存视野。另一用途是通过与现存理论的对话来澄清、推进自己的分析概念。这样,理论更多的是工具或对手,而不是答案。

另一个有用办法是:区别经典理论与庸俗理论;前者较少,后者俯拾皆是。前者一般视野比较宽阔,提出的概念更清晰并强有力,后者则比较模糊繁杂,除非和自己 的研究课题有直接联系,一般用途不大。这种庸俗模式的大量存在本身便是西方形式主义倾向的一个例证:今日美国一般的社会学、政治学系,对学生们要求的是首先建立所谓"理论"或模式,然后才做经验研究,这种认识方法的结果之一是模式堆积如山,绝大多数十分庸俗。

而与这样的模式"对话",虽然可能会起点公关作用,但对推进和提高自 己的分析概念不会有太大帮助。 最后一种可行的理论学习方法是:先在某一种流派之中,深入浸淫一段时间,作为入门方法,锻炼自己概括和连接概念的能力,然后进而学习其他流派。国内许多年 长一点的学生,已经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惜的是其教学方法,大多是当教条死背,而不是活学活用地用来提出问题。但也有少数的学生,还是能够从其中得到概括能力的锻炼,这是宝贵的资源,可以当作学习其他流派理论的基本功。

写读书报告笔记

学术著作都应带有一个中心论点,而阅读那样的著作,首先是要掌握其中心论点,用自己的话(一段,甚或是一句话)表达出来。然后,用三、四段总结其主要的次 级论点,同时总结其经验证据。总结的时候,关键在于不要摘抄,要用自己的话,因为那样才会消化,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个可行的阅读次序是先看首尾,掌握 其中心论点之后才逐章阅读,每章看完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甚或更进一步: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 会做怎样的修改?)至于比较纯理论性的著作,我们要问:它对了解中国的实际或你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用?这样的看书写笔记方法乃是一种思维上的锻炼,也是养成自己的思考、写作习惯的办法。关键在养成看后就写系统笔记的习惯,不可依赖自己的记忆,因为几个月(最多一两年)之后肯定会变得模糊不清。笔记最好既不要太简短也不要 太详细,应在一、两千字的范围之内。这样长年积累,随时可供将来的研究和教学之用。

研究写作技巧

设计论文首先应要求自己能在经验层面作出前人所未做的贡献,因为作为一个青年学者,思想上多未完全成熟,若能老老实实做经验研究,最起码可以在那个层面上做出新的贡献。但这不是说要只作经验信息的简单堆积,因为那样无从区别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优秀的学术贡献需要带有明确的问题,经验证据的目的是用来解决重要的问题,而问题的建立要靠经验与理论的连同使用,不可只靠单一方面。

最理想的状况是通过新鲜的经验证据来提炼新鲜的概念,用以解决重要的理论问题。而所谓理论问题,上面已经提到,既可以是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也可以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点。另外,最好是自己特别关心的问题,因为那样才会有驱动力,使自己作出长时期的持续投入。

寻找自己最想做而又是最能做的题目常常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我当年便因导师的影响而选择了思想史的题目,并试图为导师而挑战当时占美国首席位置的Joseph R. Levenson。后来才发现,自己无论在感情上还是能力上,都更倾向于关注普通人民,而又比较喜欢解答有关人们实际生活的问题,更合适做经济史、社会史 和法律史。

最后,怎样在经验证据上提炼新鲜概念。上面已经提到,一个好的方法是从经验证据与现存理论的脱节点出发,与现存理论,尤其是经典性的著作,对话来澄清、推进自己的概念。最好是跨越不同流派的理论,因为同一流派中的论证,多只关乎次级问题,而不同流派的交锋点,常常是最为基本和关键的问题。

有的同学可能会觉 得掌握单一流派的理论已经不容易,要求同时与不同流派对话,可能是过分苛求。但实际上,只掌握单一流派,常常会陷于不自觉地完全接受其预设前提,久而久之,甚至会以为是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真理",因此陷入由意识形态主宰的研究。而且,通过不同教育学流派之间的争议,可以更清晰深入地同时掌握不同概念,并把 自己的认识和问题提高到 最基本的层面上。

今天中国的研究生,几乎不可避免地都是"双重文化人"若能既不迷信普世理论,又不迷信自己的感性认识,这本身就是一个可资学术使用的重要资源。最后是通过严谨的经验研究与高层次的理论问题意识的探讨,来回反复连接,由此才可能建立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性的学术,并为全人类建立一个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传统的学术传统。

中国文学论文引用国外学术著作前10名

1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Hegel)著;朱光潜译:《美学》

2 勒内·韦勒克(Rene Wellek)著;刘象愚译:《文学理论》

3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著;甘阳译:《人论》

4 巴赫金著;钱中文主编;白春仁、李兆林等译:《巴赫金全集》

5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著;陈中梅译:《诗学》

6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著;陈嘉映等译:《存在与时间》

7 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

8 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著;赵一凡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9 马泰·卡林内斯库(Matei Calinescu)著;顾爱彬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

10 爱克曼(Johann Peter Eckermann)辑录;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


外国文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前10名

1 鲁迅:《鲁迅全集》

2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3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4 刘海平等主编:《新编美国文学史(第1-4卷)》

5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

6 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

7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

8 李赋宁:《欧洲文学史》

9 瞿世镜:《当代英国小说》

10 黄源深:《澳大利亚文学史》

教育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前10名

1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2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3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

4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5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6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7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8 蔡元培著,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

9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

10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

艺术学论文引用国外学术著作前10名

1 黑格尔(G.W.F.Hegel )著,朱光潜译:《美学》

2 马泰·卡林内斯库(Matei Calinescu)著,顾爱彬等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

3 朗格(Langer,S.K.)著,刘大基等译:《情感与形式》

4 安德烈·巴赞(Andre Bazin)著,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

5 唐纳德·杰·格劳特(Donald Jay Grout)等著,汪启璋等译,《西方音乐史》

6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著,王杰等译:《美学意识形态》

7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著,甘阳译:《人论》

8 鲁道夫·阿恩海姆(R.Arnheim)著,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

9 布莱希特(Brecht,Bertolt)著,丁扬忠等译,《布莱希特论戏剧》

10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著,罗念生译:《诗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教育学方面的学术文章?小董带你咵天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