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七十九章

我这个比较懒,也不太会精心谋划一篇好文章。哈哈,于是,动了一下歪脑筋,移花接木,拼凑起来。

尤其是《道德经》涉及的方面太广,太广。一直不敢正式提笔批注!


有的时候,我们要慎重地把天道正义和美德分开

而天道的正义和刑罚没有关系。天地不仁嘛

天道的正义不提倡仁义,不反对仁义。如果你在人本之上思考问题。你得到的失望会在人本之下得到的是一样。有德者所做的立场不在自我而在正气的存在

对于江哥案件,有中国佛教徒说,难道还要逼死一个?在中也有一篇相似的。

我们不逼死人,正义就一定惩罚邪恶吗?难道存在正义就如此被黑暗不允许。你的不逼是美德而不属于天道

在处理世俗上,哈哈,有的就会陷入这种逻辑上的悖论。就是假大空了

如果把美德包装成正义,那么正义的标准是什么?

如同孔子的回答,如果以德报怨,那么用什么来报答德行呢?

逻辑上的混乱是道德崩塌的开始。

所以,那个佛教徒,我对她这么说的。你就这么安心地站在社会的对立面?正道不存在,觉悟的教法就更不会存在


这是一个群友对我的回应: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后人偏要说以德报怨,结果基本没有。以怨报德的倒是不少。

是的,逻辑上的混乱,确实会产生相反效果。这是死循环

很多人,学国学很矛盾学道家忘记佛家。学佛家,又和道家不通。这不是逻辑的不通。是你的立场不够深刻。

儒释道虽然不是一家,但是三者都具备人本思想

中华文化的特性导致的。没有逻辑和立场,都难逃混乱

以德报怨不是老子提倡美德。它的前提是,天下人执左契。这契约是借条的意思。

对于怨气,你处于人本思想原谅他,这就是德了。但你可以知道这件事情的善恶性质。就像借债存借条一样。只是我又把借条扔了而已

老子不主张美德。也不主张记仇。

虽然我要扔了借条,但是,我一定有拥有借条的权利。相对美德,光明的眼睛属于你

上德不失德,是为有德。上德和道差不多。都是不仁的。本来的我无道无德,无根无尘。清净无为。道法自然,自然的自就是回到先天地之前的我。这是什么状态呢?

正是天下人执左契,我才会被看起来是个有德行的人。如果我没有把恩怨放在心上,也就无所谓通过他人对我施加的恩怨而我把它转化成天下人看到的德行一样。

从道的角度出发。世界就像机器。有投入就会有回报。我化解了恩怨,所以有了德行。其实,我的德行是通过他人的恶行那里借过来的。

同样,道也是这样的。通过外界的干预才出现的。这就是  唯道,善贷且成了。

本来的我,没有德行

这样,对于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就懂了

道家不是消极的,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在这转化中看淡罢了

所以你看太极拳才会一来一往。在力道中体会刚柔并济

好了,我们现在来看看道德经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先讲讲这章的核心部分。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这是一个相反的语言顺序,先执左契,所以成圣人。成圣人依旧执左契。

道家的圣人,深知道德非我所有,非都是借来的,善贷且成。这个是和儒家的圣人不同。儒家圣人是通过建立的。道家的圣人是在相互转化中借的。

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应当以人本思想的基础上,保持中道。明亮你的眼睛,明辨什么是天道?什么是美德。体会天道也不是锋芒毕露,因为正义而浑身生刺的,最终会因为正义的棱角而受伤最终不在正义的路上。所以要以正气代替正义。

记住,自己永远不是天道正义的执行者!当你执行正义的时候,由于损害既得利益者,那么小人就来了。从天道的一段,他人将从伤害自我的理由,拿起人性自由的自由的武器。正义就成了不义。想要客观看待事物全貌就静观其变为好,因为牵扯到情,不义也是义,义也是不义。而天道的公正不在义于不义之间。留给自己的只有混俗和光,以道德而使万物自化宾。

道家的世界观永远都是不断转化的概念体和实体。二者何在一起可以称作道体。而超出这世界转化之外的,也就是虚静的境界。所以,你看看通玄真经。前面都会有一大段,关于道的描述,无什么无什么,缥缈什么。。。无高无低,之类的。是瞎扯吗?不是的。这是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正如我秉承天道,从人性出发,心中有数定夺,而道不在我,自有人管,参和一脚也是和稀泥,还是以自我道德祥和,能帮助天下人,一个是一个。像个安静的希腊智者。实话说,这就是混沌的无善无恶了。他不是想出来的,是一步步严密论证出来的。道家经典都属于实践范畴。当然除了画符咒之类的不存在文化价值的典籍。我们讨论的是道家的内圣!

天下人都有个毛病,喜欢纠缠不清,越纠缠,越是要算明白。反而,客观,宏观的类似哲学家的小短句更能服众。而道德者就是属于这一类人。错了就错了,过了就过了,有什么好放在心上的。如果你对我做了不对的事,我也明白。既然你不想承担,而且你自己也有自己的理由。那我就当你写了这张借条给我了,也不为难你什么了。只是该奉劝的,该做的。我都会积极地从人本上旁助一下。

如果你一定要追究,我你也有理,都有由头。我们把事情闹得越来越大,矛盾不断分化。我们最终即使和解了,那些小分支的矛盾,嫌疑也还是在的,随时成为相互斗争的定时炸弹。这是和大怨,必有余怨。

因为理有千头万绪,只有自己觉得委屈,你随时可以找到百种理由使你觉得委屈。

当你我已经有了嫌隙,就算你以美德回报我的哀怨,也无法回复从前。当你用美德回报我的怨恨的时候,我会觉得怨恨他人也是不错的,还可以捞点小利益。这个人的病根也就留下了。

美德有的时候会毁灭一个人,安可以为善?

当一个人因为这心病,如何就不会投机取巧,蝇营狗苟?如何是君子所为呢?这样的人如何保证下次不会和我再有干戈呢?以德抱怨是老子,孔子都不同意的。因为从社会心理出发的。

就像江哥案,没事,杀了一个人嘛,避避风头,社会上的人也不会怎地样,没准就过了。毕竟我也有家人啊。那么,请问,如正义何?

我知道法律的公正的,但是社会上的人不应该正义地秉持公正不偏颇的态度吗?或许存留这种同仇敌忾的态度等待法律判决对于世间正道的长存是有利的。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不要有嫌隙,但我的心里是清楚的。

因为我作为修道者,在深处深处的观察中知道,这天下人的弊病和天地运转的规律。其实,这为人之道和修道是一致的。最好的就是无为。因为对于纠缠不清,浪费时间,你争我夺而言,写一张无形的借条是最合算的。无为是上策。无为,不是要你容忍什么,而是抉择什么。

在这事实的转化之中,当你由于明辨无言,泰然自若地看待恩恩怨怨,不去多问,多想多执着。那么在他人看来,你就像个宽广的圣人的。是的。圣人之名也不过如此借过来的。在阴阳转化中人为发现的。

从致深的道而言,世间万物乃至仁义都是如此在社会不断转化中通过人为凸显出来的。其本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道的概念。道法自然,而地球世界和道的本身无形无相又有极大不同,而我就是通过这样的变化中体悟出道的。道就是这样完整地借贷这这一切以成全道的名目。

唯道,善贷且成。

我可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我秉持左契的道理,从体悟大道以来,一直都知道,世间的名利都是在转化中借来的,没有恶就没有凸显善,而善的本质就意味着恶的出现。哪里值得高兴呢?我的圣人之名也是如此通过转化中借来的。一个可以称得上宁静智者,得道者者的人是不会责怪他人的,因为各有各各的难处,他也是我路上的一分子。何况圣人呢?从人本上说,我为什么要责备他人呢?

有德的人的人懂得掌握左契,懂得道,懂得人人都是我的资粮,都是我的一部分,而我本来就是用道德帮助他人的人。向来如此与人无尤。即使这样保守,旁观的做法,也还是得到了德的称谓。依旧不是我本来。

没有道的人,也就不懂的德,向来不懂得全面看待天地,无法看待天地,也就无法明白为什么为人处世一定要从人性出发。而从人性出发的人,他的慎重,他的全面就会使得他像白纸一样舒张有度。如同深渊之人。这样的气度是不会纠察到底的。只有不全面的才会辱骂,指责他人。其实都属于偏了正道。


所以道家贬斥儒家是一定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社会阶级都可以通过转化得来,轻而易举。而得道者却无法被复制。

天道就是如此没有亲人一样,同样等人去体悟,发觉。只有完备人格的人才会真正明白天道。这就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是完备,得道者的意思。如果解释为赐福,那么,就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符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 七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