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0易效能践行回顾(五棵松)

不知不觉,90天的践行已经过去大半,在过去的一周里,越发觉得时间紧迫,在实际践行中,本人有如下体会: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人生不可能也不需要做好所有事,叶老师不断强调,人生要做减法,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总有太多想做的事,但做最重要的事,做到极致最关键,我们需要做减法。在过去的一周我又有一些新的感受:学会拒绝。前几天我突然接到参加一个出版社举行的座谈,因不好推辞,就答应了,去了后发现其实没有多少意义,至少耽误了我半天的时间,这个教训告诉我,以后对于这种没有多少意义的事尽量推辞,何为有意义的事,就是与自己的长期目标相一致,即兴趣+长处+意义的交集,对我而言,这个交集就是研究,其余的都应该在优先次序的后面,在我重要事没做完的情况下,就不能答应这些不重要的事,也即要优先做第二象限的事;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要加强对物品的整理和归档。我长期有不善管理物品的毛病,上上周我居然把钥匙忘在房间,只能晚上9点多找开锁公司师傅上门,上周接单位通知,在整理试卷的时候,发现之前考试后都没有及时整理(包括电子文档),而且有些资料找不到了,只能重新整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这实际上是叶老师二阶的课,我虽然已上,但践行不好,需要重新复训;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要训练对时间不急的敏感度。我每天在排青蛙的时候,通常都不准,一般都是低估了事件的难度,经过多次犯错后,需要加强对时间的敏感性,最近读到的一篇文章说到畅销书《微习惯》这本书建议“从最微小的目标开始,形成一种新的习惯,让自律渐渐成为一种本能。”知名企业战略顾问刘润也提到概念“时间颗粒感”,指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他指出“越是那些自律的牛人,时间颗粒感越细。”比如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大约是15分钟,比尔·盖茨的时间颗粒感,大约是5分钟,一个人把时间切割的越来越细,时间就会越来越值钱,自己也会越来越成功,因此在做计划的时候,不能说今天写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要分解,不断训练,提高时间预估的敏感性;

[if !supportLists]第四,[endif]从请问践行情况看,本周运动基本完成,每天三只青蛙或六个番茄完成,写作任务完成度不好,需要加强。进一步减少无效的看手机、玩微信、上网闲逛等关注圈的时间,进一步增强影响圈事件。

90天即将结束,也许还可以再有个90天,但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每天逼自己去做的事转换成自己的习惯,我想这也是90天践行的真正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0-20易效能践行回顾(五棵松))